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ldquo风心病二尖瓣rdqu

医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

医院心脏中心

能做心脏搭桥,能做心脏瓣膜修复……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这些原本是“核心技术”的操作,医院的“标配”技术。

但医学专家的追求,远远不止停留在“能做”的层次。他们通过不断克难攻坚、挑战“不可能”,把“不能做”变成“能做”,把“能做”变成“做精”。

来自信阳的51岁患者曹女士,就是医疗技术进步的受益者之一。她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严重受损,曾奔走武汉、医院求医,均被告知“只能换瓣”,不能“修复”。连她自己也没想到,修复二尖瓣的愿望,近日竟然在“家门口”的医院得到实现。

久病成医的曹女士非常“懂行”,她对“换瓣”和“修复”的区别,有着深刻的认识。她找到心外科主任医师葛振伟后,第一句话就说:“葛主任,我想做二尖瓣修复手术。”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专家们了解到,曹女士平素即有“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一直采取服药治疗。5个月前突然发生“脑梗塞”,考虑为心源性栓子脱落所导致,所幸未造成偏瘫、失语等严重后遗症。“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患者,极易发生心脏内血栓形成,这种血栓脱落后造成其他脏器栓塞并导致脑中风、肢体缺血等严重并发症。此外,二尖瓣狭窄加重心脏负担最终可引发心力衰竭,除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最终还会危及生命。

该患者由于长期严重二尖瓣狭窄,左心室已出现明显缩小,行常规二尖瓣置换术,会对整个二尖瓣-左心室结构装置造成比较大破坏,围手术期心室破裂、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此外术后需长期抗凝及心室功能的逐渐转差,也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寿命。

通过术前细致的临床听诊,与超声科等相关学科会诊,经过心脏彩超对瓣叶形态和质量进行评估、分析,葛振伟主任等专家决定对其优选二尖瓣修复(成形)术,并同期行针对房颤的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

这不是一台普通的常规手术,它几乎要用到二尖瓣修复的所有技术、操作、判断、决策。手术室内,程兆云副院长临台指导,麻醉、体外循环等团队通力合作,无影灯下,葛振伟主任医师等专家聚精会神,娴熟操作手术刀,先把瓣叶削薄,剔除钙化以恢复瓣膜形态改善其活动度。然后把黏连的瓣膜交界切开,扩大狭窄的瓣口。继而再松解瓣下腱索及乳头肌,进一步改善瓣膜的活动度增加对合面积。最后,精准放置人工成形环,把患者瓣环的大小和形态恢复到最佳状态。整个手术过程十分流畅、精准,堪称“神操作”!

这些主要操作完成后,专家们进行心室“注水试验”,对瓣膜开合功能进行测试,发现二尖瓣闭合良好,达到“滴水不漏”的效果。手术结束,心脏复跳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二尖瓣启闭良好,手术获得成功!次日,曹女士转出监护室,并于术后8天康复出院!

葛振伟主任医师介绍,该手术在完好恢复二尖瓣瓣叶正常启闭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二尖瓣-左心室结构完整,维护左心室近、远期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让病人围手术期更易恢复、远期生存效果接近正常人群。同时,房颤治疗成功,能让患者彻底摆脱长期服用抗凝剂的不便和风险。

截止目前,葛振伟主任医师已先后为20余例不同病情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施行了瓣膜成形手术,并全部获得成功。

专家档案葛振伟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目前担任河南省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专于冠心病及心脏瓣膜病、成人先心病及大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擅长右胸小切口微创瓣膜成形或置换术,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缺损矫治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冠心病微创“杂交”手术,房颤外科消融术,在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治疗、重症心脏病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积累较深厚的经验。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厅级科技攻关科研项目5项,发表英文SCI收录论文5篇,中华系列杂志及国家级以上杂志论文30余篇。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医院预约挂号预约预约网址: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ocmqc.com/wadzz/95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