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上午--基础(病理、生理、生化、微生物)和各种小科(公卫、预防、法律、医患);
第一天下午+第二天上午=按系统走的内外.最后一场是妇儿神经、传染.
妇--
初产妇(从早疼到晚):12--2--0.5
经产妇(从早疼到下午):8--1--0.5
第一产程(潜伏期--1-2h听一次;活跃期--15-30min听一次)
分期标准:潜伏期--3cm,最大时限12h,一般8h
活跃期(加速期--3-4cm;最大加速期--4-9cm;减速期--9-10cm)
延长的标准:潜伏期16h、活跃期8h
第二产程:5-10min听一次
肌注哌替啶(杜冷丁)---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静脉滴注缩宫素----------------协调性宫缩乏力,宫口>=3cm
糖尿病的孩子是巨大儿,38、39周让它出来(肺成熟晚)
妊高症是穷人孩子早当家--<34周促胎肺成熟
胎儿成熟--过期妊娠胎儿生长--重度子痫前期
妊娠剧吐--缺维生素B--豌豆里许多
妊高症(胎盘病)--妊娠20周以后,高血压、蛋白尿,分娩后短时间内消失(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产后不恢复的:本身就有高血压的。
高危因素: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抗磷脂抗体
病因: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免疫异常、血管内皮受损是基本病理变化,导致全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蛋白尿)。蛋白尿、肌酐、尿酸、眼底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头痛时脱水。肝血管痉挛会有转氨酶升高,不要选了肝炎。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浓缩,不可用脱水剂(正常的孕妇是稀释的)胎盘早剥。
妊娠期高血压:只是高血压,一般不考。正常孕妇也会水肿所以不能用来分。
轻度子痫前--/以下、>=0.3g/24h;重度子痫前>=/、>=5.0g/24h;
子痫抽搐昏迷。
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在家休息;
轻度子痫前--硫酸镁解痉是首要措施,终止妊娠降压、肼屈嗪降压,不要低于/80哦;
脑水肿(头痛)首选甘露醇,心衰时禁用因为血液浓缩。
<34周促胎肺成熟(它平时就缺氧所以34周前就可以促肺,不用等到36)
子痫:首选硫酸镁控制抽搐;降颅压用甘露醇;抽搐控制2小时后终止妊娠;继续硫酸镁24-48小时。
与慢性高血压鉴别最有价值的是尿酸。
妊高症时胎心次(正常高值)只是孕妇头痛了所以恰当处置是静脉快速滴注甘露醇。
异常妊娠:过期>=42周;不足28周的是流产,12周前的是早(染色体异常),之后的是晚(宫颈内口松弛);早产是满28-37不足,子宫因素。
早期流产:先流血后腹痛;晚期流产:先腹痛后流血(与足月妊娠相似)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升高见于妊娠或者滋养细胞癌。
复发性流产:>=3次
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继续妊娠--难免流产(不全、完全)--稽留流产不全流产宫口开着所以最重要的并发症是感染。
6周有早孕反应,12周停止。B超最常用。
监测血清hCG,正常妊娠6-8周,其值每日以66%的速度递增,若48小时增长速度<66%,提示妊娠预后不良。孕激素有助于判断先兆流产的预后。
鉴别诊断--流血又腹痛:早期流产(与妊娠一样)、异位妊娠(比妊娠小、一侧压痛)、葡萄胎(比妊娠大、双侧黄素化囊肿)
稽留流产--可发生DIC口服雌激素提高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子宫<12周--刮宫术术中肌注缩宫素避免子宫穿孔;
>12周--药物流产,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或静脉滴注缩宫素。
有凝血功能障碍的应使用肝素、纤维蛋白原、输新鲜血或血浆待凝血功能好转后再刮宫。
自发性早产是最常见的类型,胎膜早破是最常见原因(感染导致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
28-37临床表现与足月产的差不多:初为不规则宫缩之后是规则宫缩;
先兆早产指有规则或不规则宫缩伴有宫颈管缩短(数据比临产的小)。
早产临产:宫颈扩张>=1cm、宫颈展平>=80%。
破膜了胎是保不住的,且体位是头低臀高以防羊水流出、脐带脱垂。
肺表面活性物质:18-20周开始生产----28-30周出现小高峰----35-36周迅速增加达肺成熟水平。34周都比较成熟。激素-地塞米松促成熟。
抑制宫缩的药物:利托君、沙丁胺醇;硫酸镁R<16次/分、尿量<17ml/h、膝反射消失应停药;硝苯地平;吲哚美辛;阿托西班
临产后慎用吗啡、哌替啶--因可抑制新生儿呼吸中枢。早产儿小,大多是阴道生产。
>42周尚未分娩的是过期妊娠:病因有磷酸酯酶缺乏导致E2E3下降,不出来。
羊水过多负压高会早产呢。
胎儿窘迫--缺氧
正常胎心率为-bpm严重缺氧<
急性胎儿窘迫--分娩期;初期频繁大于,胎儿酸中毒:头皮血PH<7.2、PO2<10;一般左侧卧位、停用催产素、排外脐带脱垂。不协调宫缩则停用缩宫素使用特布他林、硫酸镁;
S>=+3宫口开全尽快阴道助娩--产钳;若宫口10则静滴缩宫素加速产程;加速是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S<=+2宫口未开全--急诊剖宫产;
慢性胎儿窘迫--妊娠晚期期胎动减少,重度变异减速频发晚期减速<6次/2h提示胎儿缺氧;血中是/分升;尿E3<10mg/24H,E/C<10胎儿生物物理评分<=4分示胎儿窘迫。
<36周促肺成熟;>36周剖宫产
单纯减速加速都是正常的,上限是每分钟增加不超过15即,有修饰语就有问题了。
14周后肾发育好了会产尿了--羊水稍浑浊、不透明。羊水胎粪污染已不是窘迫的指标,羊水污染时做胎心监测就好了。
产力特点:节律性、对称性(起自两侧宫角部2cm/s向下扩散)、极性(宫底部宫缩最强)、缩复作用。
节律性宫缩是临产的重要标志。
临产开始: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5-6分钟;宫口开全10厘米,宫缩持续约60秒,间歇1-2分钟
参与第一产程的只有子宫收缩力;内旋转的产力是肛提肌收缩力,不使胎头下降。
软产道:子宫下段由非孕时长约1cm的子宫峡部伸展形成,宫缩后拉长达7-10cm;生理性缩复环,不可切。
宫颈管临产前长2-3cm,初产妇宫颈管先缩短然后宫口扩张;经产妇宫颈管缩短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
会阴体从5cm变薄到2-4mm---胎头拨露到了坐骨棘要保护会阴。
胎儿大小:双顶径是胎头最大横径但是是径线中最小的线,用小的才好出去呀--入盆径线9.3;
枕额径,衔接径线11.3---最窄的坐骨棘地方不能动了;
枕下前囟径下降9.5
骨盆:入口平面横径>前后径中骨盆与出口盆横径<前后径,所以在中骨盆处就需要旋转45度到前后径
