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病害防治方法及分布与危害

种植向日葵病虫害发生率较低。主要病害为细菌性叶斑病、锈病、茎腐病、白粉病和黑斑病。防治方法:以消除病叶和残株,集中烧毁为主,在发生叶斑病、锈病、茎腐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粉剂倍液喷洒或用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有白粉病和黑斑病危害观赏向日葵叶片,除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洒预防外,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喷洒防治,向日葵霜霉病

分布与危害霜霉病是向日葵上的毁灭性病害,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症状各生育阶段均可染病。造成植株矮化,不能结盘或死亡。苗期染病2-3片真叶时开始显症,叶片受害后叶面沿叶脉开始出现褪绿斑块,叶背可见白色绒状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株生长缓慢或朽住不长。成株染病初近叶柄处生淡绿色褪色斑,沿叶脉向两侧扩展,后变黄色并向叶尖蔓延,出现褪绿黄斑,湿度大时叶背面沿叶脉间或整个叶背出现白色绒层,厚密。后期叶片变褐焦枯,茎顶端玫瑰花状,病株较健株矮,节间缩短,茎变粗,叶柄缩短,随病情扩展,花盘畸形,失去向阳性能,开花时间较健株延长,结实失常或空秆。病原Plasmoparahalstedii(Farl.)Berl.etdeToni称霍尔斯轴霜霉或向日葵单轴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1-4根从气孔伸出,具隔膜,大小-μm,主轴长-μm,占全长1/3-2/3,粗9.1-10.8μm,上部单轴分枝6-11次;末端直,圆锥形,长1.7-11.6μm,常3-4枝簇生成直角分枝,顶端钝圆。孢子囊卵圆形、椭圆形至球形,顶端有浅乳突,无色,大小16-35×14-26(μm)。卵孢子球形,黄褐色,直径23-30μm。已发现有8个生理小种。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卵孢子潜藏在内果皮和种皮中越冬,种子间夹杂的病残体也带菌。春季气温回升,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侵入向日葵,形成全株侵染症状。病菌随带菌的种子进行传播蔓延。该病有潜伏侵染现象,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常不表现症状,生产上播种带菌种子,当年只有少数出现系统症状的病株,相当多的植株为无症带菌,生产上要注意,必要时需连续种植进行检查。温度16-26℃适其发病。向日葵品种间存有抗病性差异。该病发生程度与播种时间及出苗期间温湿度有关,一般早播发病轻,旱地发病轻。向日葵播种后遇有低温高湿条件,容易引起幼苗发病,生产上春季降雨多,土壤湿度大或地下水位高或重茬地易发病,播种过深发病重。向日葵进入成株期以后抗病性明显增强。防治方法(1)严格执行检疫,严禁随意调运种子,防止该病传播蔓延。(2)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3)提倡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4)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科学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5)种子处理。建立无病留种田,发病重的地区用种子重量0.5%的25%甲霜灵拌种。(6)药剂防治。苗期或成株发病后,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倍液、40%增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倍液、72%杜邦克露或72%克霜氰或72%霜脲·锰锌或72%霜霸可湿性粉剂-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向日葵螟

