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北京青春痘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210418/8860368.html

在第三届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上,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王斌教授对《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一、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及药理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以下几种。

二、缺血性卒中和TIA的抗血小板治疗

(一)非心源性卒中

临床推荐:单联抗血小板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优于口服抗凝药物。可选氯吡格雷(75mg/d)或阿司匹林(75-mg/d)。对于高危患者,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

(2)考虑出血风险,不推荐常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但对于ACS或1年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患者,应联合氯吡格雷(75mg/d)和阿司匹林(-mg/d)。

(二)心源性卒中

1.心脏瓣膜病

临床推荐:

(1)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心房颤动。不建议在抗凝基础上加抗血小板药物。

(2)对已规范口服抗凝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仍出现复发性栓塞事件时,可加用抗血小板治疗。

(3)对有缺血性卒中或TIA病史的二尖瓣脱垂或二尖瓣钙化患者,可单用抗血小板治疗。

2.人工瓣膜置换后

临床推荐:应用抗凝药物仍发生卒中而无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在华法林基础上可加阿司匹林mg/d,保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

3.卵圆孔未闭(PFO)

临床推荐:

(1)既往有缺血性卒中或TIA的PFO患者,可用抗血小板治疗。

(2)在隐源性卒中和PFO或房间隔膜部瘤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50~mg/d。

(三)卒中急性期

临床推荐:

(1)未溶栓治疗且无阿司匹林禁忌证的患者发病后尽早服用司匹林-mg/d,急性期后阿司匹林75-mg/d。

(2)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后24h开始使用。

(3)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用氯吡格雷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4)对缺血性卒中再发的高危患者如无高出血风险,缺血性卒中或TIA后的第1个月内。阿司匹林75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d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三、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并发症(如缺血性卒中)是心房颤动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仍建议根据心房颤动患者血栓风险(CHADS2)评分进行卒中危险分层,选用华法林或新抗凝药物,抗血小板治疗作用有限。

临床推荐:

(1)卒中高危患者(CHADS2积分≥2),不推荐双联抗血小板或单用阿司匹林替代口服抗凝药;中低危患者(CHADS2积分=1)建议服用口服抗凝药或阿司匹林;低危患者(CHADS2积分=O)可不服用抗血栓药物。

(2)发生卒中的中、高危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可口服抗凝药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对于卒中低危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可仅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3)卒中高危的,心房颤动患者PCI后。短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口服抗凝药。置入BMS者三药联用1个月,DES者至少联用3-6个月。此后口服抗凝药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至1年。1年以后若无冠状动脉事件可长期单用口服抗凝药。

(4)出血高危患者,可选择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置入BMS者二药联用1个月。DES者1年。

四、周围动脉疾病(PAD)

PAD最常受累的周围动脉依次为胭动脉、胫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颈动脉、椎动脉、肠系膜动脉、肾动脉及头臂动脉,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最常见。在有症状的PA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降低MACE,某些抗血小板药物还可改善LEAD患者的间歇性跛行症状。

临床推荐:单联抗血小板治疗

(1)对有症状的PAD已行血管重建术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降低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推荐长期用阿司匹林75-mg/d或氯吡格雷75mg/d。

(2)踝肱指数(ABI)减低(≤0.90)或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狭窄的无症状PAD患者,可用上述抗血小板药物。

(3)除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高且出血风险低的有症状的PAD患者外,一般不推荐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4)在合并间歇性跛行症状而无心力衰竭的PAD患者,西洛他唑(mg、2次/d)可改善临床症状并增加步行距离。

五、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评估和处理

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双联或者三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特别是联合抗凝治疗后出血的风险增高。出血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高危患者出血风险的准确评估和出血后有效处理措施建议。

临床推荐:

(1)用CRUSADE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对患者出血风险个体化评估。根据评分分为很低危(<20)、低危(21-30)、中危(31~40)、高危(41-50)、很高危(>50)。

(2)采用TIMI/GUSTO/BARC方法对出血情况定义分类。根据使用药物和出血严重程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或输注血小板;小出血可在充分治疗基础上不停用抗血小板治疗,严密观察;大出血患者,除通过特殊止血方法充分控制的患者,推荐停用和(或)中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3)胃肠道出血高危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溃疡病活动期或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先治愈溃疡病并根除幽门螺杆菌。

(4)输血对预后可能有害,只有在充分个体化评估后实施。血液动力学稳定、红细胞压积>25%或血红蛋白水平>70g/L患者不应输血。

六、小结

转载于医脉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cmqc.com/wazz/138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