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主治医师知识点上

循环系统上

◆主要考核方向:综合应用能力

◆采取方式:案例分析形式考查

◆侧重考查:考生对病情的分析判断及临床症状的处理能力

循环系统大纲

第一节 心力衰竭

第二节 心律失常   

第三节 高血压病   

第四节 冠心病   

第五节 心脏瓣膜病   

第六节 心肌病   

第七节 心肌炎   

第八节 心包疾病

01 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

一、病因、诱因   

(一)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   

(2)心肌炎和心肌病: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

2.心脏负荷过重(前容后压)   

(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见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②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

(二)诱因

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2.心律失常。

3.血容量等。

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5.治疗不当。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二、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1.症状   

(1)呼吸困难:

①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症状。

②端坐呼吸。

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④急性肺水肿:是“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发展,是最严重的形式。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疲倦、头晕、心慌。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2.体征   

(1)肺部湿啰音。   

(2)心脏体征:基础心脏病固有体征、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3)交替脉。

(二)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为主。

1.症状(1)消化道症状。(2)劳力性呼吸困难。

2.体征

(1)水肿:下垂性、对称性、凹陷性。   

(2)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3)肝大、压痛。   

(4)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5)晚期肝硬化、黄疸、腹水。   

(6)可有胸腔积液。   

(7)心脏体征。

(三)全心衰竭: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

三、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确诊左心衰竭肺水肿的重要依据。   

(二)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力衰竭最主要的仪器检查。   

正常LVEF值>50%,LVEF≤40%为收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三)利钠肽 心衰诊断、临床事件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指标,临床常用BNP及NT-proBNP。已接受治疗者利钠肽水平仍高则提示预后差。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

适用于

单纯左心衰、收缩性心力衰竭 

Ⅰ级

有心脏病,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Ⅱ级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平时一般日常活动引起相关症状,休息时无症状

Ⅲ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微体力活动引起

Ⅳ级

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

关键词记忆方法

记忆技巧

Ⅰ级

1不

Ⅱ级

2轻

Ⅲ级

3明显

Ⅳ级

4不动也困难

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 血浆BNP水平对鉴别心源性和支气管性哮喘有重要参考价值。

2.肾性水肿 晨起发生,面部水肿,而心源性水肿表现为低垂性。

五、治疗

1.病因治疗   

(1)病因治疗。   

(2)消除诱因。

2.—般治疗   

(1)休息: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心脏的负荷。   

(2)控制钠盐摄入,控制液体入量。

3.药物治疗(历年考题中的重中之重)   

(1)利尿剂

◆袢利尿剂:代表:呋塞米(速尿);主要副作用:低血钾--补钾。

◆噻嗪类利尿剂:代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主要副作用:血糖、血脂的代谢紊乱。

◆保钾利尿剂   代表: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主要副作用:高钾血症。   (2)RAAS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改善心衰的血流动力学、减轻淤血症状,改善心肌重塑,延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降低远期死亡率的目的。可作为慢性心衰的一线扩血管药物。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因服用ACEI引起的干咳不能耐受者可改用ARB。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3)β受体拮抗剂(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氧耗)   

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拮抗剂能减轻症状、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

(4)洋地黄类药物(代表药物西地兰或称毛花苷C、地高辛,机制为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脏传导,尤其是房室交界区)

◆适应证:任何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Ⅳ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尤其是快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疗效更好。

◆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室性期前收缩,多表现为二联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又伴有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

◆洋地黄中毒的处理停药补钾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电复律一般禁用,因易致心室颤动。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阿托品皮下或静脉注射,一般不需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5)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①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只能短期静脉应用,在慢性心衰加重时,起到帮助患者渡过难关的作用。

②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常用制剂为米力农,短期应用对改善心衰症状的效果是肯定的,其死亡率较不用者更高。   

(6)扩血管药物:仅在伴有心绞痛或高血压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应用,对存在流出道狭窄或瓣膜狭窄的患者应禁用。

  真题链接   

男性患者67岁。渐进性劳累后呼吸困难5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半月入院。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气短,尤以上楼和活动时为甚。常常夜间憋醒,不能平卧,咳少量白黏痰。无胸痛等不适。近半月来出现颜面和双下肢水肿,尿少,腹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年,血压在~mmHg/~mmHg,未进行治疗。无肝肾疾病病史,无结核病史,无嗜酒,有吸烟史。无糖尿病病史,查看T36.7℃,R20次/分、P次/分、BPmmHg/mmHg,神清、检查合作、半坐卧位,嘴唇轻度发绀。巩膜无黄染,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双肺叩诊清音,双肺未闻干湿罗音。   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次/分,心律快慢不一,脉搏短绌。心前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3cm,轻触痛,肝颈静脉征阳性,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肝肾正常,血尿常规正常。

  提问1:本病的诊断

  提问2:该患者心脏负荷过重属于

  提问3:本病治疗哪项是错误的?   

