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带你了解主动脉瓣膜病
”什么是主动脉瓣膜病?
哟吼~是我是我就是我!
我的前身主要是退行性病变和风湿性病变,我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EuropeanHeartSurvey临床数据
我厚积薄发,
终于成长为了主动脉瓣膜病!
人类的心脏有“四扇门”即四个瓣膜。心脏通过它们保证血液始终向一个方向流动,从而使血液有效的供应到全身其他器官。其中有道连接着心脏与全身其他器官的重要“门户”就是主动脉瓣。这道门一般由三个瓣叶构成,它可以确保从心脏泵出来的血液不会倒流回心脏,从而确保全身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若这道门用久了,出问题了,我们就将其称之为主动脉瓣疾病,这包括“门”关不上了即主动脉瓣反流,“门”打不开了即主动脉瓣狭窄,门一出生就变形了即主动脉瓣畸形(最常见的是二叶式畸形)。
主动脉瓣膜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幼年期的我还是很温顺的,
只让人类出现活动后心慌、气促而已
在主动脉病变的初期,心脏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它会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用更大的力量将血液从主动脉瓣这道“破门”中推出。而这种代偿是有限的,到一定程度心脏这台发动机运转不动了,无法有效的将血液泵出去,这时候患者就会出现心累、运动耐量减弱等症状
随着我的不断壮大
人类的心功能越来越差,
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
上不了两层楼就得停下来歇,
甚至连做家务也会气喘,
晚上躺下去睡会都会被憋醒。
此时由于我们的“发动机”的“零件”受到损害,即心肌细胞受到损害,部分患者亦会出现胸痛等症状
甚至到最后
我可以强大到让人类
什么都不做也会呼吸困难、水肿、
突然的晕倒
一不留神,就可能
“发动机”直接罢工造成患者突然脑栓塞、心律失常猝死…
以上三个症状(胸痛、心累气紧(心衰)、晕厥)就是我的主要症状,常见于重度病变。而要命的是这三个症状并没有一个先来后到,如果猝死是第一个出现的症状,患者平时看着好好的,突然人就可能没了。这也是为什么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而言,两年的死亡率为50%,五年死亡率约为97%(肺癌的五年死亡率约为70%)
在疾病后期由于心功能严重受损,患者活动能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将对家庭造成严重负担。
主动脉瓣膜病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虽然我很善于隐藏
但人类还是有办法令我原形毕露
列如超声心动图就像一面照妖镜
能准确的抓我出来
分辨我的进展程度
让人类选择合适的办法来对付我
一些病情较轻的人类,选择了药物治疗来控制我,限制体力活动、注意日常生活的保健,就能够减缓控制我的发展,但却无法逆转病程
对于多数人类来说,
他们只能选择手术来纠正我
01
主动脉瓣球囊扩张
再狭窄率高,研究表明,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球囊扩张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年AHA/ACC《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中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指证为: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可作为外科手术或者TAVI一个侨接治疗手段。(证据水平:B级)
02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AVR)
传统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需要打开胸腔暴露心脏,在体外循环支持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创伤较大。且由于外科手术禁忌或风险过高,约1/3的患者处于“无方可医“的状态
03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
是一种小伤口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不开胸,而是通过介入导管技术,仅穿刺股动脉的情况下,逆行将处理好的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位置,在不处理原瓣膜的情况下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恢复瓣膜功能。它的治疗过程不需要开胸,创伤小,术中心脏不停跳,不建立体外循环,恢复时间快,适用于高龄或外科手术中高危的患者,成了现在既美观、又能打败我的好法宝!
。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3(12):-.
免责申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整理,找不到来源,故未标注;版权归原创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该文章仅用于科普,不能代替医生的诊疗。若有心脑疾病,请及时咨询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