分布与危害主要为害向日葵和野生菊料植物的花盘和种子形态特征成虫,灰褐色,体长8~12毫米,翅展20~27毫米,前翅狭长,近中央处有4个黑斑,灰褐色,后翅浅灰褐色,具有暗色脉纹和边缘,成虫静止时,前后翅紧贴体两侧,与向日葵种子很相似;卵,乳白色,椭圆形,长08毫米,宽0.4毫米左右,卵壳有光泽,具有不规则的浅网纹,有的卵粒在一端尚有l圈立起的褐色胶膜圈;幼虫,体长约18毫米,淡黄灰色,腹面浅黄绿色,背面有3条暗色或淡棕色纵带,头部淡褐色,前胸盾板淡黄色,气门黑色,腹足趾钩为双序整环,易与桃蛀螟和玉米螟相区别;蛹,长l0一12毫米,黄褐色,羽化前呈暗褐色,腹部背面l一10节都有圆刻点,以第2~7节最多,在腹面仅第5~10节有圆刻点,腹端有刺钩8根;茧,梭形,丝质,长12~17毫米,可分为越冬茧和化蛹茧两种,越冬茧椭圆形,中部宽,一头尖,另一头钝圆,茧皮分两层,外层灰色,比较粗糙并粘附土粒,内层鲜黄色,丝质膜状,茧内藏越冬虫1头。化蛹茧是越冬后幼虫从越冬茧钻出后再吐丝做成的,为一层比较粗糙的浅灰色丝质茧皮,幼虫在其中化蛹。发生规律向日葵螟一年发生1-2代,为害向日葵的主要是第一代。以老熟幼虫做茧在土中越冬,越冬后于7月上旬开始咬破越冬茧皮,在1-2厘米的表土层做新茧化蛹茧),随即转入前蛹期,幼虫吐丝做茧经2~3大后化蛹,蛹期6~7天。成虫在7月中、下旬陆续出现,羽化盛期为7月末到8月初(葵花盛花期),成虫昼伏夜出t在花盘上取食花蜜,交配产卵。卵多散产在葵花花盘上的开花区内,在花药圈内壁最多,其次是花柱和花冠上。产卵盛期在8月上旬,卵期3-5天。幼虫有4个龄期,l~2龄幼虫啃食筒状花,3龄后沿着葵花子实的排列缝隙蛀食种子,将种仁局部或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深蛀花盅,把化盘咬成很多隧道。幼虫为害时,在花盘子实上吐丝结网粘连虫粪及碎屑,状如丝毡,据此可识别葵螟为害。被害花盘遇雨后多腐烂发霉,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第一代幼虫经19~22天老熟,从8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幼虫吐丝脱盘潜土做茧越冬,少数幼虫在8月末9月初化蛹,羽化为成虫,在晚开的葵花盘和分枝花上可见到第二代卵和幼虫,但不能越冬,相继死亡。防治方法(1)选用抗虫品种硬壳层形成块的品种受害轻或不受害,油用种(小粒)较食用种(大粒)受害轻。(2)秋翻冬灌可将大批越冬茧翻压入土,减少越冬虫量。(3)化学防治在为害不大的地区可在幼虫期(8月上旬左右)喷90%敌百虫~倍液于花盘上即可。为害较重地区应以防治成虫为主,结合防治幼虫。在7月末8月初成虫盛发期,施放敌敌畏烟剂或用敌敌畏高梁杆熏蒸(80%敌敌畏乳油浸高梁杆后插入田间),隔3-5天(根据虫量)再施放--次。幼虫盛期(8月上、中旬)喷90%敌百虫~倍液一次。向日葵褐斑病

名称:向日葵褐斑病分布与危害危害向日葵。症状子叶和幼苗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灰白色,成株叶片病斑多角形,褐色,有黄色晕圈。在病斑上长有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多雨潮湿时病斑可脱落穿孔。严重时病斑可汇合,整个叶片枯死。茎和叶柄上病斑狭长条状,褐色。病原病原菌形态特征:为半知菌亚门真菌(SeptoriahelianthiEll.Kell.)。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鞭状,无色透明,微弯,基部钝圆至圆锥形,顶端略尖,2~5个隔膜。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害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7一8月上旬连续降雨12天(中间隔1~3天),平均温度21~23度,降雨量大,夜间露水大,叶面较长时间保持有水淌,病害发展快,危害重。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在品种方面,免役品种有白葵杂l号、明尼苏达、保2、青海曲勾和黑青冈等,抗病品种有阿勒太、小黑杆等。而早熟2号、匈4,辽42、辽43、白葵1号、白葵3号等为高感品种。防治方法(1)深翻地、铲除自生苗等清除病残株。(2)重病地轮作4-5年。(3)选育抗病品种。(4)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合理密植。(5)发病初期打底叶、病叶,同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倍液,连喷两次,间隔10天。向日葵列当

