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护士

?  循环系统解剖生理(7)

?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23)

?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13)

?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18)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18)

?  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10)

?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5)

?  心肌疾病病人的护理(12)

?  心包疾病病人的护理(8)

?  第一节循环系统解剖生理

(一)心脏

1.心脏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室之间有二尖瓣,右房、室之间三尖瓣,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主动脉瓣,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肺动脉瓣。心瓣膜具有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血液反流的功能

2.营养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

3.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起搏点,自律性最高)、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传导速度最快)

(二)血管

(三)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

?  第二节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

一、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心功能分为四级:

Ⅰ级: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

心衰症状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可出

现心衰症状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症状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活

动后加重

(一)病因和诱因

1.病因

(1)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等。

(2)心脏负荷过重

1)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以及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贫血等

2)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高血压(左心室)、主动脉瓣狭窄(

左心室)、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

压力和动脉瓣狭窄

2.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因素

(1)感染:感染是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诱因,特别是呼吸道感染

(2)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

(3)循环血量增加或锐减

(4)严重心律失常

(5)治疗不当

(6)妊娠和分娩

(7)其他

(二)临床表现

1.早期

2.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1)呼吸困难:最早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典型的是阵发性

夜间呼吸困难

(2)咳嗽、咳痰、咯血:痰液为白色泡沫样,急性肺水肿大量

粉红色泡沫痰

(3)其他症状

(4)体征: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减弱、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部

分病人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特征性体征。肺部闻湿

啰音,急性肺水肿时哮鸣音

3.右心衰竭:体循环静脉淤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水肿、

腹胀、少尿、肝区胀痛等。体征:

(1)水肿:早期身体的下垂部位和组织疏松部位凹陷性

水肿。重者全身水肿

(2)颈静脉怒张和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肝大和肝压痛

(4)发绀

4.全心衰竭

(三)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2.X线检查:心影大小及外形可为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根据心脏扩大的程度和动态改变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有无肺淤血及其程度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

3.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力衰竭最主要的仪器检查

4.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直接反映左心功能

5.放射性核素检查

(四)治疗原则

1.治疗病因、消除诱因

2.减轻心脏负担

(1)休息:限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紧张

(2)饮食:低钠饮食,少食多餐。水肿明显限制水摄入量

(3)吸氧:持续吸入,流量2~4L/min

(4)利尿剂应用

①排钾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丁脲胺。主要不良反应低血钾,补充氯化钾或与保钾利尿剂同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抑制尿酸排泄,引起高尿酸血症,大剂量长期应用影响胆固醇及糖代谢

②保钾利尿剂:螺内酯、氨苯蝶啶

3.扩血管

(1)扩张小静脉制剂:硝酸酯制剂为主.减轻心脏前负荷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重症病人静脉点滴

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舌下含化,或口服

(2)扩张小动脉制剂:减轻心脏后负荷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抑制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

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

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的制剂:双肼屈嗪

4.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适于治疗以收缩功能异常为特征的心力衰竭

(1)洋地黄类药物:最常用的强心药物,正性肌力和减慢心率作

用,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1)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对伴有心房颤动和心室率

增快的心力衰竭,对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室上

性心动过速均有效

2)禁忌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急性

心肌梗死24小时内不宜使用。洋地黄中毒或过量者

绝对禁忌证

3)常用洋地黄制剂:

地高辛:口服,适用于中度心力衰竭

毛花苷C:静脉注射,适用于急性或慢性心衰加重时,尤其适用于心衰伴

快速心房颤动者

4)洋地黄类药物毒性反应

胃肠道表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

神经系统表现:视力模糊、黄视绿视、头晕、头痛等

心血管系统表现: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各种心律失常,室早二联律最常见

(2)β受体兴奋剂: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静脉点滴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米力农等,正性肌力作用和扩张周围血管

5.β受体阻滞剂

(五)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循环淤血有关

2.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水钠潴留、低蛋

白血症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功能不全、心排出量下降有关

4.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六)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一正二轻三受限,四级卧床是关键

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心功能Ⅱ级:适当从事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强调下午多休息

心功能Ⅲ级:日常生活可自理或他人协助下自理,严格限制一般的体

力活动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

2.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水肿的消长情况

(2)吸氧:2~4L/min,肺心病心衰病人1~2L/min持续吸氧

(3)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4)便秘:不能使用大剂量液体灌肠

(5)监测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强利尿剂者,观察有无电解质

、酸碱平衡紊乱或循环血量的改变,防止低钾血症诱发洋

地黄中毒或加重心力衰竭

(6)观察肢体状况: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3.输液的护理: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4.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清淡饮食,补充营养。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限制水、钠摄入,限制含钠量高的食品如腌制品、海产品、发酵面食、罐头、味精、啤酒、碳酸饮料等。每日食盐摄入量少于5g

5.皮肤、口腔护理

6.用药护理

(1)使用利尿剂的护理

①监测血钾及有无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低钾血症表现

②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深色蔬菜、瓜果、红枣、菇类、豆类

③遵医嘱补充钾盐

口服补钾:宜在饭后或将水剂与果汁同饮,减轻胃肠道不适

静脉补钾:每ml液体中氯化钾含量不宜超过1.5g

④利尿剂的应用时间:早晨或日间

(2)使用洋地黄的护理

1)严格遵医嘱给药,病人脉搏<60次/分或节律不规则暂停服

药通知医生

2)不与奎尼丁、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拉帕米(异搏定)

