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15日,大医二院心内科成功举办第19届中国大连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大连心脏康复大会暨大连市心血管病年会。大会由大医二院心内科学科主任、心脏与血管研究所所长曲鹏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及执行主席,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委韩雅玲院士,北京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董尔丹院士,国际著名心脏病学专家胡大一教授、马长生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
本次大会采用直播形式召开,共设置了冠脉腔内影像学论坛、心电生理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心力衰竭论坛、抗凝论坛、心脏康复论坛、TAVR论坛等十余个论坛,共计30余个版块。邀请了韩雅玲院士、董尔丹院士、马长生教授、吴永健教授、周玉杰教授、王继光教授、村松俊哉教授等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会议内容聚焦了当前心血管领域热点前沿,解读了最新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分享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经验,讨论了临床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策略。为广大参会者提供了一场内容丰富、群英荟萃、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吸引全国各地2万余人在线观看。
在12月11日的大会开幕式上,韩雅玲院士、董尔丹院士、大连市医师协会乔善春会长及大医二院刘志宇院长分别致开幕词,对大医二院心血管内科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会议为提升大连市医学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提出赞扬,并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大会主席曲鹏教授表示,当前心血管病诊治理念及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助力健康中国发挥积极作用。
开幕式后,韩雅玲院士分享了《抗栓治疗新进展》的学术报告,梳理了抗栓治疗原则及策略,并通过指南解读对抗栓药物的临床实际应用进行了指导。董尔丹院士带来《科学发现(从0到1)的若干规律与政策启示》的学术报告,将科技工作与政策相结合进行系统阐述,强调科技创新,重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协同与平衡,为一线工作的医疗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启迪与思考。马长生教授带来学术报告《心房颤动进入节律控制时代》,提出房颤早期节律控制策略可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而不增加住院时间和安全风险,能够让房颤患者更多获益,强调了导管消融作为节律控制的重要手段,其适应证不断扩大,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曲鹏教授带来学术报告《冠状动脉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其在PCI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周玉杰教授、吴永健教授、江晨恩教授分别分享了《TAVR与PCI联合治疗策略》《结构性心脏病进展》《房颤病人预防中风的新发现》等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沿袭了往届“会议联播”的形式,共为期5天,各位与会专家通过线上直播进行了相关论坛的精彩学术报告。曲鹏教授、宋光远教授、刘先宝教授等专家在TAVR论坛带来《TAVR基本手术流程及操作技巧》《TaurusElite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可回收技术应用体会及技巧》《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orSAVR?》等学术报告;胡大一教授、李桂华教授、丁荣晶教授等专家在康复论坛带来《推动中国心肺预防康复高质量发展》《心脏康复临床研究进展》《冠心病和高血压中药的应用时机》等学术报告;牛楠教授、张波教授在冠心病血脂管理论坛带来《ACS患者易损斑块的管理》及病例讨论等学术报告;叶益聪教授、张心刚教授等专家在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论坛带来《切割球囊在血管预处理的重要作用》《旋磨规范操作及并发症处理》等学术报告;朱鲜阳教授、周达新教授等专家带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治现状》《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新进展》等学术报告。
杨东辉教授、陈亮教授、张萍教授、刘少稳教授在心电生理论坛带来《ESC房颤管理指南解读》《持续房颤的治疗进展》《CRT/CRT-D治疗心力衰竭新进展》《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进展》等学术报告;唐熠达教授、孙艺红教授等专家在代谢性心血管病论坛带来《GLP-1RA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管控中的意义》《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解读》等学术报告;姜一农教授、王虹艳教授、孙英贤教授、华琦教授等专家在高血压论坛带来《高血压降压目标值选择》《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诊疗策略》《高血压合并肾脏疾病管理策略》《降血压、稳心率、共筑心安》等学术报告;李忠艳教授、张建教授等专家在心衰论坛带来了《心衰的药物治疗进展》《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诊治进展》等学术报告。袁祖贻教授、丛洪良教授等专家带来《中国ACS诊疗现状及风险管理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