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二尖瓣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好比心脏的“门户”,其重要性也可见一斑,然而二尖瓣疾病却非常常见。日前,医院袁建军教授在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无锡祥生医学影像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的“祥和人生”巡讲活动现场特别分享了《二尖瓣疾病的超声诊断》,对二尖瓣疾病的临床超声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袁教授表示,临床接触的瓣膜病中,最常见的就是二尖瓣疾病,近年来,随着超声设备越来越先进,对瓣膜病和早期瓣膜病的诊断已经从早期的定性诊断发展到定量诊断和定位诊断。
瓣膜性心脏病就是心脏的病变累积到心脏的瓣膜。瓣膜的附属结构包括腱索、乳头肌、瓣环,影响这些结构以后,就会发生相应的功能改变,瓣膜可能会发生瓣膜增厚、粘连、纤维化,包括缩短,同时还伴有瓣环的扩张,腱索及乳头肌功能不全,乳头肌腱索的断裂。这些结构形态改变以及继发性引起的功能障碍,是一系列心脏瓣膜所造成的病变过程。因此,瓣膜性心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国内心脏瓣膜病的病因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风湿病发病率明显下降,退行性发病率越来越高,与西方社会越来越接近。二尖瓣狭窄病例里面,还是以风湿病为主;二尖瓣关闭不全大多数由退行性病引起。
各种病因引起的瓣膜病其病理解剖、血流动力学和临床表现等各有特点,但在同一瓣膜出现类似病变者其病理生理改变常有相同相似之处。瓣膜病可单发一组瓣膜也可多发、可单一病变(狭窄或关闭不全)也可双病变。瓣膜病的好发部位因病因而异。
对于瓣膜病的临床诊断来讲,过去传统的方法,临床医生更多的是用听诊器来诊断。随着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不断的进入和完善,超声心动图成为现在临床瓣膜病的诊断首选的关键技术。
二尖瓣的病变一种是瓣膜狭窄,一种是瓣膜关闭不全。
首先是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中最重要的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受损害以后,发生增厚、挛缩、狭窄,对合不好,会出现狭窄和关闭不全。按照临床研究数据,风湿性心脏病对二尖瓣的损害几乎接近%。
对于二尖瓣的狭窄来讲,评价它的方法很简单,现在基本上还是以二维超声应用为主,用二维超声直观看到二尖瓣瓣口,所以临床上用到的最多的还是直测法。
二尖瓣狭窄最重要一个合并症就是引发血栓。对于左房血栓来讲,它表现得侧重点有这几个特点,大多数是呈球形或半圆形,扁平状,它的好发部位往往在左房后壁和左心耳。
其次是二尖瓣关闭不全,它是有很多原因造成,比如,瓣叶病变:增厚、挛缩、松弛、脱垂、粘连、钙化、穿孔、撕裂。另外,还有腱索的病变,腱索松弛、腱索过短、腱索断裂。然后乳头肌病变,乳头肌断裂,外伤引起的,肿瘤引起,先天性引起的。还有局部的心肌病变,造成心梗,心缺血,由于心肌病容易发生左室流出道梗阻,心内膜纤维化,心弹。还有一些瓣环的病变,左房,左室扩大,这些都会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时候,病因诊断非常重要,这直接决定了病人的下一个手术方法的选择。
彩色多普勒的诊断直观,在收缩期二尖瓣上方可以看到五彩状的血流或是蓝色的血流,这就是返流量,因为超声对返流很敏感。彩色多普勒不仅能看到返流的部位,返流的大小,还有返流的方向。
祥生笔记本彩超检测二尖瓣临床图片欣赏:
袁建军教授(专家介绍)超声科主任,硕士,医院(医院)超声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担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委兼浅表器官与外周血管专业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副会长、河南省超声医学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超声医师协会候任会长、河南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兼超声心动图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暨超声医学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专业组组长及高评会委员、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10余种国家级杂志编委。从事超声诊断工作30年,对心血管、腹部、小器官等病变的超声诊断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SCI10篇,中华系列杂志30多篇,国家级核心期刊40多篇。多次参加北美放射学年会、美国超声心动图年会、世界超声联合会学术大会等国际重大学术会议并交流学术论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河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目前承担和参与国家级和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项。主编出版超声医学专著3部。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八届中国医师奖”、“全国优秀超声医学专家”、“河南省优秀医师奖”、“全国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下医院朱强教授分享《中国女性乳腺增生症的超声诊断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甲状腺结节:“北京同仁”的超声诊断标准体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