分布与危害向日葵HeliantusannuusL.别名葵花、向阳花、朝阳花等,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花序托(花盘)及种子入药,具养肝补肾、降压、止痛之功效,全国均有种植。列当又称独根草、毒根草、兔子拐棍,是向日葵种植区重要的寄生杂草,国内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新疆、山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寄主植物广泛,除向日葵外,还可以为害西瓜、甜瓜、豌豆、蚕豆、胡萝卜、芹菜、烟草、亚麻、番茄等植物。 症状寄生在根部。致植株矮小、瘦弱,不能形成花盘,最后全株枯死。病原OrobanchecumanaWallr.称向日葵列当,是一年生全寄生的草本植物。茎直立,单生,肉质,黄褐色至褐色,无叶绿素;没有真正的根,靠短须状的假根侵入向日葵须根组织内寄生。株高一般20cm,最高54cm。茎有纵棱。叶退化为鳞片状,螺旋状排列在茎上。两性花,呈紧密的穗状花序排列,每株有花50-70朵,最多朵。花蓝紫色,长10-20mm,花冠合瓣,二唇形,上唇二裂,下唇三裂。花萼五裂。雄蕊四枚,二长二短,二个长的位于二个短的之间,着生在花冠内壁上。花丝白色,枯死后黄褐色。花药二室,下尖,黄色,纵裂。雌蕊一枚,柱头膨大呈头状,柱头多二裂,个别三裂。花柱下弯,子房上位,由四个心皮合成一室,也有五个、六个至八个心皮合成一室的。蒴果3-4纵裂,内含大量深褐色粉末状的微小种子。种子不规则形,坚硬,表面有纵横网纹,大小0.25×0.3(mm)。种子大小差异很大。此外O.aegyptica称瓜列当或分枝列当,在新疆为害严重;O.coerulescens称白城列当也为害向日葵。发生规律(1)严格检疫,严禁随意调运向日葵种子,防止列当蔓延。(2)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3)轮作倒茬。提倡对重茬、锓茬地实行6-7年轮作倒茬。(4)加强田间管理。在列当出土盛期和结实前及时中耕锄草2-3次,开花前要连根拔除或人工铲除并将其烧毁或深埋;收获后及时深翻整地。(5)药剂防治。用0.2%的2.4-D丁酯水溶液,喷洒于列当植株和土壤表面,每m2用药液-L,8-12天后可杀列当80%左右。但必须注意,向日葵的花盘直径普遍超过10cm时,才能进行田间喷药,否则易发生药害。在向日葵和豆类间作地不能施药,因豆类易受药害死亡。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严禁随意调运向日葵种子,防止列当蔓延。(2)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3)轮作倒茬。提倡对重茬、锓茬地实行6-7年轮作倒茬。(4)加强田间管理。在列当出土盛期和结实前及时中耕锄草2-3次,开花前要连根拔除或人工铲除并将其烧毁或深埋;收获后及时深翻整地。(5)药剂防治。用0.2%的2.4-D丁酯水溶液,喷洒于列当植株和土壤表面,每m2用药液-L,8-12天后可杀列当80%左右。但必须注意,向日葵的花盘直径普遍超过10cm时,才能进行田间喷药,否则易发生药害。在向日葵和豆类间作地不能施药,因豆类易受药害死亡。

向日葵黑斑病防治方法

向日葵有时会有黑斑病的发生。向日葵黑斑病亦称菌核病。防治方法: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次。向日葵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主要虫害有: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草地螟、金龟子、向日葵螟。地下害虫可用氧化乐果配制毒饵除治。草地螟、金龟子危害茎叶,可喷氟矽酸钠。若危害种仁可在管状花序凋谢时用氧化乐果喷花盘。

主要病害有:锈病、菌核病、列当。锈病从幼苗到成熟均能危害,防治办法一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增施钾肥或用25%的萎锈灵2000倍液进行茎叶处理。菌核病俗称烂大头,危害茎和花盘,可用“雷多霉”拌种或茎叶处理。列当是一种显花寄生植物,寄生在向日葵根部吸收汁液,天旱炎热危害最重,消灭列当的最好办法是田间及时铲锄。

1.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发生很广泛,发病较重,可造成向日葵茎折、花盘及种仁腐烂,对向日葵生产威胁很大,常见的有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4种类型,其中根腐型、花腐型受害重。花腐型病害表现为花盘受害后,盘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变褐腐烂,长出白色菌丝,在瘦果和果座之间蔓延,形成黑色菌核,花盘腐烂后脱落,瘦果不能成熟。受害较轻的花盘,结出的种子粒小,无光泽、味苦、表皮脱落,多数种子不能发芽。

防治措施:结盘初期,可选用速克灵、菌核净、农利灵、纹枯利或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重点保护花盘背面。由于后期向日葵植株高大,喷药操作比较难,也可以采取雨后到田间打杆降湿的办法。

2、向日葵褐斑病防治方法

⒈)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⒉)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增施肥料提高植株抗病力。田间积水时,要及时排出。早期发病的底部叶片,实行人工摘除,集中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⒊)药剂防治: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药剂对本病均有效,用药量相同。为了一次施药兼治两种病害可对花盘和中下部叶片同时喷药,防治1-2次。

3、向日葵葵螟

向日葵螟成虫和幼虫都可危害,成虫发生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夜间8时~9时,集中在葵花地取食、产卵。8月上旬卵孵化为幼虫,取食种子,常把花盘咬成很多隧道,并吐丝结网;遇雨时常使花盘腐烂,降低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在向日葵盛花期、幼虫未蛀入籽实前,喷施敌百虫,防效在90%以上,但对蜜蜂有害,造成空壳多,所以要慎重使用,或5%抑太保(定虫隆)乳油,每公顷用0.-0.45升,或35%赛丹(硫丹)乳油1.5-2.5升,对水-升,喷雾花盘。

也可选用生物药剂,如BT乳剂稀释喷施花盘。危害较重的地区,以防成虫为主,结合防治幼虫,在7月末8月初成虫盛发期用敌敌畏熏蒸或施放敌敌畏烟剂。

每天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
白癜风早期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ocmqc.com/wadwh/70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