A.低盐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B.降压、控制心律失常   

C.吸氧、利尿、扩血管、适当使用强心剂   

D.立即大剂量使用负性肌力的药物   E.抗凝治疗

『正确答案』D

  提问4:对于轻、中、重度心力衰竭均有效,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第一线药物的血管扩张剂是   

A.硝普纳   B.转换酶抑制剂   C.钙拮抗剂   D.硝酸甘油   E.多巴胺

『正确答案』B

急性心力衰竭   

病因

1.急性心肌梗死(尤其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等。

2.急性重症心肌炎。

3.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瓣膜穿孔、腱索断裂致急性二尖瓣反流。

4.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出现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5.急性容量负荷过多(输液过多过快)。

6.高血压血压急剧增高等。

临床表现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每分钟30~40次,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同时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听诊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P2亢进。   

左心衰的病理基础是肺淤血→形成肺水肿。

治疗

1.体位: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病情特别严重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持续加压辅助呼吸。

3.吗啡:吗啡3~5mg静脉注射可使患者镇静,老年患者可减量或改为肌肉注射。

4.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

5.血管扩张剂:以硝酸酯类、硝普钠、α受体拮抗剂最为常用。

6.正性肌力药   (1)β受体兴奋剂。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3)洋地黄类药物。

7.机械辅助治疗。

8.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应着手对诱因及基本病因进行治疗。

端坐位、腿下垂;烦躁不安打吗啡;强心、利尿、扩血管;呼吸困难氨茶碱!

心源性休克   

概论   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心排出量不足,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进一步微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原因有心肌梗死、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等。

诊断标准:

①收缩压(SBP)≤9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

②心排指数(CI)≤2.2L/(min·m2)。

③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mmHg。

④脏器低灌注:神态改变、发绀、肢体发冷、尿量减少<0.5ml/(kg·h)。

知识扩展

肺毛细血管楔压(肺动脉楔压):反映左室充盈压,可用作判断左心室功能及其前负荷的可靠指标。   

失血性休克:PCWP降低,提示应补充血容量。   

心源性休克:PCWP升高,提示左心衰竭或肺水肿。

治疗

1.病因及诱因治疗   心脏压塞—心包穿刺或心包切开术,大面积肺栓塞—溶栓。

2.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1)收缩血管(升压)药的应用:如多巴胺、间羟胺,不能纠正的低血压,可选用去甲基肾上腺素。   

(2)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可用硝普钠、硝酸酯类与上述升压药合用。   

(3)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建议首选多巴酚丁胺,洋地黄类(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不主张使用)。

3.非药物治疗   

(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更适合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2)机械通气治疗:选气管插管和人工机械通气方式,无创性机械通气方式在心源性休克时不宜选用。

 男性既往高血压20年,冠心病15年,糖尿病10年,近1年血压、血糖控制好,无心绞痛。3天前胃大部切除术,术后静脉补液,今日输液突发呼吸困难,濒死感。查体:端坐位,BP/mmHg,HR/分。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较多干湿啰音,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双下肢轻度水肿。查心电图为快速房颤。指尖血糖12mmol/L,CK-MB16U/L,肌钙蛋白正常,D二聚体正常。   提问1:该患者目前状态考虑主要存在   

A.急性左心衰竭   B.急性右心衰竭   C.肺内感染   D.肺梗死   E.糖尿病高渗昏迷   F.高血压危象

『正确答案』A

  提问2: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的原因包括   A.肺内感染所致气体交换障碍   B.静脉输液过多过快所致急性左心衰竭   C.房颤导致心排出量减少   D.术后长期卧床导致肺梗死   E.糖尿病高渗昏迷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F.血压增高心脏后负荷加重   G.血糖未控制

『正确答案』BC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cmqc.com/wadzz/107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