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交流群:
心血管系统疾病(1)
二、风湿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一)变质渗出期:早期改变,可持续1个月,病变特点为结缔组织基质的黏液样变性和胶原的纤维素样坏死,在浆液纤维素渗出过中,同时有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二)增生期或肉芽肿期:可持续2~3个月,病变特点为胶原纤维之间水肿,基质内蛋白多糖增多,纤维素样坏死的基础上,出现巨噬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所形成的风湿细胞或Aschoff小体,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三)瘢痕期或愈合期:可持续2~3个月,Aschoff小体中的坏死细胞逐渐被吸收,周围出现纤维细胞,使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最形成梭形小瘢痕。
三、风湿病的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一)风湿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和风湿性心外膜炎。
1.风湿性心内膜炎: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2.风湿性心肌炎: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常见于左心室、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处。
3.风湿性心外膜炎:累及心外膜脏层,呈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
(1)干性心外膜炎:心前区疼痛,听诊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2)湿性心外膜炎:胸闷不适,听诊心音弱而遥远。
(二)风湿性关节炎:最常侵犯膝、踝、肩、腕、肘等大关节,呈游走性、反复发作性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关节腔内有浆液及纤维蛋白渗出,病变滑膜充血肿胀,邻近软组织内可见不典型的Aschoff小体
1.环形红斑:渗出性病变,多见于躯干和肢皮肤,光镜下,红斑处真皮浅层血管充血血管周围水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在1~2天消退。
2.皮下结节:增生性病变,多见于肘、腕、膝、踝关节附近的伸侧面皮下结缔组织,质硬、无压痛的结节,光镜下,结节中心为大片状纤维蛋白样坏死物,周围放射状排列Aschoff细胞和纤维母细胞,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三)风湿性动脉炎:大小动脉均可受累,以小动脉受累较为常见,如冠状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脑动脉及肺动脉等
1.急性期:血管壁发生黏液变性,纤维素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并伴有Aschoff小体形成
2.病变后期:血管壁纤维化而增厚,管腔狭窄,并发血栓形成。
(四)风湿性脑病:多见于5~12岁儿童,女孩较多,主要病变为脑的风湿性动脉炎和皮质下脑炎。皮质下脑炎主要累及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及小脑皮层,光镜下,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及胶质结节形成,当锥体外系受累时,患儿出现肢体的不自主运动,被称为小舞蹈病。
▲考研交流群:
▲考研暑期集训营,正在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