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单位,甚至同一个家庭,环境生活条件都差不多,为什么有的人得癌症,有的人健康?其实,70%的疾病都是因为与人的情绪有关。
《伤寒论》讲,人之所以得病有三条: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还有一个不内外因。不内外因就是跌仆损伤,金刃、虫兽所伤。外因包括六淫和疠气,六淫是风、寒、暑、湿、躁、火,疠气是传染病。内因包括七情,饮食和劳逸。饮食主要指吃的,喝的,吸的。劳逸,就是运动。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个正常的反应,是人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不会产生疾病。但是当这种情绪变为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强烈的刺激的时候,七情就会变成致病的一个因素了。
《黄帝内经》讲:“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体有五个脏器,心肝脾肺肾,它的活动产生五种气机,于是就产生五种情绪。换句话说,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它的物质基础,是人的五脏气机的精华所化生而来的。情绪的活动是以你的精气和气血为物质基础的。
《黄帝内经》讲:“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上面讲了五种,另外还有两种,悲和忧同属于肺,惊和恐同属于肾。你所动的每个情绪跟你的五脏是相通的。每个情绪都会动及你的脏器。
喜为心志,喜笑颜开,心花怒放。中医讲,喜则气缓。人一看到笑脸,整个气氛一下就放松了。当你去做一件事情,别人跟你一笑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轻松。这是喜的一个状态。《素问·调经论》讲:“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我们平常要有喜悦的心情。笑的时候气血就通畅了,阳气就进来了。但是过度的欢喜会伤心。中医讲,“心气涣散不收,重者心气暴脱或神不守舍。”范进中举后过度的喜悦,心神收敛不住了,一下子就喜而狂了。《灵枢·本神》讲:“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所以说我们做很重要的事情时,要正襟危坐,庄严肃穆,把你的气收敛回来。
肝是藏怒的,怒则气上。我们常说怒发冲冠,这个气一下子就冲上来,气是往上升的。中医讲,怒伤肝,愤怒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素问·举痛论》讲:“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周瑜是被诸葛亮三气之后,吐血而亡。人发脾气也是这样,横眉立目。吵架的时候要竖相,把眉一扬,瞪着眼睛吵架,没有人低着头吵架的。生气的时候都是竖相,扬眉立目。许多高血压的人,也是肝气冲逆的,耳鸣、头晕、面红、目赤,呕血甚至昏厥。
悲为肺志,悲则气消,人悲伤的时候,气是向下消的。人哭的时候和怒的时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哭的时候,头要耷拉下来,眼睛要闭上,让泪水自然流下来。哭没有生发的力量,把以前的东西要往下消。中医讲,悲伤肺,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消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包括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就是典型的例子。过度的悲伤,意志很低沉,由于没有正念的扶持,所以她的气化不开。在临床中,会出现咳嗽、气短、憋气,乏力等症状。过度的悲会伤气,所以我们要怜悲而不伤。佛法讲拔众生苦叫悲。悲心就是怜悯、同情,看到别人苦的时候会有一种同情怜悯他的心,感同身受。但是不能为此而过度伤心。古人的民俗“哭嫁”,很有道理。为什么要哭?把她年轻的时候在家里面积累的这些不好的东西排解掉。悲则气消,从小到大所有对她有影响的人和不平的事,所有可能激发她情绪不平的东西,都哭出去,不要带到她的新家里面。在她上轿的时候,喜笑颜开地开始新的生活。哭嫁的用意在此。
忧,担忧、发愁。它是对外界事物担心的一种程度,表现为双眉紧锁、额部肌肉收缩、思维定向,只思虑他所考虑的问题,不想其他。忧的低级是虑,表现为头部肌肉燥热,若沉思状,虑的反面是欢,忧的高级是悲,表现为大哭、抽搐。
思为脾志,思则气结,结是不通的意思。不上不下走不动了,堵在中间胃口了。中医讲,思伤脾,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我们有什么发愁事、堵心事都结在脾脏里了。《素问·举痛论》讲,“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故气结也”。这个思相当于咱们所说的怨,怨就是怨而不发,这个念头放不下,一提这个事就不来劲,结在这儿就不通。怎么办呢?只有自己慢慢去调节,去化解。脾主中宫,脾胃是人体中焦的一个枢纽,上通上焦,下连下焦。脾在中间主运化,如果化不开就会出现心下痞塞,胃脘饱胀,纳呆、厌食、呃逆等症状。在生活里面,我们因为一些堵心事,因为房子、老人这些事情,压在我们心头,不能释然,就容易伤我们的脾胃。中医书,脾是通祖气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一伤呢,百病都生了。老祖宗说,百善孝为先。孝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孝是直接养脾土的,脾是人体的中气,元气所在。家里面元气足不足,是看老人的元气足不足,看老人好不好,安详不安详。你的元气足不足看你的脾胃好不好。脾胃好,这个人的中气很足,做事情可以事半功倍,容易成就。有一个医生叫李东垣,被称为补脾派,他治所有的病都从脾胃治。脾胃是人体后天的气血源泉,脾胃好的人,能吃,能喝,能化生气血,病再重也能好。中医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就是这个道理。
