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5月25日,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第二届“创心”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创新大赛完美落幕。12位入围决赛的选手经过激烈角逐,医院余锂镭医生(调控迷走神经,用无创替代有创)、南京医科大学附医院姜海滨医生(瓣膜种植,两大创新理念的融合)、医院潘文志医生分别获得冠亚季军,潘文志医生还获得“最佳投资价值奖”。
钱菊英教授为潘文志医生颁奖
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ValveClamp
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外科瓣膜修复或置换术被认为是该病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大、风险高等缺点。研发微创、低风险的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器械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需求。
虽然经导管二尖瓣技术产品繁多(50种以上),但大多数都处于临床前阶段,部分产品进入临床试验后结果不佳未再跟进。目前获得欧洲CE认证的只有MitraClip、Carrillon、Mitralign、Cardioband以及NeoChord,而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认证的只有MitraClip。由于MitraClip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较好的临床疗效以及较多的临床证据,是目前唯一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商品化的二尖瓣介入治疗产品。
由医院心内科团队(潘文志、周达新、程蕾蕾、葛均波)研发的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ValveClamp的技术原理与MitraClip相同,都是根据外科“缘对缘缝合”技术。ValveClamp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第三方机构对比认为该产品结构与MitraClip有明显区别,不对之构成侵权。
ValveClamp植入时无需传统外科开刀,经外周动脉(或心尖)植入,属于极微创手术,可用于无法接受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以及不愿行外科手术的年轻二尖瓣反流患者。相对于MitraClip,ValveClamp具有输送系统型号更小(14F,MitraClip为24F)、操作更简单、尺寸更多样、生产成本更低等优点。由于是经股动脉(或经心尖)途径,无需像MitraClip穿刺房间隔,操作相对简单、省时。
目前潘文志等人已为ValveClamp组建了完善而强大的研发团队,能自主独立加工整套产品。ValveClamp动物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①20余头家猪手术成功,动物实验成功率接近%,10余头家猪长期存活;
②夹子夹住瓣膜后,打开重新夹合,反复操作5次,未出现明显瓣膜损伤,证实夹合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③家猪造模形成二尖瓣反流,夹子植入后反流几乎消失;
④夹子植入1个月后,大体解剖显示夹子已基本内皮化。同一头家猪可植入2个夹子,双夹子技术简单易行。该产品预计年进入临床试验,年完成临床试验,有望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器械。
值得注意的是,MitraClip每套销售余20万元,ValveClamp上市后价格将远低于MitraClip。ValveClamp的研发贯彻了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战略,ValveClamp的上市将使老百姓用得起“高精尖”的技术产品,为广大二尖瓣反流患者带来福音。同时,ValveClamp申请了国际PCT专利,后期计划进行国外注册研究,走向国际市场,致力于成为中国心血管创新的代表?性产品。本次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大赛,ValveClamp也获得评委?们高度肯?定,斩获了“最佳投资奖”,显示该项目良好发展前景。??
潘文志,男,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近年来致力于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的临床和器械研究:作为术者之一参与国内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亚洲首例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MitraClip)、世界首例经皮自膨胀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医院这3项技术相关病人的术前筛选及术后随访,主编国内第一部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术(TVT)专著《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术》(),作为第二执笔人撰写《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及《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中国专家建议()》,参与4个介入瓣膜的研发和临床研究。已发表SCI论文30篇(累计IF94分),中文论文90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年)各1项。申请TVT相关国家发明专利6项,转化2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