、钙剂、胺碘酮等药物合用

3)严密观察用药后毒性反应

4)洋地黄类药物毒性反应的处理

①立即停用洋地黄类药;停用排钾利尿剂;积极补充钾盐

②快速纠正心律失常:血钾不低可使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

③缓慢心律失常:阿托品或安置临时起搏器

(3)使用血管扩张剂的护理

硝酸酯制剂:不良反应如头痛、面红、心动过速、血压下降

硝酸甘油静滴:严格掌握滴速,监测血压变化

ACE抑制剂: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皮炎、蛋白尿、咳嗽、间质性肺炎

(七)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

2.指导病人自我护理的方法

①避免感冒,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

②饮食:清淡、少食多餐。每日食盐不超过5g

3.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

4.用药

服洋地黄药物:自测脉率,脉率少于每分钟60次,或有厌食、恶心、呕吐,为洋地黄中毒,暂时停服并就诊

服用血管扩张剂:改变体位时动作不宜过快,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5.指导病人病情监测

6.强调定期门诊随访:一旦发生病情变化立即就医

二、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急性左心衰竭:最常见

1.特征性表现: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大量粉红

色泡沫痰、乏力、尿少、血压降低等,极度烦躁

不安、大汗淋漓、口唇青紫、面色苍白,被迫坐

位,两腿下垂

2.查体:心率和脉率增快,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

闻及舒张期奔马律

(三)治疗原则

1.体位:两腿下垂坐位或半卧位

2.吸氧:高流量(6~8L/min),20%~30%乙醇湿化

3.镇静:吗啡。伴颅内出血、神志障碍、慢性肺部疾病时禁用

4.快速利尿:静脉注射呋塞米20~40mg

5.血管扩张剂

硝普钠: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因含氰化物,不宜连续超过24小时

硝酸甘油: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

酚妥拉明:扩张小动脉及毛细血管

6.强心剂:毛花苷C,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不宜使用

7.平喘:氨茶碱

8.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回心血量,减少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肺水肿

(四)护理问题

(五)护理措施

1.卧位:坐位,双腿下垂

2.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饮食:高营养、高热量、少盐、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量多餐

5.病情监测

6.心理护理

7.用药护理

控制静脉输液速度,每分钟20~30滴

吗啡:注意有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

利尿剂:记录尿量,注意水、电解质变化和酸碱平衡情况

血管扩张剂:注意调节输液速度、监测血压变化

硝普钠:现用现配,避光滴注,输液泵

洋地黄制剂:静脉使用时稀释,推注速度宜缓慢

第三节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一、窦性心律失常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窦房结,频率60~次/分

心电图特征: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秒

(一)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窦性心律频率在~次/分

1.病因:多数属生理现象

2.心电图特征: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次/分,P-P间隔0.6秒

(二)窦性心动过缓

成人窦性心律频率60次/分,常同时伴发窦性心律不齐(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秒)

1.病因

2.心电图特征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60次/分,P-P间隔1秒

3.临床表现

4.治疗原则:无症状不需治疗;如因心率过缓而出现症状者则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但不宜长期使用。症状不能缓解者可考虑心脏起搏治疗

(三)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频率在60~次/分,快慢不规则称之为窦性心律不齐。

心电图特征:窦性P波P-P或R-R间隔长短不一,相差>0.12秒以上

二、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5个/分称频发性期前收缩

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称为二联律

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

(一)病因

(二)心电图特征

1.房性期前收缩:P波提早出现,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大于0.12秒,QRS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QRS波群相同,期前收缩后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2.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宽大畸形,QRS时限>0.12秒,与前一个P波无相关;T波常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期前收缩后有完全代偿间歇

(三)临床表现

(四)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病因,消除诱因

2.偶发期前收缩无重要临床意义,不需特殊治疗,亦可用小量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

3.症状明显、呈联律的期前收缩需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频发房性、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常选用维拉帕米、β阻滞剂等;室性期前收缩常选用利多卡因、美西律、胺碘酮等。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立即停用洋地黄,给予钾盐和苯妥英钠

三、颤动

(一)心房颤动

1.病因: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如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

2.心电图特征: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规律不一的f波,频率~次/分钟,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隔完全不规则,心室率极不规则,~次/分钟

3.临床表现:短绌脉

4.治疗原则

急性期:首选电复律治疗

持续性房颤:有恢复正常窦性心律指征,同步直流电复律或药物复律或导管射频消融

(二)心室颤动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相当于心室停搏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心电图特征:QRS波群与T波消失,呈完全无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形状、频率、振幅高低各异

四、护理问题

五、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2.心理护理

3.饮食护理:低脂、易消化、不宜饱食,少量多餐,避免吸烟、酗酒、刺激性或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饮食

4.病情观察:随时有猝死危险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如有发现,立即抢救

5.用药护理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不可过快、过量,以免导致传导阻滞、低血压、抽

搐甚至呼吸抑制和心脏停搏

奎尼丁:较强的心脏毒性作用

6.心脏电复律护理

(1)心脏电复律适应证

非同步电复律:适用于室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同步电复律:适用于有R波存在的各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心脏电复律禁忌证:病史长、心脏明显扩大,同时伴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和房扑病人;洋地黄中毒或低血钾病人

(3)操作配合

(4)电复律后观察生命体征

7.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

(1)术后心电监护24小时

(2)绝对卧床1~3天,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不要压迫植入侧。

指导病人6周内限制体力活动,植入侧手臂、肩部避免过

度活动,避免剧烈咳嗽等以防电极移位或脱落

(3)避开强磁场和高压电(核磁、激光、理疗、电灼设备、

变电站),家庭生活用电一般不影响

早动手复习,多一份过关把握!

过医考找啓成啓成医考

联系人:董校长

联系电话/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家医院
白癜风根治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ocmqc.com/wahl/70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