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蒜白腐病
1、危害部位
大蒜白腐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或鳞茎。
2、病害症状发病初期外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发黄,然后扩展到叶鞘或内叶,植株生长瘦弱,后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变黑腐烂,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大蒜成片枯死。3、防治方法
① 大蒜要严格与非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的轮作。加强培管。预防大蒜白腐病的主要田间措施有:早春进行追肥提苗,松土、排涝降渍,促进大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出田间晒干集中烧掉;严禁就地撒放和沤肥,以防把病菌再带入田间。
② 蒜种处理。播前搞好蒜种处理,可有效切断初侵染途径,预防病害发生。蒜种播前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蒜种处理。具体方法是每50公斤蒜种,用药剂克对水3~5公斤均匀淋洒于蒜种上进行杀菌处理,晾干后播种。
③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倍液,对水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用药2次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倍液灌淋根茎,每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2次。灌淋根茎法较喷雾防治法效果更好。
二、大蒜病毒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部。
2、病害症状发病初期沿叶脉出现黄条斑纹,植株矮化,新叶不舒长而扭曲,抽苔后发病,蒜苔花苞以下部位逐渐退绿变白,植株须根少,严重时蒜果变小僵硬。
3、防治方法
① 苗期和抽苔前喷药防治蚜虫,采用大面积连防,效果更加。避免与大葱、韭菜等葱属作物邻作或连作,减少田间自然传播。
② 严格选种,选不带毒的蒜种,不在发病地留种,尽可能建立原种基地,最好采用脱毒大蒜生产种。从幼苗期开始,对种田进行严格选择,发现病株及时拔除,以减少病害传播。加强大蒜生产田的水肥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力。
③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倍液、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倍液、2%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倍液等喷雾防治,隔10天1次,连防2~3次。
三、大蒜软腐病
1、危害部位
危害整株。
2、病害症状
从11月开始发病,在叶缘或叶中脉处发生,沿中脉形成黄白色条斑,湿度大时,病部呈黄褐色,变软腐烂,并有黄色菌液溢出。植株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重者整株枯黄死亡。3、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保肥水能力强,而且前茬为非葱蒜类土壤种植大蒜。施足腐熟的以磷钾肥为主的优质有机肥、饼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以减少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② 土壤处理:对已发生软腐病的地块,可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倍液喷洒播种沟,每亩喷药液公斤,喷后即播种,或用硫酸铜、生石灰、草木灰以1∶1∶的比例混合,撒施在播种沟内。
③ 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亩用72%农用链霉素0~倍液,或47%加瑞农倍液,或50%代森铵倍液等50公斤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对发病轻的病株及其周围的植株重点喷雾,注意喷植株茎基部;重病株拔除销毁。如采用以上措施后仍出现病株,可及时用用新植霉素0~倍液,或50%多菌灵、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灌淋根茎。
四、大蒜灰霉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片,多发生于植株生长中后期。
2、病害症状病斑初为水渍状,后为白色或灰褐色,病斑扩大后形成梭形或椭圆形的灰白色大斑,半叶甚至全叶表面着生灰褐色绒毛状霉层,病株假茎和地下蒜头腐烂。病菌以菌丝体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
3、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地下水位低、土壤排水性良好的地段种植。整平畦面,设排水沟,防治田间积水。施用有机肥作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及灌水,合理密植,防止植株徒长。
② 在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倍液。若贮藏蒜薹的冷库和其中的货架,在使用前喷1%~2%的福尔马林溶液或0.3%~0.5%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五、大蒜锈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和假茎。
2、病害症状发病初期为梭形的褪绿斑,后在表皮下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粉末(病菌夏孢子堆及夏孢子)。病斑四周具淡黄色晕环,后病斑连片致全叶黄枯,植株提前枯死。生长后期,在未破裂的夏孢子堆上产生表皮不破裂的黑色冬孢子堆。3、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锈病品种:如紫皮蒜、白皮大蒜、舒城蒜较耐病,因地制宜选用。
② 避免葱蒜混种,注意清洁田园以减少初侵染源。适时晚播,合理施肥,减少灌水次数,杜绝大水漫灌。合理施肥,遇有降雨多的年份,早春要及时检查发病原因,喷药预防。
③ 发病初期,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倍液、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倍液、25%敌力脱乳油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倍液,隔10~15d(天)1喷次,防治1次或2次。
六、大蒜叶枯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部。
2、病害症状
① 尖枯型:在大蒜越冬期和旱春季节,多在植株下部老叶叶尖开始发病,逐渐变黄,坏死,最后全叶枯黄、干死。
② 条斑型:冬季和早春,植株中下部叶片出现较大的褐色条斑,病斑扩大后叶片枯黄、坏死。
③ 紫斑型:病叶上产生紫褐色的病斑,扩大后叶片变黄枯死。
④ 白斑病:这种症状多出现在大蒜的抽苔期,植株的上部叶片和蒜苔上常出现圆形的小斑点,扩大后变为褐色的病斑,后期病叶枯死,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发病严重时,田间一片枯焦。3、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选择土壤肥沃、易排水地块种植大蒜,雨后及时排水。发病重的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3年。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栽植不宜过密,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生长,增强植株抗病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②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常用的药剂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密菌酯悬浮剂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倍液等,每隔7~10天1次,交替用药连防3~4次。
七、大蒜紫斑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片和薹,贮藏、运输期间可侵染鳞茎。
2、病害症状紫斑病大蒜紫斑病,田间发病多从叶尖或花梗中部,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水浸状,稍凹陷,中央有微紫色的小斑点,扩大后病斑呈椭圆形或纺锤形,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同心轮纹状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部继续扩大到绕叶或花梗,同时致使叶和花梗变黄枯死或折断。3、防治方法
① 施足基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寄主抗病力。实行与非葱蒜类蔬菜2年以上轮作。选用无病种子,适时收获,低温贮藏,防止病害在贮藏期继续蔓延。
②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必粉剂倍液,隔7~10d(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均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喷洒2%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ppm也有效。
八、大蒜菌核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大蒜茎基部。
2、病害症状
开始发病部位水渍状,以后病斑变暗色或灰白色腐烂,腐烂部位发生强烈的蒜臭味,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绵毛状的菌丝。大蒜叶鞘腐烂后,上部叶片表现萎蔫,并逐渐黄化枯死,蒜根须、根盘腐烂,蒜头散瓣。后期病部形成不规则如麻籽大小的黑褐色菌核。
3、防治方法
① 发病重的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3年。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栽植不宜过密,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生长,增强植株抗病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② 种子处理,秋种时选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按种子量的0.3%兑水适量均匀喷洒种子,闷种5小时,晾干后播种。
③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重点喷茎基部,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效果更佳。
精彩阅读推荐:
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病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病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病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病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虫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