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嘉译
心脏被喻为人体最精密的“发动机”,如果心脏生了病,该找谁医治呢?在医学界,心血管外科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一台较复杂的心脏手术往往持续5~10个小时,薄薄的柳叶刀下,生死就在毫厘之间。
医院(医院)成立于年,是该院的王牌学科。在郑州乃至中原大地,很多人都知道“看心脏病,到郑州七院”。在这里,涌现出不少看心“牛人”,他们已成为中原地区群众的“心脏守护者”。
他们,让每台心脏手术变成艺术作品心外科专家陈红卫:
新技术将搭桥手术创口从20多厘米减到7厘米
不少人认为,搭桥手术必须开胸。其实,在医院,通过小切口实施搭桥手术,已让很多患者获益。
80岁的王老太因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医院进行了支架置入手术,但病情仍未缓解。今年6月,家人带她来到医院心外科一病区就诊,该病区主任陈红卫对她进行了详细检查,排除各项手术禁忌证后,顺利为她实施了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王老太术后症状缓解,目前已康复出院。
陈红卫说,该手术开口大小仅7cm,不伤害患者胸骨的完整性,是一种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术式。尤其对高龄、高危搭桥术患者来说,获益更大。
心外科专家王立成:
“钥匙孔”手术炉火纯青
在医院心外科,“钥匙孔”手术这个词之所以被患者熟知,主要源于二病区主任王立成。
27岁的媛媛(化名)因房间隔缺损入院,该院心外科二病区主任王立成为其实施了全胸腔镜下的心脏手术(“钥匙孔”手术)。术后第三天,媛媛就达到了出院标准,创口仅为1.5厘米,如钥匙孔大小。
据悉,该院率先购置了全套的进口3D胸腔镜手术系统,不仅能减少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还降低了手术费用,伤口愈合后不破坏美观。
心外科专家刘春明:
胸腔镜下多种心脏手术顺利实施
在医院心外科十病区就诊的心脏病患者,很多都接受了微创手术。“特别是微创搭桥和换瓣,以及瓣膜成形手术等,应用微创手术的效果更好。”该病区主任刘春明说,病区已开展多种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小切口、侧开胸的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在进行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一个月、体重低于三公斤的婴儿。
命悬一线,他们出手相救心外科专家陈国峰:
全力以赴挽回大血管病患生命
医院心外科九病区主任陈国峰是一位专攻大血管病,并且注重在手术中保护患者脏器的专家。
今年4月,46岁的黄先生因主动脉夹层、心包急性填塞入院,他右下肢已严重缺血,失去知觉,随时有生命危险。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急诊手术很快开始进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替换术+象鼻支架置入+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主动脉根部成形。
分钟!黄先生的生命被成功挽回!不仅如此,陈国峰还在术中采取不停循环、浅低体温、保持脑供血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患者脏器和大脑受损。
心外科专家杨斌:
实施心脏移植手术,让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重获新生
心脏移植手术对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今年,我省先后有四名患者在医院成功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其中,最年轻的患者仅27岁,目前已康复出院。
6月和7月,该院心外科三病区主任杨斌和心外科八病区主任张向立等成功为两位患者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
据了解,在院长袁义强的带领下,该院成立了心脏移植领导小组和技术团队,设立了专门的心脏移植病房。今年年初,该院获得了心脏移植执业资格。
心外科专家张向立:
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专攻疑难病例“硬骨头”
对疑难复杂病例的处理,既考验心外科医生的技术水平,也是对整个团队整体素质的衡量。
6月份,一名61岁的患者因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大,被当地医生推荐到医院心外科八病区。患者的检查单上写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三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脑梗塞、大脑动脉多发狭窄。
经专家会诊,病区主任张向立为患者制定了完善的手术方案,并成功实施了二尖瓣修复+三尖瓣修复+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整个手术历时5个小时。术后,患者心脏功能逐渐恢复,目前已康复出院。
个体化治疗:让患者长期受益心外科专家张润生:
实施瓣膜成形术,让患者不再终身服用抗凝药
近年来,瓣膜成形术逐渐受到广大心外科医师的重视和患者的欢迎。心外科五病区主任张润生表示,尽管目前人工瓣膜的制作工艺日趋完善,但终究不能完全代替人体的自身瓣膜。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还需预防出血和栓塞,患者生活质量差。
有20多年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经验的张润生在制定手术方案时,非常注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对于自身瓣膜结构受损不严重的患者,专家一般会倾向于实施瓣膜成形术。但对心脏瓣膜损害严重、无法修复的患者,瓣膜置换也是很好的选择。”张润生说。
心外科专家张建卿:
胸腔镜下实施心脏手术让患者获益匪浅
25岁的庞先生是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今年3月份因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并中度关闭不全入院。心外科专家张建卿为其详细检查后,积极进行术前准备,成功实施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术后,庞先生乏力、活动后胸闷、胸痛的症状逐渐缓解,很快便康复出院。
心外科专家张伟峰:
复杂冠心病个体化治疗使患者长久受益
今年6月初,51岁的杨女士因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其中右冠闭塞,到医院心外科七病区求诊。
该病区主任张伟峰在完善检查后,认为杨女士较年轻,根据杨女士的具体病情,制定了左乳内—前降支吻合,右乳内和桡动脉连接后行后降支—中间支—主动脉的序贯桥手术。
征得杨女士和家属同意后,张伟峰为其成功实施了手术。杨女士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已康复出院。
重磅推荐!
河南省卫健委:医学生在卫生院服务满6年,医院编制,提前一年晋升!版权声明
◆本文为大河新健康融媒体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大河健康报
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呵护
专业|专注|大爱|责任
统筹:于素文
编辑:宋昆仑
实习编辑:刘广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