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病房颤也可使用新型抗凝药物美国56

有研究发现,非瓣膜性房颤的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而存在瓣膜性心脏病的情况下,风险增加高达17倍。但评估房颤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通常排除了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新型抗凝药主要包括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和阿哌沙班等。

另一方面,患有瓣膜性房颤的患者通常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并服用多种药物的老年人,影响了华法林的应用。

但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能否使用新型抗凝药物呢?

近日,一项美国研究显示,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使用华法林者相比,全身性栓塞或缺血性脑卒中风险以及出血风险均较低。

这项研究对例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了分析,大多数患者年龄在70~80岁,约一半为男性。研究者将直接口服抗凝剂与华法林使用者进行了倾向性评分匹配。

研究显示,与使用华法林相比,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的使用降低了33%的大出血风险,36%的全身性栓塞或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其中,阿哌沙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与利伐沙班相似,但达比加群酯虽然大出血结局与华法林可比,但未显示出同样的疗效。

研究者表示,达比加群酯未显示出显著疗效获益,可能因为研究中应用达比加群酯人数较少有关,至于是否确实存在差异尚不清楚。

作者指出,欧洲心律协会指南,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和人工机械瓣植入的患者属于1型瓣膜性心脏病,需要应用华法林抗凝。AHA/ACC指南将非瓣膜性房颤定义为未诊断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或生物人工心脏瓣膜或二尖瓣修复的房颤。

而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具有广泛定义的瓣膜性心脏病的患者可以按照欧洲心律协会的建议安全使用新型抗凝药物。但是,由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狭窄患者的样本有限,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研究者同时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比如随访时间短,瓣膜性疾病轻重程度不明确等。

但是,不论如何,这项研究为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新型抗凝药物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来源:

[1]DawwasGK,DietrichE,CukerA,etal.EffectivenessandSafetyofDirectOralAnticoagulantsVersusWarfarininPatientsWith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APopulation-BasedCohortStudy.AnnInternMed.Mar30.doi:10./M20-.

[2]华伟,张妮潇.年CHEST心房颤动抗栓治疗指南及专家组报告解读.中国循环杂志.,33(z1):19-26.DOI:10./j.issn.-..增刊..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F:FE8,      F1:9D73F1E4,      F2:4CA6DE6B,      F3:54ED,      T:,            y:FED5DFAF                        }"href="


转载请注明:http://www.ocmqc.com/wazlyy/120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