胎头仰伸出来复位45度,之后是肩出来所以胎头再跟着转45度
枕先露注意小囟门与矢状缝
枕左前(LOA)是最常见的胎位
胎头下降程度是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下降是间断的。
枕颏径最大,不过胎头不会拿它去塞啊,这样会出不来的。
大阴唇内外面、小阴唇都是皮肤;倒三角形阴毛;大阴唇外伤后易形成血肿。会阴侧切4天拆线、头皮也血液丰富、阴道壁也是。
卵巢是老大
阴道前壁长7-9cm后壁10-12cm,所以孩子前壁先出来;
后穹窿位置最深-异位妊娠破裂出血-穿刺-,子宫直肠陷凹(Douglas腔)半卧位盆腔位置最低,常积液、积血。没破裂的首选腹腔镜,没有的选B超。
妇产科的三层:黏膜层(E使细胞增生、糖升高)、肌层、纤维组织
膜。卵巢外层--生化上皮(不受激素影响)
子宫--腺上皮、宫颈--柱状上皮、输卵管--柱状上皮
非孕时大小2-3X4-5X7-8容量5ml重量50g峡部1cm
足月妊娠:22X25X35(宫高)007-10cm变成子宫下段
解剖学内口--子宫峡部的上端在解剖上狭窄,刮宫扩宫颈管时最难(上厕所解手);组织学内口--下端子宫内膜变成子宫颈黏膜。
生理(子宫峡部拉成的,位置不变)、病理(先兆子宫破裂,位置可变)、痉挛性缩复环(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宫体:宫颈=青春期前1:2;孕龄期2:1;绝经期1:1;
子宫颈管:成年妇女长2.5-3.0cm。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的上2/3)--子宫颈阴道部(子宫颈的下1/3,伸入阴道内)
子宫内膜表面2/3是功能层,受性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
内层1/3为基底层,不受激素影响。
肌层:内环、外纵、中交叉
浆膜层:子宫前有膀胱子宫凹,子宫后有Douglas凹陷
子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坚硬--宫口扩张速度是影响产程的主要影响,受性激素影响。8-4-1小时是用来扩张宫颈管的。
宫颈管黏膜--单层柱状上皮,分泌碱性黏液形成宫颈管内黏液栓堵住宫颈口;宫颈阴道部--复层鳞状上皮
宫颈外口柱状上皮、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好发部位。
子宫韧带:圆(使前倾)、阔(防两侧倾斜)、主(防止下垂的)、骶(使前倾)
卵巢固有韧带--连接卵巢与子宫;
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连接卵巢与骨盆,也是卵巢动静脉通过的韧带。
卵巢育龄期大小4X3X1(拇指大小),重约5-6g
表面:无腹膜,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生发上皮不受性激素影响)--上皮性肿瘤。
中间:致密纤维组织是卵巢白膜--保护卵巢
实质:皮质--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人体的种子;
髓质--疏松结缔组织、丰富血管、神经、淋巴管--支持结构。
输卵管长8-14cm,受精卵走路要走4-5天;间质部最厚宫外孕破裂最易休克,破的时间是最晚的12W左右;峡部最细结扎;壶腹部最宽大是受精部位;伞部富含平滑肌拾卵。
输卵管结核--女性不孕最常见的原因(堵死了连精子都过不去);
输卵管炎症(精子小过去了,受精卵大回不来了)--异位妊娠的常见原因。
卵巢动脉--腹主动脉(卵巢是主性器官);其他都是髂内动脉。
卵巢静脉的回流也是例外,它不伴行动脉--右侧下腔静脉;左侧左肾静脉,故左侧盆腔静脉曲张多见。
淋巴:卵巢和宫体大部分至腰淋巴结、小部分至髂内淋巴结;
宫颈阴道至髂内与闭孔;
阴道下段至腹股沟浅淋巴结;
子宫动脉经阔韧带达子宫外侧,相当于宫颈内口水平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小桥流水),发出宫体支、阴道支。
骨盆=骶骨+尾骨+髋骨(髂骨、坐骨、耻骨)
真骨盆的两侧:坐骨、坐骨棘、骶棘韧带
坐骨结节、尾骨尖构成出口平面
骶棘韧带:是坐骨切迹宽度(3横指),判断中骨盆狭窄的重要指标。坐骨棘间径<8时则加测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
女型骨盆最多,入口呈横椭圆形(横径>前后径、耻骨弓较宽、坐骨棘不突出、坐骨棘间径>=10);扁平型骨盆就是各项指标比女性的稍差入口平面小。类人猿与男型是中骨盆与出口盆小。
骨盆的底:前三角区--尿生殖三角(尿道、阴道通过)
后三角区--肛门三角(肛管通过)
由外到内分3层:外层-海绵体肌、浅、外;中--深横肌;内--肛提肌;
狭义会阴:阴道口到肛门之间软组织又称会阴体(厚3-4cm)
胎头拨露时保护会阴。拨露:头可以缩回去;
着冠:头不可以可以缩回去;
青春期:10-19岁,发动通常始于8-10岁。乳腺发育是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为青春期发动的标志,10岁时乳房开始发育。
10岁时乳房开始发育--1年以后阴毛及腋毛生长--1.5年后月经初潮--5-7年后月经规则。
卵巢周期性排卵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
初潮13-14岁,周期21-35日平均28日,经期2-8日平均4-6日;经量20-60ml,>80ml为月经过多;含有前列腺素、来自子宫内膜的纤溶酶。4-6/21-35LMP是末次月经的写法。
卵巢周期变化:卵泡期(14天)--排卵--黄体期(14天-是它的寿命)
卵泡期:自月经周期第1日至卵泡发育成熟称为卵泡期;此期由卵泡颗粒细胞、内膜细胞分泌雌激素,排卵前达高峰。
排卵时间: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
LH峰是排卵的可靠指标,出现于卵泡破裂前36小时。
月经黄体:排卵后7-8日(月经周期第22日)黄体达高峰,未受精则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主要分泌孕激素。达高峰就意味着雌激素又得到了一个高峰。
妊娠黄体:受精卵着床分泌hcg,维持黄体生长8-10W以后妊娠黄体萎缩,由胎盘分泌孕激素维持妊娠。
卵巢合成的主要激素:甾体激素(性激素)--雌、孕、雄激素。
卵巢合成的其他激素: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制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肾上腺的网状带也可分泌一些性激素。
甾体激素(性激素)合成过程:雄-睾酮T(主要)+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
胆固醇--孕激素--雄烯二酮--睾酮--雌二醇E2
卵泡膜细胞(雄烯二酮、睾酮)--颗粒细胞(E2E1)
卵泡给了雌激素第一个高峰、黄体给了雌激素第二个高峰和孕激素的一个高峰。黄体变成了白体不行之后雌孕激素都下降了于是内膜长不了了剥脱了月经就来临了。卵泡时是增生期、黄体时是分泌期。月经干净后的第一天就是周期的开始。
LHFSHGNH都是只有一个高峰,雌激素是例外有两个。
