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医疗B02500打新分析医疗器

文章来源:尊嘉金融

股票名称:启明医疗-B

股票代码:.HK

上市日期:-12-10

招股价:29.00港元~33.00港元

招股总数:拟发行.75万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

最低认购额:.28港元

每手股数:股

招股日期:年11月28日-12月03日

中签公布日:-12-09

联席保荐人:高盛、中金公司、瑞士信贷、招商证券国际

募资用途:以招股价中位数31元计,公司集资净额将为22.85亿元,当中35%分配至核心产品;30%分配至其他产品及在研产品;15%为透过内部研究或潜在收购持续扩充产品组合提供资金;10%为有关收购Keystone的代价付款等。

一、公司介绍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启明医疗”),按年植入量计,是中国领先的经导管心脏瓣膜医疗器械企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年TAVR产品植入量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79.3%。自主研发的产品VenusA-Valve是首个获NMPA批准及在中国进行商业化的TAVR产品。作为中国经导管心脏瓣膜行业的先锋,拥有先发优势。先发优势连同全面产品管线(涵盖全部四个心脏瓣膜)、稳健的知识产权组合(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拥有项获批专利及项专利申请)及有远见的管理团队,将形成高准入壁垒并令公司从同业中脱颖而出。公司的使命是成为结构性心脏病的经导管解决方案的开发及商业化的全球领导者。

公司在中国及全球的大型未开发及快速增长的经导管心脏瓣膜市场经营。产品及在研产品乃为经导管植入而设计,以代替出现主要与主动脉瓣狭窄以及肺动脉、二尖瓣及三尖瓣返流有关的功能障碍的心脏瓣膜(即TAVR、TPVR、TMVR及TTVR)。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全球TAV市场按复合年增长率27.9%由年的约15.00亿美元扩大至年的约41.00亿美元,估计到五年达约.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3%。随着首款TAVR产品于年08月面市,于早期开发阶段,估计中国TAV市场按复合年增长率65.0%大幅增长,由年的约万美元大幅增至年的约9.57亿美元。

全球TPV市场估计按复合年增长率14.4%由年的约2.20亿美元增至年的约5.65亿美元。中国TPV市场估计由年的约万美元增长至年的约1.1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7.8%。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全球任何市场均没有批准TMVR或TTVR产品。TMVR及TTVR产品的潜在市场远远大于TAVR及TPVR产品,说明具有巨大增长潜力。二尖瓣返流的全球患病人数估计由年的约万人增至年的约1.09亿人,及三尖瓣返流的全球患病人数预计由年的约万人增至年的约万人。

二、行业规模及竞争格局

1.行业规模

(1)TAVR市场

由年至年,全球已进行的TAVR手术数目按复合年增长率22.5%急速增长,预期于年至年将按复合年增长率15.0%进一步增长。因此,估计TAVR手术占TAVR及SAVR手术总数的百分比会由年的36.5%上升至年的58.5%。

全球TAVR合资格患者数目由年的约万人增加至年的约万人,且预期会于年增加至约万人。SAVR低风险患者占TAVR合资格患者人口的大部分,而有关患者的病情预期将于未来几年纳入TAVR的适应症。

中国TAVR合资格患者人数从年的,人增加到年的,人,预计到年将增加到,人。于年,仅0.1%合资格患者接受TAVR治疗,预计于年渗透率将增至4.7%。预期中国TAV市场规模会由年的约万美元增加至年的约9.57亿美元。

由于设备和设施要求较高,截至年,医院能够进行TAVR手术。目前在中国,TAVR手术需求远远超过可用能力,TAVR手术的增长将由供应所推动。例如,医院(亦称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于年进行了大约次TAVR手术(包括临床试验),超过1,名患者有此需求,而医院(医院)于年进行了大约次TAVR手术(包括临床试验),约1,名患者有此需求。

(2)TPV市場

目前,在中国及其他主要市场上,RVOTD患者接受过TAP治疗后采用的主要护理标准乃SPVR。与TPVR比较,SPVR具有伤口大、恢复慢及风险高等限制,因为该等患者在进行RVOT修复手术后需进行二次开胸手术。现有临床证据表明TPVR手术能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缓解患者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潜力降低部分患者突然死亡的风险,进而改善心力衰竭预后。因此,采用TPVR乃治疗模式的转变。

