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与心脏病有无关联?医学比较一致地认为与“风湿病(热)”有关,类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响心脏而引起的心脏病。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
类风湿心脏病多发于冬春寒冷、潮湿的环境下,好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3~5年内。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急性风湿热最特征的表现是心脏炎,是惟一的持续性器官损害,初次发作时,心肌、心内膜和心包膜均可累及,以心肌炎和心内膜炎最多见。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由于心脏病变进行比较缓慢,临床表现较少或较隐匿。学龄儿童的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心包炎较常见。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可发生数型类风湿性心脏损害,这类心脏病的发病率为类风湿病人的27~34%。心脏受损可呈下列形式的任何一种: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与瓣膜炎和冠状动脉炎。症状多发生在急性心包炎时,可有胸痛、心包摩擦音、心包积液甚至偶有心包填塞。在严重关节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中,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
在合并有尿道炎、结膜炎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除瓣膜受累外,还可引起心肌炎和严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出现心源性昏厥。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一般瓣膜受累程度远较风湿性病变为轻,因而由此造成代偿性心脏肥大者亦很少见。后期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往往与合并活动性病变累及心肌有关,而非瓣膜病变的后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