雌激素--护精使者;孕激素--护胎使者。雌激素多时子宫对雌激素敏感收缩流产了。
雌激素--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呈瞳孔样、黏液增多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拉丝、羊齿植物状结晶。促进输卵管运动、阴道上皮增多、腺管增生、水钠储留、骨钙沉积多、HDL增高。
孕激素--宫颈口闭合、黏液减少性状粘稠、成行排列的椭圆体。抑制输卵管运动、阴道上皮细胞脱落、腺泡增生、促进水钠排泄(生理学中没有)、基础体温在排卵后↑0.3-0.5是判断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黄体功能不全的高温相会缩短。
雌孕激素共同的是内膜增厚和乳房发育。
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功能层从基底层脱离--EP撤退)--增殖期(5-14日-E)--分泌期(15-28日-EP)
增殖期:早5-7立方形中8-10低柱状晚11-14高柱状
分泌期:早15-19糖原小泡中20-23顶浆分泌晚24-18分泌溢出
阴道上段黏膜对性激素最敏感,阴道上1/3段侧壁脱落细胞检查--了解雌激素变化、有无排卵。
来月经时应该有分泌样膜的,如果此时没见着说明它是未排卵的。
月经周期调节:下丘脑(GnRH)--垂体(FSH/LH)--卵巢(E/P)--子宫
FSH--促进卵泡发育,卵泡分泌的E会负反馈腺垂体当分泌的E高浓度()时正反馈腺垂体促进LH释放使之排卵。
LH--使卵泡排卵。
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
28周就出血是完全性前置胎盘(也是前置中分量最多的一类,所以剖宫多);边缘型的是临产后。特有体征:胎先露高浮、胎位异常,闻及胎盘杂音。产后检查胎盘胎膜:胎盘母体面有陈旧性黑紫色血块附着或胎膜破口距胎盘边缘<7cm。没有B超时则用手指去肛门摸到软软的则是中央型前置胎盘。
孕妇出血不多+患儿<34周=期待治疗;34-36+胎儿窘迫=终止妊娠;反复出血休克+>36周=大多剖宫产、少数边缘性阴道分娩。
处理:抗休克并准备剖宫产。
胎盘早剥:重度子痫前期、腹部外伤、高龄孕妇、经产妇。是妊娠期凝血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
妊高症:>20周导致胎盘早剥>20周。
显性剥离:外出血,有阴道出血;隐性剥离:内出血,无阴道出血;(最严重)
混合性剥离:先内出血再内出血。
Couvelaire子宫-库弗莱尔子宫:胎盘早剥内出血急剧增多,可发生子宫胎盘卒中。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子宫表面紫蓝色瘀斑,之后无力产后出血。
I度--剥离面积<1/3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胎儿存活
II度1/3子宫>孕周(胎盘后血肿)胎儿存活
III度>1/2子宫板状硬、胎位不清、胎心音消失,无凝血障碍是IIIa有凝血障碍是IIIa,突发剧痛。
处理:S>=+3、宫口开全的阴道助产;S<+3宫口未开全的剖宫产。
先兆子宫破裂:分娩期有难产病史、病理性缩复环下腹压痛胎心率改变血尿。
正常破膜是宫口开5-10cm时破膜,此外的就是早破--无痛流液刺激宫缩腹痛。阴道窥阴器检查羊水从宫颈口流出即可确诊。PH>=6.5、羊齿状结晶、IL-6>=7.9ng/LCRP>8mg/L
胎膜早破的危害:脐带脱垂、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母儿感染(超过12小时要用抗生素)
病因:淋球菌、支原体导致的胎膜炎最常见。
多数产科疾病首选B超但胎膜早破例外,因为它的液体流光了。
>=37周的观察12小时能自己发动生产最好,未临产则给药物引产。或剖宫。羊膜腔感染的立即抗生素终止妊娠;破膜>12小时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20-37周的:<24周终止妊娠
28-35周的-伴感染且水深<3终止妊娠;-无感染且水深>=3则卧床、防感染、抑宫缩、促胎肺成熟。
>=35周-药物引产或剖宫产
儿--
小儿心衰(不分左右)的标准--心率:婴儿、幼儿呼吸:60肝脏:3。
儿科--有左心衰才可以用洋地黄
最初12周(前3个月)是胚胎期--防畸形;
28天是新生儿期,发病率死亡率高是最危险的生后一周。
0-1婴儿期生长发育最快,易患感染和传染性疾病。青春期(10-20)生长第二个高峰。
1-3幼儿期--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注意防护。
3-7学龄前期--智能发育加速,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生病少了但意外多了。
7岁-青春期前--除生殖系统外差不多了
幼儿期是3岁,风湿热(扁桃体炎)是6-15岁的孩子得的,所以不选。
神经系统发育最早、淋巴系统先快后慢,生殖最慢。上--下、近-远、粗-细。
与遗传和环境有关,与青春期开始的早晚无关。
体重是最好的指标--出生3KG3月6KG1岁10KG2岁12KG
前半年每月长0.7KG;后半年每月长0.25KG;2岁以后每年长2KG
3是底6是底8是底
生理性体重下降--范围为3-9%7-10天恢复至出生体重,超过10就是病理。
身高出生岁岁87;2岁以后每年长6-7(7+75),若低于5是生长速度下降。
头围--出生不三不四33-月岁46(与胸围相同)
2岁岁5岁54-58cm
前囟--对边中点1-2cm最迟2岁前闭合;后囟门--6-8周;骨缝3-4月。
3-颈曲6-胸曲12-腰6-7岁才为韧带所固定上下相等大概是12岁。
骨化中心=岁数+1共10个通常看左手腕部婴儿看膝。
4-10月乳牙萌出,13月后没出是延迟3岁前出齐;恒压骨化在新生儿期就开始了,
6岁开始出恒牙(第一磨牙)换牙。12岁左右第二萌芽18岁左右第三颗(智齿)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1走2跳3跑
3月抬得稳,8坐得稳
新生儿咿呀叫二月微微笑四月笑出声78爸妈叫一岁说再见三岁唱歌谣(说2-3字组成的成语)。
语言发育--发音(听)--(说)理解--表达
1岁后复种的就是白百破,麻疹也可以。
出生3天,最迟一周未打卡介苗(2个月后),打之前一定要先做PPD试验,阴性才能打,皮内注射,减毒活性牛型结核杆菌。
儿科补液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2/3张方法:轻度-50-80ml/kg中度80-
--静脉--程度、性质、张力;总量、液体种类、补液速度
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有尿补钾抽搐补钙
程度--皮肤弹性、前囟门、尿量前的修饰词轻、稍微、略--轻(失水<5%体重);
明显、比较--中(失水5-10%体重);极、最、很--重(失水>10%体重)
没有形容词就是中度。
性质---低渗<等渗-高渗>
液体张力=等张含钠液的份数/液体总份数(多了糖)排列比例:
NS(NACL)GS(糖)SB(NAHCO3)
1:2液/3张高渗性脱水
2:3:/2张等渗性脱水
4:3:/3张低渗性脱水
2:等张扩容(不含糖)
GS(糖)不计张力,在体内转化为水和CO2但算液体总份数。
总量--轻90-中-重-ml/kg/d
