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甘露东边来爱洒高原友谊花开
——建德市对口帮扶岑巩县斩“穷根”
年以来,浙江省建德市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开展对口帮扶贵州省岑巩县的工作。
两地研究出台了《建德市——岑巩县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计划(—年)》,签订合作协议书,为两地扶贫协作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围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细化工作举措,促进两地扶贫协作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个位于江湖之滨,一个地处高原边缘,一次次的交流让它们变得山水相依。如今,建德市扶贫协作的足迹早已遍布岑巩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规划引领——产业扶贫成效初显
“以前种玉米,六七亩地收入不到两千元,碰到天气不好的年份还要亏本。”该县羊桥乡祝坝村贫困户吴来成说,去年下半年,他加入了祝发西红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培训后,被聘为管理员,每月有元工资。他自己还试种了半亩西红花,收入有多元,年底还可以参加合作社分红。
近年来,岑巩县依托帮扶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次赴建德市考察经济效益稳定、种养方式灵活、老少皆宜的普惠农业,重点选择了蚕桑、芳樟、食用菌、西红花等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均不高的产业项目。农户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度规模进行生产,投入不高,效益稳定。
借助建德市农业技术人才优势,岑巩县从建德市选派种植、养殖等方面专业人才,邀请建德市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贫困劳动力进行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提升种植养殖水平。
年,建德市紧扣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目标,结合岑巩县内特色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发展“”工程,打造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公共品牌。在建德市的帮扶下,岑巩县力争到年底建成“一园两中心十基地”,即占地亩的农业加工集聚园1个,农产品展销中心1个、电商服务中心1个,发展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十个以上,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劳务协作——内生动力不断激发
“我来建德已经有半年多了,现在我跟我爱人每个月稳定收入在1万多元,还有多元的公积金。我准备在这里长期工作,还想把孩子接过来上学。”在建德市务工的肖刚说。
肖刚是岑巩县注溪镇哨坪村人,家里条件艰苦,生活十分拮据。年7月,肖刚作为岑巩县第三批务工人员,被输送至杭州建德市中策橡胶有限公司上班,第一个月就领到4元工资。肖刚赶紧把妻子杨艳也带去杭州,日子过得越来越美满。
近年来,建德市以劳动力培训及劳务输出为抓手,坚持就近就业和转移就业并重,切实强化劳务协作;引入第三方机构,广泛收集待遇较好的就业岗位,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做好就业跟踪服务,帮助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年11月,岑巩县在建德市成立了劳务联络工作站,签订《建德市·岑巩县年度就业扶贫工作合作协议》,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在岑巩县设立“杭州建德市职业介绍窗口”,积极开展劳务输出、企业招聘、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
同时,岑巩县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根据企业需求和人力资源现状,举办4场劳务协作招聘会,向该县人提供就业信息。年,岑巩县共分5批输送46名务工人员到建德市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1人。
人才交流——民生事业加快发展
方春英是建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主任,年7月来到岑巩县,开始为期一年半的帮扶工作。到岗后,她凭借较强的业务水平、扎实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责任感,获得县内干部群众一致好评,更是获得了州级优秀援黔人才称号。
近年来,建德市坚持扶志扶智扶贫同步推进,突出党政人才和专技人才两大重点,围绕教育、卫生、农技三大领域,持续加大人才支援力度,助力岑巩县民生事业发展。
建德市抽派由建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队,脱产到岑巩开展扶贫协作工作。同时,岑巩县也积极选派10名党政干部,到建德市对口乡镇或部门挂职学习,增强其谋事干事成事能力。
近年来,两地建立了乡镇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建德市16个乡镇(街道)、54个村(社区)与岑巩县11个乡镇、51个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开展结对帮扶;两地教育、卫计、工会、投促部门分别签订了对口帮扶合作协议书,并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建德市12所学校、8家医院与岑巩县12所学校、4家医院签订协议,开展结对帮扶;建德市多家企业结对帮扶岑巩县26个贫困村,并签订帮扶协议,其中覆盖8个深度贫困村。