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受ToF及其他RVOTD患者人数增加推动,TPVR合资格患者人数从年的62,人增加到年的76,人,预计到年将增加到,人。

自年至年,在全球进行的TPVR手术数目按复合年增长率24.5%迅速增长,预期于年至年将按复合年增长率16.4%进一步增长。因此,TPV市场规模从年的约万美元增加到年的约2.20亿美元,预计到年将增加到约5.65亿美元,这主要是受到瓣中瓣手术数目增加及新兴市场增长所推动。

在中国,主要受ToF及其他RVOTD患者人数增加推动,TPVR合资格患者人数从年的15,人增加到年的20,人,预计到年将增加到41,人。尽管如此,目前中国并无重大的TPV市场,但预计公司推出VenusP-Valve时市场将会出现。预期中国TPV市场将由年的约万美元增加至年的约1.19亿美元。

(3)TMV市场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全球并无已上市销售的TMVR产品,而目前对严重MR的标准治疗方式为通过开胸手术进行二尖瓣置换或修复。由于侵入性手术风险高,接受过手术治疗的MR患者不多。例如,于年,中国接受手术治疗的MR患者少于1%。由于大量医疗需求未被满足,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在首次推出TMVR产品后的前十年内达到亿美元并最终增长至TAV市场规模的三至四倍。TMV手术对产品设计提出若干内在的生物力学质疑。首先,二尖瓣的位置及二尖环的结构会增加放置人工瓣膜的难度,这对瓣膜产品的输送系统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倘在TMV手术植入较大的支架以符合二尖环的较大尺寸,这可能带来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血栓症等负面影响,因此,其对瓣膜产品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二尖环的马鞍形状可能导致在TMV手术期间及之后出现较高的并发症风险。最后,二尖瓣较主动脉瓣更易降解,原因是其承受较高的左心室收缩压。

(4)TTV市场

目前TR治疗包括环状成形术、瓣膜修复及瓣膜置换。然而,有证据显示患有严重TR的患者在接受首次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后通常需要接受二次手术,导致死亡率较高。在三种治疗方法中,患有严重TR的患者于环状成形术治疗后五年内的死亡率估计为60%,且约20%的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相对而言,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或置换的风险要低得多,造成较少创伤,具有庞大市场潜力。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在全球范围内,并无管线产品处于注册临床试验阶段。与TMVR手术类似,TTVR手术因三尖环的位置及结构和大小而对产品设计提出若干内在的生物力学质疑。

三、财务数据分析

(启明医疗-B招股书-综合损益表)

截至年、年12月31日止两个年度,以及截至年、年05月31日止五个月,公司分别获得收益约人民币.4万元、1.15亿元、.5万元及.6万元,相应的同比增速约.0%、.0%,可见增长相当迅速。

销售成本分别约为人民币.7万元、.8万元、.0万元、.2万元,相应的同比增速约.9%、.6%,各期占总收入的比重约16.9%、14.2%、14.0%及17.4%,年前5个月升高。

毛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7万元、.0万元、.5万元及.4万元,相应的同比增速约.1%、.1%,各期的毛利率约83.1%、85.8%、86.0%及82.6%,处于高水平。

研发成本分别约为人民币1.17亿元、1.05亿元、.6万元、.6万元,相应的同比增速约-10.7%、.6%,各期占总收入的比重约.1%、90.8%、96.6%及95.6%,有所下降。

年/期内亏损分别约为人民币1.58亿元、3.01亿元、.3万元及1.38亿元,亏损同比增速约90.3%、.5%,相应的净亏损率约.6%、.5%、.1%、.6%,波动性较大。

年/期内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约为人民币.2万元、.2万元、.4万元、.1万元,亏损同比增速约-35.2%、.4%,相应的经调整净亏损率约.7%、47.4%、37.4%、93.8%。

亏损净额由截至年05月31日止五个月的人民币约.3万元增加至截至年05月31日止五个月的约1.38亿元,主要由于因员工成本增加导致行政开支由约.4万元增加至约.1万元,员工成本增加归因于在截至年05月31日止五个月内摊销在完成收购Keystone若干里程碑事项时授予其行政人员的花红,同时行政人员人数的增加导致股份奖励增加,研发成本由约.6万元增加至约.6万元,此乃由于因TriGUARD3而产生的员工人数及临床试验开支增加所致,而销售及分销开支由约.6万元增加至约.3万元,此乃由于营销活动与促销活动增多且主要由于销售及营销员工数量增加导致员工成本增加。