总量=累积损失量(含扩容量)+余下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液体种类--定液主要在累积损失量中。
定速--有休克首先扩容(2:1等张液20ml/kg。不超过总量ml半小时或1小时内输入)
累积损失量,按程度和性质补8-12小时输入(8-10ml/kg.h)
余下量(总-累积损失)12-16小时内输完(5ml/kg.h)
见尿补钾、见酸补碱、见痉补钙镁
5kg小儿轻度脱水中度重度
总量=5X==5X==5X=
累积=5X50==5X==5X=
余下=-==-==-=
5kg小儿重度脱水有休克
总量=5X=
扩容=5X20=
累积=5X=-(扩容)=
余下=-=
5kg小儿重度脱水有休克低渗性脱水
总量=5X=
扩容=5X20=--2:1等张液半小时-1小时内输入
累积=5X=-(扩容)=--4:3:2高张液8-12小时输入(8-10ml/kg.h)
余下=-=生理需要1/3-1/5低张12-16小时内输完(5ml/kg.h)
重度脱水有休克低渗性脱水低钾代酸(口唇樱桃红)
能量每3岁减10,基础是基础代谢占55糖最重要供能物质
水量每3岁减25,基础是
蛋白质占总能量的8-15%婴儿需要量约1.5-3g比成人多一个组氨酸。
水溶的只有BC
人乳--总蛋白少但白蛋白多,酪蛋白少;乙型乳糖;钙:磷=2:1;铁吸收率49%。
每次哺乳时,蛋白含量由高到低,脂质由低到高。
断奶时间--10-12月首选婴儿配方奶。
长期用羊奶易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6个月以内奶量--供能量()、供水()
配方奶粉--1g供能5kcal所以每日需要能量=20X体重水=X体重
8%糖牛奶--ml供能kcal所以每日需要能量=X体重水=X体重-奶量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加糖是改变宏量营养素的比例,加水是降低矿物质浓度。
1-3个月-汁(鱼肝油、钙剂)4-6个月-泥(米糊、蛋黄、菜泥)
7-9个月-末(肉末、肝泥、豆腐)10-12个月-碎
人工喂养估计奶量是根据能量需要
佝偻病机制---VitD缺乏--低钙--甲状旁腺亢进(升钙降磷)--骨就不能藏钙了
枕秃、性格改变--早期
活动期(激期)6个月龄以内以颅骨软化为主,兵乓球;8-9方颅、串珠
1岁开始走路--OX毛刷杯口
后遗症期--畸形。
诊断金标准--血生化与骨骼X线检查。
预防--早产儿1周开始每日3个月后改预防量
--足月儿2周开始每日,至2岁。
缺A的小孩更多
血清钙在1.75-1.88时面神经征(chvostek)、陶瑟征(trousseau)、腓反射(peroneal)
<1.75时惊厥、喉痉挛、手足抽搐;先镇静(水合氯醛、地西泮、鲁米钠)后补钙情况纠正才补D
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典型表现);首先是腹部,最后是面颊。0.4-0.8是轻度,<0.4是中度,0是重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
早上自发性低血糖(最易死亡、最严重)、vitA缺乏;轻度--给热卡80-;(正常就是呀)中度--给热卡60-80;重度--给热卡40-60;
超过参考值的20%是肥胖父母双胖孩子70-80%胖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青春期
男>27女>26
足月儿--红润早产儿--红嫩
足月儿--乳腺可触及结节>4mm,指甲过指缝,毛毛毛少
出生时呼吸60-小时后40-50维持在40;心率90-血压70/小时内排便排尿。生理现象--马牙、螳螂嘴、新生儿红斑
窒息的本质是缺氧,早期胎心率>后面减少<
Apgar每项2分共10分1-颜色(躯干红,四肢紫)、心率(<)呼吸(呼吸弱)弹足底(皱眉)肌张力(略屈曲)8-10分是正常、4-7分轻度、0-3分重度。这里复苏关键是清理呼吸道--无效则触觉刺激--若心率还好的>的面罩给氧,<则插管。窒息好发于足月儿,轻度兴奋,重度昏迷抑制,中度是轻重交替有嗜睡,最常见症状是惊厥,症状是颅内压增高;CT首选(生后4-7天),再不行3天内的用MRI(看丘脑、基底节的也是MRI)脑损害程度及预后--脑电图。这里脑水肿首选呋塞米,控制惊厥用苯巴比妥(鲁米钠)
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多见(<35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II型细胞未成熟),进行性呼吸困难。卵磷脂和鞘磷脂L/S<2:1X线是确诊手段,见毛玻璃甚至白团肺。治疗常频机械通气(CMV),固尔苏是替代治疗的药。防止早产,可能发生的促成熟。
病理性黄疸--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足月超2周、早产超4周,退而再现,数值高(、)足月儿超过(20)时、早产儿是(15)胆红素脑病(生后4-7天)。
警告期(嗜睡、反应低下、吸允无力、肌张力减低)痉挛期(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
角弓反张--新生儿破伤风;角弓反张+黄疸--核黄疸;角弓反张+外伤--成人破伤风;角弓反张+车祸--脑干。
新生儿溶血病--ABO型:母亲是O型,胎儿是A或B,多见于第一胎;生后2-3天出现,光疗;诊断是血型检查+改良coombs试验。光疗指征--足月()早产()。当超过时也可换血。
Rh血型:母亲是Rh-胎儿是Rh+,多见于第二胎;24小时内出现,心力衰竭、不同程度的肝脾增大,换血(-,为患儿血量的2倍)。Rh血型母亲的+ABO型孩子的。
新生儿败血症(脐部有脓性分泌物)--葡萄球菌最多见(用青霉素),其次是大肠杆菌阴菌;肚脐是最常见途径;反应差、体温不升、体重不增、少哭、少吃、少动。
确诊--首选血培养,没有则脑脊液,最后尿液培养。
各期表现--黄疸、肝脾大、出血倾向、腹胀、中毒性肠麻痹。
溶血的才是生下来就死了。
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厌氧菌--甲硝唑(zuo)
甲硝唑、头孢等不能用于喝了酒的,它们会抑制肝酶,酒中毒(前后各一周不能用)--立马纳洛酮。
早产儿低体温(35)、皮肤硬肿(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30-35是轻度、重度<30
缓慢复温--轻度患者(肛温>30)6-12小时内恢复;重度患儿,温箱比肛温高1-2,每小时提高0.5-1(箱温不超过-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能量从50kal开始。
神经--
脑(端脑叫大脑、间脑、小脑、脑干)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脑干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我们的肢体本来是强直的但有抑制后就柔软可以随意动了。还有个就是觉醒作用--植物人就是这个坏了。
延髓的前面是椎体管运动(椎体交叉),后面是薄束与楔束管感觉。
颞叶功能及其障碍:上(感觉性失语-理解不了话的含义导致答非所问)、
中(命名性失语-说得出用途说不出名字)、
下回(沟回损伤:幻嗅、幻味---做舔舌咀嚼动作);
内侧面主要是海马回(损伤-癫痫)。