摘自《中国劳动保障报》---徐学练
念好“蔬菜经”村庄产业兴
盛夏,贵州省岑巩县思旸镇盘街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忙着采摘成熟的蔬菜,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这个蔬菜基地有亩,种植了豇豆、冬瓜、小葱、辣椒、黄瓜等十多个品种。”盘街村党支部书记边兴鹏介绍说,近年来,盘街村利用土地平整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让农户增收,并惠及贫困户。
“基地优先让贫困群众用土地入股、务工,以此提高他们的收入。每天需要80个工人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付给贫困户务工费近19万余元。此外,我们还实行了‘模式’,即基地收入的70%用于贫困户分红,20%用于技术管理和跟踪服务,1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今年68岁的吴庭珍就是蔬菜产业的受益者之一。过去,吴庭珍老两口靠种植水稻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老两口将自家的3亩土地入股到基地,还在基地里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了“双薪族”,缓解了生活上的压力,日子过得很舒心。“我们年纪都大了,出去也不好找事做,现在,我们在家里可以带孙子,又可以来这里工作,一个月合起来有几千块钱的收入,很不错了。”
据介绍,盘街村的蔬菜产业都是订单种植,村里引进成都金源宏配送有限公司销售蔬菜,主要供应全县的学生营养餐。村民们按订单生产,销路不用发愁,收入也得到了提升。
盘街村蔬菜基地的成立填补了该村产业的空白,覆盖了全村贫困户。“今年,盘街村的蔬菜产值预计可以达到40余万元。”边兴鹏说。
摘自《中国妇女报》---陈敏万再祥
大山里的“明星村”
——记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岑巩县大有镇统口村党支部
统口田大丘、土大丘,三年两不收,只要一收,三年不愁粮满仓……
“以前干旱让统口出了名,这里可谓是零基础、零产业、零集体收入的空壳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2.89%。”村干部潘芝进回忆着,谁会想到眼前这个风景如画的小山村,几年前还是危房、泥土路、鸡鸭粪便随处可见的贫困村。然而,村党支部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燎原了统口村的星火,围绕“一草一牧一菌”产业发展思路,实现了精彩出列,迈步走向振兴。
“我没什么文化,出门打工也不行,要不是有村党支部帮助我们发展产业,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正在喂牛的贫困户侯治兵告诉记者,现在单单为合作社喂牛一个月也能赚0块,再加上自己种植牧草,一年也能赚个4万余元。
“这几年种牧草让村里富了起来,刚开始我也有点担忧,后来村干来给我们做工作,村里也带头种,现在我也种了五六亩地,每年也能赚个四五万。”贫困户袁湘一边割着牧草,一边介绍自家的点滴变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年底,统口村接触到了“以草代木”的全新概念,考虑到村里几十万棒香菇菌棒,制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村“两委”便开启了“招商模式”,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帮扶模式,引领全村群众发展华农菌草0余亩,实现创收余万元,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有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搭借村子上游塘家龙水库修建的优势,村里的灌溉沟渠遍布所有田地,党支部就把蔬菜种植作为主产业,先后发展了余亩辣椒、60多万棒香菇,让‘产业兴村’的星星之火燃了起来。”统口村党支部书记侯治林介绍,村里积极探索“1+4”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烤烟种植、肉牛养殖等种养产业。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统口村养殖肉牛1余头,种植烤烟余亩,实现产值余万元。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集体经济实现收入35万元,30户人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8%。
“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去哪里都不方便,现在好了,路都通到家门口,路灯也有了。”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村党支部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主动服务民生工程,大力推动民生工程。
目前,全村实施硬化通村公路14公里,硬化寨组道路9余米,硬化庭院户,实施“改水、改厕、改圈”户。投入资金80万元,新建联栋大棚5个,简易插地大棚30个,喷灌系统亩;投入资金万元,建成通乡(村)公路4.2公里;投入资金万元,完善机耕道1.7公里;投入资金12万元,新修排洪渠3.2公里;投入资金万元,完成美丽乡村改造新修路灯盏,完成庭院硬化6万平方米,完成串户路硬化7.2千米;投入资金万元,完成村级接待中心建设,全村农村农业基础不断完善。
“要不是村党支部,也不会有今天的统口。”如今,统口村的产业发展火焰越来越高,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从零产业的贫困村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产业致富“明星村”。
摘自《黔东南日报》---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潘昀通讯员舒选勇谭靖
岑巩:“家庭医生”进农家健康扶贫惠民生
本报讯(通讯员杨政权)“老人家,您的慢病卡办了吗?我来给您量血压……”
“说来还得感谢它,我腿脚不便买药看病全靠它!”
