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临床常见的疾病有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
1.牙体缺损是指由于龋病、外伤、磨损、酸蚀、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的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和异常。
2.牙列缺损是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部分天然牙缺失。
3.牙列缺失是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天然牙全部缺失。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诊断非常容易。
(一)牙体缺损的诊断
1.主要根据龋损、外伤、充填治疗等病史和口腔检查所见牙形态和结构不完整的结果即可确定。
2.牙体缺损的诊断应明确患牙牙位。
(二)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诊断
1.主要依据牙脱落、拔牙、外伤等病史和口腔检查所见牙列不完整,存在缺隙,或为无牙颌的结果。
2.有时还需根据缺隙部位的X线片,排除存在埋伏牙、潜没牙根的可能。
3.诊断均应确定其为上颌或下颌,如上颌牙列缺损、上颌牙列缺失,或上下颌牙列缺失。
4.单纯第三磨牙缺失而不需要修复者,不诊断为牙列缺损。
(一)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原则
牙体缺损程度不大者,可采取充填方法治疗。但对于缺损范围大,剩余牙体组织薄弱,无法保证充填体强度和固位,或为了达到更高美观要求时,应采用修复治疗的方法。
1.保护患牙和相关周围组织的健康
患牙预备时尽可能保存、保护牙体硬组织和牙髓。在去除病变组织,防止病变发展,获得足够修复空间,合适的就位道和固位形,保证预备体剩余硬组织有足够抗力的情况下,尽量少磨除患牙牙体组织。对于活髓患牙,尽量选择牙体预备量较少的修复方式,并避免预备过量甚至直接露髓。采取喷水冷却,轻压磨切,一次完成牙体预备。牙体预备后戴用暂时冠保护。修复过程中避免机械、温度刺激,以及消毒剂和粘接剂游离酸的化学刺激。修复体边缘密合,粘固良好。避免因修复体边缘不密合、不光滑,轴面形态、邻接关系异常,导致积存软垢和食物嵌塞,造成患牙及邻牙牙龈牙周组织损害。避免因与对(牙合)牙的咬合接触关系异常,造成对患牙、对颌牙,以及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健康的损害。
2.正确地恢复缺损牙的形态与功能
牙体缺损修复的目的是在保护患牙和相关周围组织健康的前提下恢复患牙的咀嚼、美观和辅助发音的生理功能。要达到组织保健和恢复功能的要求,修复体必须有正确的解剖形态。
修复体应正确恢复(牙合)面形态和咬合接触关系。
修复体应正确恢复轴面形态和突度。
修复体应建立正确的邻接关系。
修复体边缘应与牙体组织密合、移行,有利于自洁和美观。
美观是牙体缺损修复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内容。
3.符合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
牙体缺损修复应符合机械力学原则,保证修复体和患牙的强度和固位.因此,必须磨除适量的牙体组织,去除倒凹,保证修复体顺利就位与密合,同时开辟足够的修复空间,保证修复体有足够的厚度和强度,恢复正确的形态和功能,还必须获得适当的固位形,以保证修复体的粘接固位,同时还要保证患牙预备体剩余牙体组织有足够的强度,防止修复后患牙折裂。
4.正确选择修复方式与修复材料
根据患牙缺损程度,剩余组织保护,可获得的修复空间,功能与美观修复要求等,正确选择牙体缺损修复的方式和修复材料。对于缺损范围小的患牙,可选择嵌体、部分冠、贴面。缺损范围大者,应选择全冠或桩核冠。对于美观要求高的前部患牙,可选择瓷贴面、金属烤瓷冠、全瓷冠。对美观要求不高,临床冠短,修复空间小,咬合紧的后牙,可选择金属全冠。
(二)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原则
牙列缺损修复治疗方法目前常采用固定局部义齿(固定桥)和可摘局部义齿。此外还有覆盖义齿、种植义齿等修复方法。
1.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原则
固定义齿利用固位体粘接固定在缺隙相邻牙(基牙)上,以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固定义齿承受的咬合力基本上全部由基牙的支持组织负担。基牙承受额外(牙合)力负担的能力是固定义齿修复的生理基础。
