临床上我们比较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性或室性早搏。
02快速心律失常有什么症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往往会出现心慌、心跳不规整;
也有一部分严重患者由于快速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出现胸闷、气短、头晕、黑朦等表现;
更有甚者,当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大汗、面色苍白、晕厥,甚至是猝死。03居家患者可通过监测心跳,预警心律失常一般来讲,心律失常诊断的金标准是心电图。
但是对于居家患者而言,想要随时随地进行心电图检查还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更为简单方便的方法——测量脉搏。我们可以通过触摸手腕或颈部等浅表易触及部位的脉搏搏动,计时1分钟,观察自己脉搏的次数和是否搏动规整。正常人脉搏搏动通常为60-次/分,且脉搏搏动是非常规则的。当你发现自己的脉搏跳动过快或者跳动不规则时,那么就需要警惕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存在了。李若谷教授提示:随着现如今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简便的居家医疗设备也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心跳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电子血压计、智能手机和腕表都可以帮助我们随时随地记录健康情况。04不同表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需要不同的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
(1)药物治疗
我们平常耳熟能详的倍他乐克、普罗帕酮、可达龙、索他洛尔等药物通过不同的药理机制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将患者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对于药物复律失败或者患者已经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如血压下降、意识模糊这样危急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电复律的方法。
(2)微创手术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现如今微创手术治疗也走入大家的视野中。微创手术治疗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消融术,主要是针对房性心律失常,如房颤。
(3)预防性治疗
那些能够危及生命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我们将其称为恶性心律失常。对于患有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我们可以进行一些预防性的治疗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如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ICD是一种体积很小而且能够植入患者胸腔或者腹腔的医疗设备。这种设备会通过电脉冲或者电击来协助控制一些可能致命的心律不齐,有些心律不齐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如果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就不会再流向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了。如果在数分钟内不进行抢救,经常会导致患者死亡。大型国际临床研究(ImproveSCA)结果表明1.5级预防患者植入ICD,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9%。
05不必过度惊慌,医院就诊
对于既往有过严重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而言,如果疫情居家期间自觉心律失常再次发作了,并且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晕、黑朦、心悸、胸闷、气短等,医院就医。
而对于那些既往并没有严重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平时偶尔会犯早搏,且早搏次数并不是很多,疫情期间可以继续服用以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定期监测脉搏或心率,除非心律失常加重或自觉无法耐受不适的正常,医院。06避免诱因,规律作息很重要
心律失常的发作往往是有诱因的,通常劳累、情绪过度紧张、睡眠差、感冒、腹泻这些情况后发生后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因此,避免这些诱因发生对于预防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非常重要。
李若谷教授提醒:疫情期间全民居家,很多人会作息、饮食不规律,熬夜打游戏、看手机可能成为常态,这样很容易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每个人的健康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居家期间我们更要坚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晚睡晚起,调整好生物钟;
避免过度饮用浓茶、咖啡类刺激性饮料,并注意清淡饮食和保暖。”
此外,李若谷教授表示,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居家期间更要注意定期监测脉搏/心跳。
-END-专家简介
李若谷
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硕导,医院心脏起搏器科主任、心功能室主任。管理起搏器的植入及程控随访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理性起搏(希浦系统起搏)治疗缓慢心律失常、ICD预防心源性猝死,CRT治疗心力衰竭。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委副主委、医院心脏起搏和电生理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常委等。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心脏疾病诊治经验。入选上海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荣获上海交通大学“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40余篇。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抗疫期间,有困惑与烦恼,向这里述说!长按识别下方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