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而是许多全身和鼻部及鼻部邻近结构疾病所共有的一个症状。这些邻近结构包括鼻窦、鼻咽、颅底、颅内、咽鼓管及颈部,这些部位出血可经鼻腔流出体外,表现为鼻衄。出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多为间歇性。临床上约有1/3病例找不到明确出血原因,谓之“特发性鼻出血”,实际上不可能没有病因,只是难于找到而已,可能会引起鼻出血的全身性疾病有八种。
YaYa医师介绍
王宝山,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医院引进办公室主任、耳鼻咽喉科主任,医院副院长。擅长喉显微外科手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
心脏及循环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尤其是老年病人,是全身因素中最重要的病因。高血压。如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子痫及鼾症引起的高血压等。在情绪剧烈波动,大量饮酒,用力过猛,气压急剧改变等因素影响下,血压剧烈波动,容易引起较严重鼻出血。较大的动脉出血之前常有鼻内涌动感,出血多发生在深夜或清晨,血呈鲜红色,来势甚猛,有时可见搏动,但多数突然自止。出血时鼻腔充满鲜血,加之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后部,此时很难判定出血的具体部位。动脉硬化。多与高血压并发。血管壁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收缩能力差,加上高血压,往往出血剧烈,难以止血。静脉压增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气肿、肺水肿、肺心病、二尖瓣狭窄及胸腔、纵隔、颈部巨大肿块压迫较大静脉等,使身体上部特别是头部静脉压升高,静脉怒张破裂出血。
急性高热性传染病如上感、流感、猩红热、百日咳、伤寒、出血热、腮腺炎及斑疹伤寒等。多数前驱症状类似急性鼻炎,鼻黏膜充血、肿胀、水样分泌物,加之高热使毛细血管发生中毒性损害,破裂出血,出血多发生在黎特尔区。百日咳出血与剧烈咳嗽也有一定关系。
出血性疾病各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及恶性贫血等,均易发生鼻出血;用过量抗凝药物也可鼻出血或身体其他部位出血。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P缺乏可使血管壁细胞胶原蛋白减少,一血管壁脆性增加;维生素K缺乏凝血酶元时间延长,均易出血。
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肝功能损害常致凝血障碍;肾炎发展至尿毒症,可使血小板减少、贫血、高血压和血管壁损害;风湿热易致出血,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中毒磷、汞、砷、苯等可破坏造血系统;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致血内凝血酶元减少。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属遗传性疾病,常有家族史。常于鼻中隔前下方、指尖、舌尖、鼻尖等部位有小动脉及小静脉扩张现象,易致鼻内出血。
内分泌失调如女性青春发育期的月经和月经前期鼻出血,绝经期或妊娠最后3个月好发鼻出血,都与雌激素减少引起血管扩张,脆性增加有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