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疥疮是由疥虫侵袭皮肤所致。以指缝、手腕、脐周、阴股部等皮肤发生水疱、丘疹、隧道,夜间痒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传染性极大,常为集体流行,在学校、幼儿园、旅社及家庭等人群聚居的地方流行。
诊断依据
1、皮损处呈散在分布的淡红色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疱或脓疱及疥虫隧道。阴股部有时可见红色小结节。自觉奇痒无比,夜间尤甚。
2、好发于指间、手腕、肘窝、腋前、乳下、脐周、腹股沟等皱襞部,亦可泛发全身。儿童亦可见于头面、四肢。日久不愈者,可于外阴部形成绿豆至黄豆大小疥疮结节。
3、有明确的疥疮患者接触史。
4、皮损处可查出疥虫。
鉴别要点
1、浸淫疮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传染性,皮损为多形性,急性者以湿热为主,皮肤发红作痒,脂水横流,界限不清,慢性以血燥为主,皮肤变得粗糙。
2、风瘙痒初起皮肤正常,好发于四肢伸侧,重则蔓延全身。久则见抓痕、血痂,自觉瘙痒,部位不定。
3、水疥多见于儿童,好发于春秋季节,皮疹主要为红斑与风团,皮疹如梭形,顶部有小丘疹或小水疱,好发于躯干、四肢,自觉瘙痒,易复发。
4、粟疮成人、儿童均可见,但以儿童为多,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躯干,表现为风团样丘疹,豆大坚实,瘙痒无度,久则皮肤粗糙,呈灰褐色,触之有皮厚感。
辨证论治
1、风热蕴肌型
皮肤水疱少,丘疱疹多,疱壁厚而疱内汁液少,抓破结痂,瘙痒不已,久则见皮肤粗糙肥厚。舌红苔薄,脉浮或滑。
疏风清热解毒。
消风散加减。当归15g,生地黄30g,防风15g,蝉衣6g,知母12g,苦参15g,胡麻12g,荆芥12g,苍术12g,牛蒡子12g,石膏30g,甘草10g.
2、湿热毒侵型
皮肤水疱多,丘疱疹泛发,疱壁薄而疱内汁液多,破流脂水,浸淫湿烂。或脓疱叠起,或起红丝,臖核肿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解毒。
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当归15g,生地黄30g,防风15g,蝉衣6g,知母12g,苦参15g,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各12g,石膏30g,甘草10g,黄连、黄柏、黄芩、秦皮各12g.
3、虫毒结聚型
阴茎、阴囊发生孤立的褐红色硬节,时时作痒,久难消散。舌淡苔白,脉滑。
杀虫驱风。
消风散加减。当归15g,生地黄30g,防风15g,蝉衣6g,知母12g,苦参15g,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各12g,石膏30g,甘草10g.
其他疗法
外治法
(1)先以苦参90g,地肤子90g,蜀椒60g,煎汤洗浴全身。再用除疥膏(硫黄g,红粉20g,大枫子40g,核桃仁40g,先将前2味研极细,与后2味捣研如泥),自颈以下,遍擦全身。
(2)先以热水或肥皂温水洗浴,成人可用10%到20%硫磺软膏,婴幼儿可用5%硫磺霜剂遍擦全身,早、晚各1次。用药期间不洗澡,不换衣,3到4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洗澡换衣,而原衣则需严格消毒。若尚未彻底根治,可重复治疗。
(3)10%百部酊,每日2到3次外涂患处。
(4)先用蜀椒9g,枯矾15g,地肤子30g,煎汤熏洗,再用硫黄粉10g,麻油调涂患处。
(5)硫黄13g,松香10g,黄丹3g,研细末,麻油调涂患处。
(6)黄连10g,苍耳子15g,研成细粉,入冰片
2、5g,混匀,凡士林调膏,涂搽患处。(7)百部、千里光、贯众各30g,蜀椒、藜芦各15g,煎水外洗,洗后外涂硫磺膏。(8)百部50g,白酒ml,浸泡7天去渣外用。(9)脓疥可用青黛膏合九一丹外涂。
预防与护理
1、平素注意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被,常洗晒被褥。
2、患者衣被及生活用品需严格消毒或在阳光下充分曝晒。
3、接触患者后须用肥皂水洗手。与患者分居,同病者或家庭和集体宿舍成员要同时治疗,以杜绝传染源。
近期热门课程
白癜风、青春痘、斑秃、牛皮癣、缠腰蛇、黄褐斑....
北京唯一针药双高职称专家逯俭主任“微针强通法”传承班
私密理论、技术实操、私密销售、私密风水、阴道排毒。
徒手壮阳、阳痿早泄、前列腺、激活yin茎二次发育。
静松灵能量治愈医学能量功法亲授秘传
中医免费成套资料(视频课)点击『分享』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在点下方‘再看’支持我们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