亏损净额由年度的人民币约1.58亿元增加至截至年度的约3.00亿元,主要由于行政开支由约.3万元增加至约2.24亿元,此乃归因于年授予或归属于行政人员的股份奖励以及于年授予及于年摊销的股份奖励所致,而销售及分销开支由约.2万元增加至约.5万元,主要乃由于扩展营销活动以及销售及营销员工人数增加所致。

(启明医疗-B招股书-资产负债表)

年度、年度及年前5个月,流动资产/负债净值分别约为人民币.7万元、-2.05亿元、-2.75亿元,负债额不断增加;资产净值/权益总额分别约为人民币.8万元、4.70亿元及3.99亿元。

(启明医疗-B招股书-现金流量表)

各期内,营运资金变动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别约为人民币.8万元、.8万元、.5万元、7.2万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约为人民币.6万元、1.51亿元、7.8万元、1.16亿元,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年/期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人民币.5万元、1.65亿元、2.23亿元及1.29亿元。

(启明医疗-B招股书-主要财务比率)

年度、年度及年前5个月,流动比率分别约为.8%、58.6%及53.1%,持续走低,说明短期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转弱;资产负债比率分别约为44.4%、21.5%、47.5%,虽有较大波动,但尚处于可控水平。

四、投资价值分析

1.行业前景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创新正开启“黄金时代”。无论是全球范围内,还是在国内,启明医疗所属的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领域,市场规模均巨大,过去几年经历快速增长,未来仍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将持续高速增长。

过去10年,美股共诞生14支10倍医药股(市值亿美元以上),其中8支是创新器械类股票。近年来,国产介入心脏瓣膜、可吸收支架、磁控胶囊内镜等产品领先外企产品获批,呈现出背后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强劲的竞争实力。一方面创新器械特别审批,获批创新器械逐年增多;另一方面大量明星医疗器械类企业申请上市,国内创新器械将是未来十年国内医药领域投资最重要的主线之一。

在目前已申报的家科创板企业中,医疗器械类公司不在少数,包括安翰科技、昊海生科、赛诺医疗、贝斯达、热景生物、祥生医疗、海尔生物、南微医学(.SZ)、心脉医疗(686.SZ)、佰仁医疗、普门科技等。不难看出,不少明星企业申报科创板,正是在抢滩A股布局,力争在资本的助力下实现爆发性成长。

2.市场竞争力

启明医疗成立于9年,注册资本3亿元,位于杭州高新区,是国内领先的致力于心脏瓣膜疾病经导管治疗的平台型企业,业务上处于市场前景广阔的细分医疗领域。公司专业提供结构性心脏病高值医疗器械产品,拥有干膜预装介入瓣膜和介入自膨式肺动脉瓣膜2个全球开创性产品。

目前,心脏瓣膜疾病手术一般分为三类:传统的开胸手术、微创瓣膜手术及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在这三类手术中,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TVT)的疗效相若,但比另外两类手术更为安全。TVT市场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新进入市场者在建立综合研发平台的要求、配件套装的要求提高、缺乏渠道管理经验及专利权限制等方面面临重重挑战。

中国目前仅有三款TAVR产品获准上市,启明医疗是大型未开发及快速增长的中国经导管心脏瓣膜行业的市场领导者,公司于年08月在中国推出的首个TAVR产品ValveA-Valve,占中国市场份额的79.3%,近乎占据垄断地位,为TAVR领域龙头,竞争优势突出。如今TAV市场仍未被充分渗透,在中国及全球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高值耗材一直是我国处于落后地位的一个领域,但近年来的政策扶持与人才助力,进口替代已有初步进展。在此之中,启明医疗也不遗余力的对技术进行持续研发。综合起来看,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技术完整性与海外布局三大优势奠定了启明的国内龙头地位,使得早已壁垒高筑,每一大优势都让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