恐为肾志,中医讲,恐则气下,人受到惊吓以后,气机是向下走的。过度恐惧,会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受到很大的惊吓以后,人大小便就失禁了,就控制不住了。《灵枢·本神》讲:“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痠痿厥,精时自下”。所以老年人腰腿酸沉、乏力,因为他过度担心儿女。在临床中也是这样,老人一看到儿女们要打架了,要离婚了,晚上就睡不着觉了。第二天走路就没劲了,他就是这样的。伤了肾气了,骨痠痿厥,身上怎么也提不起劲来。临床中常见的症状有二便失禁,遗精等。所以我们要理解家里面的每个老人,他对我们有挂念,我们要使他安定下来,给他们以安全感。《孝经》中讲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也是这个道理。
惊则气乱,突然一个强烈的刺激,人体的气机就会一下子紊乱。中医讲,惊伤肾,猝然受惊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肾气不固。《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甚则神志错乱,或二便失禁,癫痫等症状。许多时候我们受到惊吓,一下子手足失措,不知道怎么弄了,在那个环境下你的病就落下了。要想恢复到健康状态,还需要有一个调理的过程,用一些药物来镇定。
现在做一个简单总结。第一,七情直接连着人体的五脏,七情不当,直接伤及人体的五脏。第二,七情影响脏腑的气机,气机会出入,升降,上下,导致你的气不平和。我们常说要心平气和,要气机稳定,就是一个很好的状态。第三,七情会影响病情,会影响身体的疾病。
七情处理不当,生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的情绪,就会真正地导致身体的严重疾病。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仅令人不快乐,不健康,不成功,更重要的是,它令人疾病缠身。几乎某种程度人身上所有的疾病,都与这些情绪有关。
怨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半丸就生病,一丸要你命。
1.怨伤脾,怨会造成胃脘疼闷、胀饱、噎膈、上吐下泻、胃虚、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甚至胃癌等疾病。2.恨伤心,恨会造成冠心病、心肌炎、心积水、二尖瓣狭窄、心肌梗塞、癫狂失语等疾病。3.恼伤肺,恼会造成气喘、咳嗽、吐血、肺虚、肺炎、肺结核等疾病。鼻炎因争强好胜引起,挑理导致感冒,冒犯长辈会发烧,不服人得肺病。4.怒伤肝,怒会造成头晕眼花、耳聋、牙疼、嘴斜眼歪、中风不已、半身不遂、肝胆病。5.烦伤肾,烦会造成腰疼、腿酸、肚腹疼痛、腰间盘突出、腰椎结核、股骨头坏死、糖尿病,以及尿毒症等疾病。
五毒中,怨危害最大。事没做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老觉得是别人的问题。从方向来讲,就是朝外,把失败和不如意推到别人身上,推到外界原因身上。实际上就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重要,比别人大。但是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个世界绝对是多数不由你的愿,怨就源源不绝了,差不多事事都在埋怨着。
怨这种情绪,会让人产生那种闷、腹胀、胃气上冲……就是说,因为怨它是伤脾胃嘛,脾胃所以它就肚腹膨闷饱胀啊,会上吐下泻呀,会消化系统的,种种的病嘛,现在讲的什么胃炎呀,消化系统的胃炎,胃溃疡啊,这个整个胰系统啊,等等就是,它很宽泛了。你甚至严重到这些肿瘤呀,什么胃癌什么,都属于这个系统。
因怨生恨,如果没有怨,就不会产生恨。心这个系统的疾病跟恨有很大的关系,肝胆这个系统的疾病跟怒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为什么会产生恨呢?为什么会产生怒呢?它实际上是由怨这样一个情绪慢慢去延伸。所以,很多病,也许发生在心脏上,也许发生在肝上,也许发生在肾上,开始的时候,都是因为脾土的问题带来的,而这个脾土是因为怨的原因带来的,怨是一个原始的滋生因素。
因为有了怨,于是我们才出现了恼,怒,烦,恨这一些另外次第的情绪,而恼又伤的是肺所主的系统,恨又伤的是心所主的系统,怒伤的是木,就是说的肝的这个系统,烦又伤的是肾的这个系统,于是身体的诸多疾病,都因此来了。所以,如果我们把怨堵住了,或者说,我们把怨除掉了,实际上其它的这四种,它就没有了基础。如果能做到“不怨人”,就会受益无穷,整个身心就会获得大的改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