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说过风湿性关节炎,可是明明没有得过关节炎,风湿却“跑”到心脏里面去了,其实,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继发于风湿热,是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到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简单说,关节炎和风心病都属于风湿病这个范围,只是表现不同。那风湿是怎么“跑”到心脏去的?这与风湿热的感染原因有关,风湿热一般表现为日常的感冒发烧,究其原因是感染了链球菌。一场“感冒”险些丧命,一查竟是风湿性心脏病有一位家是烟台的75岁的李女士出现了呼吸困难并伴有发烧的症状,自认为是感冒了,一直没当回事,后来做核酸检测也没事,因为年轻时也有过反复咳嗽、胸闷的症状,当时还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这次吃药后却没看到好转,却越来越重,发烧的时间还变长,后来病情危重,严重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且多日不能入睡,医院,经过详细的检查确诊患者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然而当天病情进行性加重,突发意识丧失,抽搐,经过两天连续抢救治疗,才脱离了危险。后来李女士和家人询问医生治疗方法,医生给的建议是做手术换瓣膜。李女士当时就有点懵了,被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跟医生说,自己要好好考虑一下,对于李女士来说,做开胸手术替换心脏瓣膜很可怕,想到之前听说老朋友的心脏疾病通过中医治疗好了,于是就在老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武汉广慈中医。广慈中医详细的询问了她的具体情况,还看了她的检查报告,告诉她,不要慌,会根据你的情况来制定专属的药方,并且是古法制作的丸剂和膏滋剂,说来也奇怪,之前怎么也不好的感冒、咳嗽,服用了之后,也就好了。吃了两个疗程,就觉得自己有劲儿了,不再呼吸困难了,继续巩固两个疗程,从根本上改善了李女士的身体,最后有了全方位的好转。风心病七成发病早期无症状,怎么发现身体征兆?俗话说:“防患于未然”,关键时刻可以救命,风心病七成发病悄无声息,患病初期无明显症状,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病才被检查出来,让人防不胜防。但平时需要积极预防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这是预防风心病的关键,也就是说让扁桃体炎、龋齿和副鼻窦炎等慢性病灶得到根本治疗是能预防和减少风心病的发生。其实风心病初期看似无明显症状,身体却有征兆,如果能尽早发现,就可以及早治疗,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脸色上来看,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从呼吸上来看,在进行一些轻微活动后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有咳嗽、咯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从肢体上来看,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此外,如果时常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缓解,这是紫绀型心脏病的表现。怎么远离风心病?选择手术还是中医?许多风心病患者都是由感冒发展而来,在治疗上又很无奈,那么目前治疗风心病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西医心脏科医生认为的手术,但有大数据表明,死亡率2~7%,风险依然存在,手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瓣膜的修补术,适应症是瓣膜质量好且没有明显钙化和单纯关闭不全的患者,虽无需换瓣,但几年后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另一种就是需要开胸的瓣膜置换手术,价格高和风险大并存,如果选择机械瓣虽然耐久性好,但需要终生抗凝,且栓塞率和出血率高。如果选择生物瓣膜虽然手术后不需要长期抗凝,但是会逐渐退化,大概15年得再次手术。而中医在治疗风心病上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武汉广慈中医历经多年研究出中医系列古方治疗风心病,同时能够振奋心阳、激活自愈力和通过辨证对“人”而治,经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风心病大多都是心阳不振,中医重振心阳,让心脏阳气充足,风心病自然容易恢复。所以中医古方在调治风心病患者时经常用到重振心脏阳气的药物,比如干姜、桂枝、附子等。人体的免疫力、自愈力对于风心病的治疗很重要,中医调治风心病就是通过服用科学配伍的中药古方,积极利用人体自愈力,通过调节人体自身疗愈能力,消除体内的致病因素,并在局部修复受损的瓣膜,从而使部分瓣膜病患者重新回归健康,这也被称为中医的“自愈修补术”。而且,中医认为辨证很关键,每个病人的病情不一样,在治疗上中医能够做到对“人”而治。中医通过体质辨证,基本做到了“量体打造”,分“人”而治,一人一方,许多心脏瓣膜病人逐渐逆转了病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