然而,由于公司目前的营收主要依赖于单款产品VenusA-Valve的销售,随着同类产品陆续获批,未来存在竞争加剧的风险。此外,还有多家企业的多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包括爱德华兹生命科学的SAPIENXT、SAPIEN3以及沛嘉医疗的TaurusOne。未来,随着这些产品陆续获批,预计也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

3.盈利能力

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销售VenusA-Valve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为一种自膨胀式瓣膜装置。年,VenusA-Valve临床试验完成,年VenusA-Valve实现商业化,公司才真正有了收入。近两年,营收翻倍增加,但亏损有所扩大,销售及分销开支、研发成本以及行政开支的大幅增长是主要原因。

(1)产品单一,营收来源有限

而时至今日,产品是非常单一的,就是依靠一款TAVR产品,所以至少当前的实际业务空间要小得多。年前五个月的收入有99.4%由VenusA-Valve贡献,即便是业务收购,这样的局面短时间也难以改变。并且,目前公司销售产品过于依赖内部团队,暂时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分销渠道。

年底,公司完成了对Keystone的收购以致财务并表,该公司同样也为医疗器械公司,主业务为开发及制造CEP,该仪器可以降低因脑补栓塞加上心血管手术而带来中风、痴呆的风险。但由于该公司基本没有收入,所以年的收入增加主要是因为原公司收入增加带来。随着公司于年12月收购Keystone,亦在产品组合中新增一款处于临床阶段的主要CEP装置-TriGUARD3。

因主要依赖于一款产品VenusA-Valve,产品及营收来源单一,预计未来VenusA-Valve的销售额于近期仍将占据销售总额的一大部分,公司无法保证VenusA-Valve的需求将按预期继续增长,存在不小的风险。另,未来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研产品的成功,倘无法顺利完成临床开发、取得监管批准及商业化启明医疗的在研产品,或在做出上述举措时出现重大延误,业务将受到重大损害。

(2)研发及行政成本高企

从成本来看,公司大多数成本支出放在研发上。同大多数生物科技公司类似,由于巨额的研发支出,导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年的研发费用1.17亿,是收入的6.5倍,但是该情况在年因为收入增加有所改变,研发占总收入比已经不足1倍。

另一方面,行政开支却蒸蒸日上,远超研发支出,期内其支出占总收入比未.3%、.1%、69.9%及86.5%,年暴增主要是因为收购以及与收购相关的股份奖励达到1.8亿元。

(3)收购带来大量负债和商誉

收购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行政开支的大增,Keystone虽然没有带来什么收入,却带来了大量的负债和商誉。所以公司不得不进行融资,仅年融资额就达到4.53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现金流仍然压力甚大。

4.融资历程

在融资方面,启明医疗自年以来曾经历了5轮融资,当时发售价较中间价折让87.4%至21%不等,设十二个月禁售期。在金主护体之下,已经运营了差不多十年,一路顺风顺水,不乏资本大腕助力,堪称“天生明星范”。

年,获得了首位机构投资人——创东方投资的天使轮投资,估值逾2亿元人民币;年04月,获得来自启明创投、联合运通等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年11月,公司获得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和德诺资本,估值达到3亿元人民币;年12月,德联资本参与其B+轮融资;年03月,高盛集团投入3万美元,是公司的C轮投资;年05月16日,完成最新一轮战略投资,获得德弘资本、同创伟业和集素资本的共同投资。这也是私募大佬刘海峰创立的德弘资本对外披露的首个投资案例。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启明医疗销售网络的建立和国内外核心技术的并购。

前期投资者涉及超过20个单位,啓明创投、大名鼎鼎的红杉资本、高盛集团、德弘资本等都包括在内。因启明医疗是在大陆注册的公司,必须遵循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所有老股在上市后一年内都不得转让。

5.基石投资者

自公司成立以来,与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者订立多轮融资协议。广大且多元的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者基础由专注生物科技及/或医疗行业的资深投资者组成。本次上市,共引入5名优质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1.3亿美元(约10.14亿港元)股份。

基石都是大名鼎鼎的投资机构,有高瓴资本、新加坡主权投资基金、鼎晖投资等。当中包括包括高瓴资本(HillhouseCapital)认购5,万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认购3,万美元,AspexMasterFund认购2,万美元,CepheiQFIIChinaTotalReturnFund认购2,万美元,ChinaAlphaFundManagement认购1,万美元,按中间价计算,约佔发售股份41.78%,设六个月禁售期。

