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简介
薛奇,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相关研究,主持省自然基金1项,卫生厅课题1项,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赵嫣,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医院心内科。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和研究10余年,积极推动心力衰竭规范化诊治;主持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一项,已通过验收,并获得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SCI论文多篇;年赴日本大阪大学附属病院循环器内科临床研修2月;年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选拔医院心衰中心临床研修3月。
酒文化源远流长,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饮酒伤身,但很多人认识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酒精与房颤风险之间的关系已发表在多篇论文中,但结果不一致。有一些研究表明,长期小量饮酒可能预防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而长期少量饮酒对于预防房颤发生是否有效仍不清楚。近期EuropeanHeartJournal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旨在说明这个问题。研究数据来自于-年间欧洲5个大型的注册队列的例样本,排除了例有房颤/房扑病史的个体,最后共纳入例受试者。基线情况如表1所示。中位年龄为47.8岁,女性占51.7%,中位酒精消耗量为3g/d,中位随访时间为13.9年。最后共记录到例房颤发生患者。
Cox回归分析发现,酒精消耗量和房颤发生呈现正相关。1个饮酒单位,即每天饮酒精12g,房颤发生的HR为1.16。见下图。每天饮酒量引起房颤风险增高的Cut-off值为2g/d,即每天饮酒2g以上即可出现房颤发生风险增高,见表2。进一步发现房颤发生风险与饮酒量相关而与饮酒的方式无关,具体见图1。另外研究还分析了NT-proBNP和超敏肌钙蛋白和酒精的关系,发现相关性很弱,相关系数分别为-0.10和0.12。NT-proBNP和超敏肌钙蛋白水平并不显著影响酒精与房颤的关系。结论:饮酒量和房颤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虽然少量饮酒可能检索其他心血管病风险,但是可能增加房颤风险。因此,戒酒可能对某些房颤患者有益。之江心学评述:自年描述“假日心脏”综合征以来,酒精消费量越高和接触酒精越频繁,房颤发病率越高。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即使没有酒精性心肌病,长期大量饮酒也与房颤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进一步观察到饮酒与AF事件的关联与HF无关。
本研究的优势在于样本量大,结果评估协调一致,采用的两种生物标记物质先前都已被证明是房颤的预测因子。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通过自我报告确定了酒精摄入的类型和数量,这可能低估了由于酒精报告不足引起的相关房颤风险。其次,心房颤动发作可能是无症状的,因此仍然存在临床上未被发现的情况。基线心电图并没有在所有队列中系统可用,可能与房颤的诊断不足有关。总之,本研究观察到从非常低的酒精摄入量开始,AF发病率呈明显的线性增加。各种含酒精饮料和饮酒方式中的酒精消耗与房颤增加有关,低剂量也有危险。因此,减少饮酒量的策略可能具有预防大量AF发生的作用。参考文献
DoraCsengeri,Ngoc-AnhSprünker,AugustoDiCastelnuovoetal.Alcoholconsumption,cardiacbiomarkers,andriskofatrialfibrillationandadverse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