广泛或双叶病变:精神症状,多为人格改变。
脊髓有颈膨大和腰膨大每一对脊神经前(运动)、后根(感觉)的根丝附着于脊髓的范围或高度称一个脊髓节段。
(上行传感觉)(下行传运动)
传导路每年考: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浅感觉:痛、温、触;
深感觉:本体感觉,感受器在关节与肌肉中
运动里有一大系是椎体系:上运动神经元(大脑出来的)--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出来的)
下行传运动:
皮质脊髓束:躯干四肢--左侧脑损伤导致右边运动障碍(椎体交叉处之上)
皮质核束:面部--除面、舌下神经是单侧支配外,其他都是双侧支配,坏了一边不会有障碍。
皮质:对侧单瘫。
内囊:三偏征:对侧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脑干:交叉瘫“同侧面部(边走边有分支),对侧躯体--同面软,躯对硬”
脑干的感觉:延髓外侧病变--交叉性感觉障碍;
一侧中脑或脑桥病变--对侧偏身和面部感觉障碍。
内囊:对侧偏身
皮质:对侧上肢或下肢感觉障碍,复合感觉障碍。
脊髓半切:对侧浅感觉、同侧的深感觉障碍。
脊髓后角损伤--阶段性分布的痛觉、温觉障碍,但深感觉和触觉存在。
横贯以下全完蛋。
颈膨大以上:四肢硬瘫
颈膨大(C5-T1):上软下硬
胸髓:双下肢硬瘫(上肢正常)
腰膨大(L1-S2):双下肢软瘫
脊髓前角细胞:弛缓性瘫痪,肌力0、1、2、3级等,无感觉障碍。
前根:呈节段性分布,不伴感觉障碍。
神经丛:单肢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周围神经:手套和袜子感。
椎体外系(帮助椎体系的)损伤的表现:
椎体外系是基底核(壳核、尾状核、杏仁核)由大脑深层至脑干的灰质团块,与大脑联系广泛,共同调节上下运动元的运动功能。与大脑皮层共同来控制运动、接受多个皮层的传入、启动终止和调节随意运动的强度。例如帕金森: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慌张步态、病变部位黑质。例如肌张力障碍: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促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间歇持续性收缩,造成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姿势。
颞叶精神
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小脑半球支配同侧肢体共济运动--站立不稳、摇晃欲倒;指鼻试验阳性、轮替动作、跟-膝-胫试验阳性。
感觉系统:浅感觉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
浅感觉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
运动有上下两级神经元;感觉在脊髓后角细胞、丘脑外侧核换元-共3级神经元,有脊神经节的是感觉。
一级神经元都在脊神经节交叉具体地是内侧丘系、灰质前联合三级都在丘脑核团
深感觉:第一个换乘站是薄束核与楔束核--交叉(也是二级),第二个换乘站是丘脑外侧核
浅感觉:第一个换乘站是脊髓后角细胞--交叉(也是二级),第二个换乘站是丘脑外侧核
脊髓丘脑前束是触觉、脊髓丘脑侧束是痛温觉
三叉神经--感觉(眼、上颌、下颌神经)
视神经:视野的鼻侧到视网膜的颞侧;视野的颞侧到视网膜的鼻侧(视神经交叉,会被垂体瘤压迫变成双颞侧偏盲)同向偏盲是伤了内囊、视束、视辐射;视神经是患侧视野全盲。
动眼神经:瞳孔缩小,受副交感神经;运动-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上提下斜内)动眼神经受压时就瞳孔扩大了、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滑车神经:上斜肌,受损表现为眼球向外下运动(小偷推车眼斜向下看)
外展神经:外直肌。
舌咽神经:舌后1/3味觉,舌前面由面神经控制,舌后面舌咽神经,出问题时吞咽就成问题。
面神经核核上瘫(中枢内囊):对侧眼裂下受损,还有额纹核下瘫(周围):额纹都没了。
感觉过度:刺激后经一潜伏期感到定位不明确的强烈不适。
轻微刺激既可引起患者强烈感觉的是感觉过敏。
没有刺激都可以有感觉的是感觉异常。抑制性感觉障碍:感觉缺失。
左臂丛损伤致左上臂损伤--牵扯痛(这是它的同位置对应痛)
内囊那既有感觉也有运动
剪刀样步态见于脑性瘫痪与截瘫患者。
划圏样步态(痉挛性偏瘫步态)下肢伸直、外旋,向外前摆动,行走时呈划圈样步态,见于脑卒中后遗症。
跨阈步态时,由于踝部肌腱、肌肉弛缓,患足下垂,行走时必须抬高下肢才能起步,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慌张步态时,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双脚擦地,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帕金森病患者。
醉酒步态时,行走时躯干重心不稳,步态紊乱不准确如醉酒状,见于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
刺激颈1~4神经根可以出现屈颈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体征之一。Kernig征阳性为脑膜刺激征的表现。Babinski征阳性是由于锥体束损害出现的病理反射。
分离性感觉障碍是指同一部位的痛觉、温觉、粗略触觉或深感觉、精细触觉部分丧失。
周围神经病--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痛(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
面神经炎(贝尔麻痹)寒冷、病毒、非化脓性炎---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营养缺乏甚至神经变性---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瘫痪
。。。+血清抗包柔螺旋体抗体阳性=贝尔麻痹。
三叉神经疼痛--突发突止、周期性、扳机痛,卡马西平治疗,女性多见。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痛(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运动障碍(最重),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无力(首发症状),多从双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出现迟缓性瘫痪,多于数日至2周达到高峰。病情危重者在1-3日内迅速加重,出现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肌麻痹,神志死亡。