6.股权架构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目前有42名股东,包含不少知名投资机构,其中前三名股东持股比例均超10%,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第一大股东HorizonBinjiangLLC持股15.%;第二大股东MingZhiInvestments(BVI)Limited持股比例为15.7%;第三大股东为自然人訾振军,也是启明医疗的创始人,持股比例为10.7%。

上市后,预计主席曾敏先生持股12.21%,总经理訾振军先生持股14.48%,启明创投持股17.19%,高盛集团持股7.92%,德弘资本持股7.72%,红杉资本持股4.72%,营运总监林浩昇先生持股4.47%,其他股东持股11.29%,公众持股20%。董事会主席曾敏先生及总经理訾振军先生系一致行动人,在IPO前合计持股33.5%,IPO后,二人持股数量将低于30%,但仍为最大股东。

7.发行估值

按上市后,,股的总股本及29.00港元~33.00港元的招股价,可得上市总市值约为.88亿港元~.6亿港元,在目前香港主板市场的只个股中处于上游水平,体量较大,相比港股同行处于中游地位。

如果剔除不能流通的内资股以及非上市外资股,真正可以流通的市值规模约49-56亿港元;若再剔除老股(有一年禁售期),那么真正首日上市可交易的规模约在22-25亿港元;再进一步剔除掉基石(6个月禁售期)的1.3亿美元,剩下的就只有十几亿港元。

由于公司属于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需要看其未来的成长性,并不适用于PE估值法。对标行业领先TAVR企业,当前市值高达0亿港元。但因为医疗细分行业不同,估值也不同,启明医疗的估值不能与同类简单对比。

考虑到公司的行业地位与在研产品,公司有望取得一定的溢价优势。只是,作为仍在亏损的生物科技公司,收入非常视乎公司研发成果及药物推出市面的效率,投资者宜注意相关风险。

8.保荐人过往业绩表现

本次上市,由高盛、中金、瑞信、招商四大保荐人联席保荐。值得一提都是,黑历史多、遭群嘲的中金在列,好在其是第二保荐人,真正的稳定价格操作人是高盛。保荐人队伍属于中外投行联合,一般这种类型的项目总体上都还好。

先说第一保荐人高盛,大名鼎鼎的国际顶级投行,会念经的“洋和尚”。11月28日才上市的康龙化成,稳定价格操作人也是高盛,买入席位排在第一。过往8个历史项目中,除了华兴资本没有hold住外,剩下的都还比较稳,整体业绩表现不错。

第二保荐人是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风评很差,之前阿里巴巴也有中金参与保荐,同样幸好是第二保荐人。第三保荐人是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过往录得三涨三跌,表现平平。排在最末的保荐人是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算是比较厉害,年01月15日时,首挂大涨+76.21%的大牛股希玛眼科(.HK)就是由其独家保荐。

9.风险提示

公司存在的投资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市场竞争风险;处于亏损中,收入尚不稳定;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结果不确定;销售主要依赖一款产品。

总结

·港股市场现“生物医药”IPO大年

随着投资者押注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增加,医药公司愈发受市场欢迎。-年的港股医药板块属性,注定逃不脱“生物医药”大年,先后挂牌的十多家家药企,清一色地是单抗、CRO等业务类型的企业,器械耗材类的仅华检医疗(01.HK)一家,医疗新股可谓“稀缺”。

据彭博数据,今年01月以来,医药行业IPO已在香港筹集了创纪录的4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医药行业的15只新股自上市以来平均上涨了35%。03月28日上市的疫苗开发商康希诺生物(.HK)更是脱颖而出,11月28日盘中股价达到57.30港元,较发行价22.00港元上涨+.45%。

今年下半年开始,先是已在A股上市的康德莱(.SZ),按耐不住于06月10日分拆出子公司上海康德莱,让康德莱医械(.HK)于11月08日顺利在港敲钟,而后原本瞄准科创板的心脏瓣膜独角兽——启明医疗,也正式在08月05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后获得聆讯通过。

启明医疗-B于9年创立,是中国领先的经导管心脏瓣膜医疗器械企业,并以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形式上市,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的独角兽。公司曾于年03月聘请中金公司作为辅导机构,向浙江证监局备案,正式向科创板发起冲刺。但后来放弃科创板上市计划,更换跑道,选择了香港上市,使得又一只医疗大鳄向港股市场奔赴而来。