“您的血压已达/,属于三级高血压。”
“难怪我总是脑昏眼花哟!”
“平时尽量吃清淡些,少吃动物内脏,炒菜少放点盐巴。”
……
以上是7月11日,笔者在岑巩县天星乡东冲村东冲组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走访时,该县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深入该村患有慢病病人家庭,开展上门送健康服务时的情景。
老人名叫戚世钊,腿脚残疾,老伴去世多年,与长子戚元德共户一起生活。次子戚元发举家定居县外,仅是逢年过节偶尔回来看望老人。
年5月,戚元德病故后,戚世钊老人只好与不到20岁的长孙戚凯相依为命。如今,戚世钊老人已年过八十,考虑到老人家境,村支“两委”和帮扶干部通过积极争取,为老人申请了民政低保救助。
3年时间,戚凯已长成壮小伙,长年在外务工,戚世钊老人只好独居家中,属于典型的高龄慢病空巢老人。
“平时看病买药,全靠签约医生、村委和帮扶干部代劳……”说起自己的际遇,老人感激涕零。
诊疗现场,家庭医生为戚世钊老人检测血压、按摩肠胃,全方位对老人身体把脉问诊。同时,通过查阅老人病史,现场为老人开据康复治疗用药处方,老人非常满意。
在该村另一位慢病家庭罗菊香老人家中,家庭医生娴熟地重复着每一个动作,口中不厌其烦地告知老人检查结果、用药方法。
经检测,罗菊香老人此次血压测量为/78。说明通过服药控制后效果明显。家庭医生提醒老人,今后仍需要继续保持规律服药,同时要注意休息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得知自己的血压恢复正常,罗菊香老人欣喜万分,当即起身从房屋里拿出自家种的花生,热情地邀请大家品尝。
从东家出来,又来到西家。一次次地重复着娴熟的体检动作,不厌其烦地宣讲健康知识……家庭医生用真情付出温暖民心。
在东冲通往老岗屯组的路上,当看到骑着摩托车赶路的慢病村民周国华经过时,家庭医生当即挥手把他拦住,现场为他做健康体检。
经检测,周国华血压为/,属于二级高血压。
鉴于周国华年轻体胖,家庭医生建议他先通过采取服药控制的方式,把血压降到正常值范围,同时要求他坚持每天做适度有氧锻炼,戒酒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医者仁心苏万物,悬壶济世为苍生。”从公路沿线到田间地头,从刚脱贫出列村寨到小康人家,家庭医生不辞辛劳,把健康送达每一位有需要的群众,好评自在人心。
“大家虽然辛苦,但方便了群众,收获了幸福!”谈起自己的工作,参加本次医院疼痛科医生聂登超、天星乡卫生院负责人杨婵,东冲村村医戚春兰等几位医务人员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自信和快乐!
摘自《黔东南日报》---通讯员杨政权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总监制:潘家贵
总编辑:杨政权
执行总编:徐学练
编辑:唐鹏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