感觉障碍,远端感觉异常和或手套袜子型感觉缺失。脑神经损害,腓肠肌压痛。自主神经症状,发汗异常。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含量增高而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压力正常(80-)
由外到内---骶-腰-胸-颈,所以压外面时最易受伤的是骶
肿瘤最常见,髓外硬膜内最常见的是神经鞘膜瘤;
髓内是神经胶质细胞瘤;硬膜外以转移瘤最常见。
急性压迫--脊髓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运动自主障碍)
慢性压迫--刺激期(根痛期)、部分受压期(脊髓半切征-对浅同深)、完全受压期(脊髓横贯性损害)脊髓半切
鞍区--S3-5最后受累是马鞍回避
髓内病变--痛,温觉障碍上--下S3-5最后受累是马鞍回避感觉分离、呈梭形膨大
髓外病变--痛,温觉障碍下--上脊髓半切综合征、碘剂造影呈杯口状
急性脊髓炎--横贯性损害,病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尿便障碍。病前1-4周有上感、腹泻或预防接种史。休克期长短取决于脊髓受损程度。以淋巴细胞为主。
颅脑损伤:
头皮-颅骨-硬脑膜-蛛网膜-带有脑脊髓液的蛛网膜下腔-软脑膜-脑
上矢状窦的特点:出血大且不易止住
皮下血肿:体积小易吸收,需要CT和头颅X光片,周边隆起中央凹陷。
帽状腱膜下血肿:触诊有波动感,分次抽吸加压包扎,口服抗生素。
骨膜下血肿:多见于钝器损伤时因颅骨发生变形或骨折所致。由于骨膜在颅缝处附着牢固,故血肿范围常不超过颅缝。不能加压包扎,加压包扎会把脑膜下血挤过骨缝来到颅内容易形成脑疝。小的让其自行吸收(早期冷敷、后期热敷)
头皮裂伤:清创缝合时限可放宽到24小时,一般的清创时间是6-8小时。
颅骨骨折分类:线形骨折--颅盖部发生最高。不需特殊处理。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骨折可导致硬膜外血肿。通过气窦的骨折可导致颅内积气。
凹陷性骨折:合并脑损伤,大面积骨折片凹陷使颅腔缩小引起颅内压增高,CT示中线移位明显有脑疝可能者;引起脑功能障碍;深度成人>1cm,儿童>0.5cm;开放性骨折;大静脉窦处骨折。
颅底骨折--颅前窝:鼻出血、脑脊液鼻漏眼猫眼,嗅视神经受损。
中:耳漏,面听神经受损。
后:耳后-乳突部皮下淤血斑又称Battle征
颅底骨折--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清创止血。
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血管意外中)
硬膜外血肿--昏迷-清醒-再昏迷,出现脑疝;出血来源于脑膜中动脉;双凸形或梭形血肿。
硬膜下血肿--急性<3天;亚急性3天~3周;慢性>3周;出血来源于脑皮质血管或静脉破裂入室;新月形;治疗--凡有明显症状应立即手术,首选方法为钻孔置管引流术。
颅内血肿的手术指征:意识状态进行性恶化有脑疝形成;CT,MRI中线结构移位>1.0cm颅内血肿形成幕上40ml幕下10ml;
脑血管疾病:出血性(脑出血-内囊/基底部三偏征-大脑中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刺激征)、缺血性(TIA、脑梗死)
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脑分水岭梗塞
TIA如同心绞痛可逆脑梗死如同心梗死
颈内动脉直接入脑了而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脑干、小脑。
颈内动脉--大脑前2/3间脑的前部;椎基底动脉系--端脑后1/3间脑后部脑干、小脑。
颈内动脉主要分支:大脑中动脉-中央支;主干--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额中回后部--失写症;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症。
小脑下后动脉是小脑最粗的动脉。
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静态起病,有TIA史。
脑栓塞--二尖瓣狭窄的栓子、最急骤。脑栓塞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青年人。
TIA症状<24小时。颈动脉系统TIA--一过性黑蒙+偏身感觉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治疗--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发作。
预防发作:抗血小板聚集剂-阿司匹林;频繁发作的TIA可用抗凝药-肝素华法林。
大脑后动脉--供应脑干、丘脑、海马、膝状体。主干-三偏;深穿支-病侧舞蹈不自主运动+震颤+共济失调+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丘脑综合症--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对侧偏身感觉过敏或感觉过度、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
脑桥基底部梗死:闭锁综合症--只有眼能动其他都不能动。
治疗:溶栓。3小时内rt-PA是急性期有效治疗方法。
椎基底动脉或双侧椎动脉鼻塞--脑干梗死;
小脑后小动脉或椎动脉鼻塞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症)眩晕共济叉吞咽;前庭--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小脑--共济失调;
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对侧躯体浅感觉障碍。
共济失调是由于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下底核、小脑、前庭迷路系统等发生病变,导致协调作用障碍引起的。
发病时意识清楚又偏瘫的是脑血栓。
脑出血--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可见于动静脉畸形;绝大多数高血压性ICH发生在基底节的壳核及内囊区;高血压性ICH受累血管最常见的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豆纹动脉。
基底节--三偏;脑桥--交叉性瘫痪和共济失调偏瘫;小脑--共济失调;脑室--脑膜刺激征+针尖样瞳孔。
内侧性高血压颅内血肿不能手术;
脑出血后出现明显脑水肿的天数为3-5天;
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栓。
颅内肿瘤最常见的是神经上皮性肿瘤,其中神经胶质细胞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0%-50%。
额叶--精神、人格改变、记忆力减退。
视乳头水肿相当于脑疝也就是腰穿禁忌症。