(1)正确选择固定义齿修复的适应证:
根据基牙牙周潜力的限制,固定义齿适合修复少数牙缺失的情况,比如切牙缺失1-4个,后牙缺失1-2个。后牙游离缺失者,即使是单个牙缺失,也不宜固定义齿修复。
基牙的条件是决定能否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的关键因素。基牙必须能够承受义齿修复后的额外负担,保证义齿固位和稳定,达到恢复功能与组织保健的作用。健康状况不理想的牙作基牙会导致修复后基牙健康状况恶化和修复失败。
缺隙牙槽嵴形态基本正常,无骨尖、残根、增生物和黏膜病变。拔牙或手术3个月以上,牙槽嵴骨吸收趋于稳定。无过多组织缺损。
(2)固定义齿的基牙选择:
牙周膜面积是衡量基牙支持能力的关键因素。应选择牙周膜面积大、能够承受(牙合)力的牙作为固定义齿的基牙。牙周膜面积与牙根的长短、数目和形态有关。基牙牙槽骨的骨质应致密,牙槽突的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骨质疏松、骨小梁排列不整齐的牙不宜作基牙。理想的固定义齿基牙应为牙冠高度适当,形态正常完整,牙根粗壮,长度足够,牙髓,牙周组织健康,排列位置、咬合关系正常。基牙如有牙体组织缺损,应不影响获得合适的固位形,不影响基牙的抗力形,必要时需先进行充填治疗或桩核修复。基牙的根冠比例应大于1:1,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不松动。牙髓病变者,应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无大的根尖病变。基牙如有倾斜移位者,应不影响取得共同就位道和牙根受力,倾斜角度应小于30。
一般选择缺隙两侧的邻牙作基牙,基牙牙周膜面积总和应大于等于缺失牙牙周膜面积。如果缺失牙多或基牙支持能力不足时,应考虑在支持力弱的一端增加基牙,使固定桥两端的支持力尽量均衡。对于易受到侧向力和扭转作用力的前牙固定桥,应考虑增加基牙数目,以减轻基牙负担,增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3)固定义齿设计原则
1)固位体的设计:固位体除达到其作为牙体缺损修复体对于组织保健和功能恢复的要求外,还应具有更强的固位力和机械强度。
2)桥体的设计:桥体应能够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变形。化学性能稳定,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良好自洁作用,有利于硬软组织健康、美观、舒适。
3)连接体的设计:固定连接体应位于近远中邻面接触区,有足够的横截面积以保证其强度,不易折断或弯曲变形,连接体四周外形应圆钝和高度抛光,形成正常的唇颊、舌外展隙及邻间隙,利于食物排溢和自洁,唇颊侧不暴露金属,利于美观。活动连接体处亦应形成正常的唇颊、舌外展隙及邻间隙,不影响食物排溢和自洁。
2.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原则
(1)恢复缺失牙的生理功能:恢复因牙列缺损导致的咀嚼、发音障碍和对美观的影响。
(2)保护口腔软硬组织的健康
(3)良好的支持、固位和稳定作用
(4)可摘局部义齿基牙选择原则:选择基牙时应以牙周健康,牙周膜面积大者为首选。
3.种植义齿修复治疗原则
(1)有益于口腔软、硬组织健康
(2)正确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
(3)良好的固位稳定和支持
(4)坚固耐用:选择有较高机械强度的修复材料,保证种植义齿能够较长期的正常行使功能。
4.牙列缺损的治疗设计与方法选择牙列缺损修复治疗前应在充分了解患者修复要求,相关病史和治疗史,口内余留牙及相关组织健康状况等的前提下,制订详细、正确的修复治疗计划,包括修复前准备、义齿修复设计和治疗步骤。
(三)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原则
1.全口义齿修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因牙列缺失导致的咀嚼功能障碍、发音不清和面下部外观的异常。
2.全口义齿修复可防止无牙颌软硬组织的失用性萎缩,但同时应避免义齿修复不良导致的牙槽嵴吸收、压痛和妨碍周围组织功能活动和健康的情况发生。
3.为了达到功能恢复和组织保健的目的,全口义齿应获得良好的固位、稳定和支持。
4.为了达到功能恢复和组织保健的目的,完善的全口义齿修复治疗应是一个长期过程,包括修复前的准备、义齿修复以及戴义齿后的长期维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