在市场潜力巨大、港股医疗标的稀缺的背景下,身为独角兽的启明医疗-B或有望成为港股市场“宠儿”。但也要注意的是,心脏瓣膜这一高值耗材市场早已高手云集。外有美敦力、爱德华等海外龙头拦截,内有微创心通、心脉医疗、乐普医疗(303.SZ)等上市企业追赶,启明医疗能否在心脏瓣膜领域走出一条突围之路,暂未见分晓。

·启明医疗未来的喜与忧

科技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间接融资、短期融资在这方面常常会感觉力有不逮,因而离不开长期资本的引领和催化。资本市场对于促进科技和资本的融合、加速创新资本的形成和有效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已有的数据,启明医疗的业务正处于急速发展阶段,各项业务都成长迅速,并得到众多著名投资机构的投资,目前已成为了细分医药器械领域份额的第一名。相比年,年的收入大增数倍,而且毛利率不是一般的高,保持在80%以上。虽然近两年营收持续增长,但高度依赖单一产品,净利润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生物医药类企业最后能否盈利,要取决于在研产品能否获得成功,以及能否顺利商业化。

如今,公司再次站在融资的关键点上。要想占领更多市场,推出更多的产品,还需更多资金注入。只有稳定研发,持续推出新品后占领市场,才能实现盈利,似乎已经成为科技企业难以回避的道路,这也正是刚刚开市的科创板设立的初衷。

在对公司未来盈利前景忧虑的同时,也应存有信心。如今,中国科技的力量正在不断推进。在不久的将来,启明医疗会与美敦力、爱德华处于统一竞争线上,中外的竞争必将推动心脏瓣膜赛道更为迅速的发展,所有人将因此受益。

·IPO行情展望

11月26日,阿里巴巴-SW(.HK)回归港股市场,一上市便录得三连涨,一度创下.80港元的高位,不但打响了这一波新股打新的热潮,也对新股行情有所刺激。之后的康龙化成(.HK)也是直接高开带活一波,近几只新股暗盘和首挂纷纷上涨,近期大环境较佳。

启明医疗-B头顶诸多光环,明星股+医药科技股+独角兽+稀缺股+行业龙头+万元高价股,基石阵容强大,IPO前投资者有众多顶级投资机构。公司不仅在前期的多轮融资中获得了红杉、高盛等大佬的加持,而且在本次招股中也引入了多位明星基石,认购的股份超过40%,表明大资金对公司发展前景的肯定。其中相关基石投资者曾投资过的医疗公司锦欣生殖(HK)、翰森制药(HK)、基石药业(.HK),首日股价均取得不错表现。

而今年港股市场也真可谓是医疗器械股的牛市,启明医疗-B第一天招股单辉立就孖展超过亿港元,公开发售超购倍数至少多倍,认购相当火爆,已经表明了投资者们的热情。未盈利,有绿鞋,有基石(锁定41.78%的份额),过往的上市生物B公司,大部分肉多面少,公开发售前有多轮融资(较发售中间价折让21%~87%不等,有12个月的禁售期),虽然质地不是那么的优秀,光环笼罩之下,也决定了启明医疗-B的IPO有“火热”的基因。

年的医疗器械股,全部都是大涨,没有跌的。今年带B的医疗器械股中,与启明医疗同行业的康德莱医械,暗盘收涨+23.80%,首挂收涨+29.81%,表现很好。综合公司的行业地位、业绩情况与估值水平,就打新而言,该股值搏率较高,可以适当参与申购。

因为处在很受市场欢迎的行业,光环大,热门度高,申购人数众多,总发行股数又只有.75万股,中签率会很低,所以注定是一只稀缺股,最终回拨50%不在话下。预计暗盘和首挂可大概率看涨,中长期投资价值则需视盈利前景和业绩成长性而定。

(注:文中所述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意见或建议,请理性对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尊嘉金融。尊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为香港证监会认可的持牌法团(中央编号:BJJ),获发第1、第2、第4及第5类受规管活动牌照,提供证券及期货等金融服务并受香港证监会监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ocmqc.com/ways/144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