20%甘露醇ml一般持续7-10天、速尿、肾上腺皮质激素、复温时应先逐步撤除冰袋,待体温恢复1-2天后停降温药、引流瓶的高度应该在穿刺部位以上15cm处。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海马回、钩回疝;--颞部硬脑膜外血肿;--颅内压增高、患侧瞳孔逐渐散大--动眼神经,最终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紊乱。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下疝;--后颅窝肿瘤;--生命体征紊乱出现早,瞳孔忽大忽小。
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疝
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
脑疝--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的药物(20%甘露醇),确诊后准备开颅。
难以确诊的则侧脑室体外引流,引得快了导致小脑幕切迹疝。
有脑膜刺激征的就选蛛网膜下腔出血。
帕金森病--黑质致密带中含黑色素DA神经元进行性大量丧失,残留的黑质DA神经元包浆内出血嗜酸性包涵体Lewy体。
多巴胺少于乙酰胆碱,出现锥体外系的表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姿势平衡障碍)
左旋酪氨酸+络氨酸羟化酶=左旋多巴+多巴脱羧酶=多巴胺+COMT(单胺氧化酶)=失活
治疗:抗乙酰胆碱(苯海索);拟多巴胺
症状轻年轻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症状重年纪大的则用左旋多巴。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抗胆碱能药物。
偏头痛: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
典型偏头痛:前驱症状--在先兆发生数小时至一日前,患者感到头部不适、嗜睡、烦躁、抑郁或小便减少。以视觉先兆最为常见。出现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长期反复的发作史、辅助检查均无异常,试用麦角胺制剂有效。头痛不是很强烈的消炎痛既可,很痛的用麦角胺,无效了再用舒马普坦;预防治疗--普萘洛尔、硝苯地平、苯噻啶、丙戊酸钠。最常见的是普通型的。
癫痫--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运动、感觉、意识、精神、行为、自主,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疾病或综合征。病史是诊断的最重要资料。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症状性癫痫(癫痫综合征、各种CNS病变所致)
分类:局部(局灶)性发作--单纯性(无意识障碍)、复杂性(颞叶)
全面(泛化)性发作--强直-阵挛、失神、失张力发作
不能分类得癫痫发作
失神--3岁的孩子吃饭时吃着吃着勺子掉了,而且叫他没有任何反应。3HZ的棘慢波。丙戊酸治疗有效。
自动症:癫痫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意识模糊状态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协调性和适应性的无意识活动。表现为口、消化道自动症、手足自动症,也可表现为游走、奔跑、无目的的开门、关门、乘车上船;还可出现自言自语。
癫痫持续状态--时间超过30分钟---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保持24小时不再发作,15分钟后可重复给药一次。苯妥英钠每1-2分钟注射50mg。
部分性发作--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是首选
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苯妥英与丙戊酸。
失神发作--首选乙琥胺或丙戊酸
失神+强直阵挛性发作---丙戊酸是首选药。
用药原则--单一用药开始、小剂量开始、单纯部分性及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完全控制5年后可以考虑终止。失神发作1年。
事后不能回忆就是意识障碍。
神经-肌肉接头的疾病: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胸腺肥大;首发症状是眼睑无力或复视;晨起暮重;上肢重于下肢,近端重于远端;疲劳试验(+)新斯的明实验(+)用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滕喜龙);重复神经电刺激具有确诊意义--低频刺激减10%高频减30%;类肌无力高频是增高%;抗体滴定是有特征性意义。
肌无力危象--抗胆碱酶药物量不足;反抝危象--抗胆碱酶药物不敏感
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酶药物过量。
危象的治疗: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周期性麻痹--甲亢的低钾血症--对称性迟缓性瘫痪。
传染--
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变态反应是特异性应答。手足口是丙类传染病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感染后免疫。
传染病病程4阶段--潜伏期(检疫时间)、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霍乱--O1群O群能产生内毒素、外毒素(霍乱肠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多隐性感染是重要的传染源。先腹泻后呕吐,无腹痛和里急后重,水样便,部分呈淘米水样便。脱水期--数小时-3日,低钠导致腓肠肌痉挛;反应期--毒素吸收发热。
补液治疗是关键,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适时补碱;沙星类用3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革兰阴性双球菌,我国A群多见--冬春的儿童发病率高--前驱期、败血症期(瘀斑)、脑膜炎期、恢复期--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治疗-首选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DIC早期肝素-减少出血
疟原虫孢子--肝细胞(裂殖体、疟原虫、裂殖子)--红细胞(小滋养体、大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中华安蚊子
间日疟、卵形疟--48小时;三日疟--72小时。
血涂片找到疟原虫是诊断
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控制疟疾发作。
伯氨喹--能杀灭肝内疟原虫,防止传播和复发。
乙胺嘧啶--杀灭所有红细胞内外期疟原虫,预防疟疾。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常合抱,寄生于门静脉系统,主要在肠系膜下静脉;产卵于肠壁黏膜下层末梢静脉内;虫卵在肝脏和结肠引起病变。人是终宿主;钉螺是必须的唯一中间宿主。
夏秋多见。尾蚴侵入部位蚤咬样红色皮疹,间歇热最常见,嗜酸性粒细胞↑↑↑,粪便中检出虫卵,90%以上肝大,结肠炎和肉芽肿肝病,巨脾最常见。
治疗--吡喹酮
囊尾蚴病--猪带绦虫--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北方人畜共患病
癫痫型--脑实质型,最常见,唯一首发。
皮下及肌肉囊虫病--皮下结节病理活检找到囊尾蚴。
治疗--阿苯达挫。眼的要先除掉眼内的再服药,脑的要先降颅压。
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HAV\BCDE),只有HBV是双链DNA,Dane颗粒为完整的HBV颗粒,有三个抗原抗体系统。HDV是缺陷病毒,必须借助HBSAg的包裹。甲、戊肝是急性的粪-口传播。输血后肝炎是丙肝。儿童戊肝一般是隐性感染。
HBSAg-现症感染抗HBs是保护性抗体
HBeAg-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抗HBe-感染能力下降。
HBcAg-常规方法不能检出抗HBcigG-既往、igM-现。
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
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
HBSAg阴+抗HBs阳---感染过HBV,已产生免疫力。
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慢性肝炎(病程>半年)--轻、中、重
重型肝炎(神经系统、出血-PTA<40%)--急性(2周)、亚急性、慢加急性、慢性
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急性黄疸型肝炎--总病程2-4个月、黄疸前期病情最重、传染性也强(持续5-7天);ALT↑,TB>17.1是黄疸型。
不符合爆发型肝炎的是肝脏持续增大。
抗病毒治疗--干扰素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α。
HBIG就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艾滋--HIV-单链RNA逆转录--CD4T细胞与gP结合。
肺孢子虫肺炎(PCP)是最常见的机会感染及主要死因。
抗-HIV两次阳性-初筛;WB检测的抗-HIV是确诊。
抗病毒治疗--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夫定)+非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台拉韦啶)+蛋白酶抑制剂
淋病--淋病奈瑟菌引起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
治疗--头孢;
梅毒--一期梅毒是硬下疳(硬化性淋巴结炎)二期是梅毒疹三期是心血管或神经梅毒。
治疗首选青霉素,过敏则用头孢曲松钠。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与淋病差不多--用红霉素
生殖道的病毒感染--生殖器疱疹--HSV-DNA检查,阿昔洛韦外用。
巨细胞病毒感染--成人性、孩子垂直传播--猫头鹰眼细胞。
尖锐湿疣--HPV病毒(6、11型)--醋酸白试验--直接破坏清除尖锐湿疣组织是主要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RNA病毒--黑线姬鼠、褐家鼠-牢固免疫力。
休克-原发性低血压休克--病程3-7天(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液浓缩)
-继发性休克--少尿期后(大出血、继发感染、多尿期水与电解质补充不足)
出血-发热早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后DIC、尿毒症、肝脏损害等。
急性肾衰竭--肾血容量↓
三红--颜面、颈部、胸部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条束状的抓痕
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三早--早发现或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把好三关--休克、出血、肾衰竭
发热期-控制感染、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
低血压休克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环
少尿期--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病毒属)--乙型脑炎病毒--猪是传染源、蚊子是传播媒介、月多
病理改变--形成血管套,病变最轻的部位是脊髓;形成胶质结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软化灶。脑实质受损。呼吸衰竭是最重要表现是主要死亡原因。少数重症患者之后有后遗症。血清特异抗体igM可确诊。对症治疗:高热、抽搐、呼衰、脑水肿与颅高压。
黄病毒属还有登革热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黑线姬鼠、猪、犬--下水
流感伤寒型--单纯败血症,腓肠肌压痛明显;重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衰型、脑膜脑炎型。血清特异抗体igM可早期诊断。
治疗--青霉素、庆大霉素、三代头孢和喹诺酮
青霉素引起赫氏反应--及早用镇静剂和氢化可的松。
伤寒--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测它们就是肥达反应--病人与带菌者,消化道传播。--得过之后有免疫力。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病变最显著。
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玫瑰疹、脾大、白细胞减少。缓解期可出现肠穿孔出血。
复发是体温正常后又发热,再燃是体温下降后未正常时就升高了。抽血骨髓培养确诊。
O--igMH--igGO>=1:80H>=1:
治疗--首选喹诺酮(沙星)疗程2周。
细菌性痢疾--我国是福氏菌群最多--内毒素是致病因素。志贺菌还有外毒素。--病人与带菌者,消化道传播。
直肠乙状结肠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肠黏膜出现炎症、坏死和溃疡(表浅地图)--腹痛腹泻黏血便;先是稀水便后黏液脓血便。
中毒型--2-7岁的高热40以上,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超过2周的就是慢性。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可确诊。
治疗--首选喹诺酮(沙星)疗程1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