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上尽管左心房后壁左下肺静脉开口到二尖瓣环之间不是一个特定的解剖区域,但电生理学家将这一区域称为二尖瓣峡部或左心房峡部。经典的二尖瓣峡部是指左下肺静脉开口到二尖瓣环侧壁之间的区域。
二尖瓣环峡部线性消融的起点为二尖瓣环,终点为左下肺静脉口。左前斜位45°时,二尖瓣环“2:00-3:00”区域为峡部消融线的起点(如下图所示)。那么,判断二尖瓣峡部是否阻滞有哪些方法呢?
◆◆◆◆◆
1峡部两侧起搏证实双向阻滞
消融电极导管及冠状静脉窦标测电极导管分别位于峡部消融线的两侧,正常情况下起搏冠状静脉窦时,消融导管所记录的传导顺序由远端至近端。
如果峡部完全阻滞,冠状静脉窦起搏不能横跨峡部传导、只能绕行间隔侧心房、房顶、然后向左心房侧壁传导,所以消融导管的记录顺序变为由近到远。
同样,峡部未阻滞时起搏大头导管(消融线对侧),冠状静脉窦的激动顺序应为由远至近;峡部阻滞时传导只能绕行心房前壁、房间隔,所以冠状静脉窦的传导顺序变为由近端到远端。
上图所示,峡部消融中传导逐渐延长直至阻滞,CS远端电极持续起搏下行二尖瓣环峡部线性消融:
A:消融中局部出现双电位、间期50ms,消融电极导管所记录传导顺序为由远及近,说明峡部未完全阻滞;B:继续消融中,双电位间期延长为80ms.消触电极导管所记录传导顺序仍为由远及近、峡部未完全阻滞;
C:经过充分消融后,局部双电位间期ms,消融电极导管所记录传导顺序转为由近及远,提示二尖瓣环峡部完全阻滞。
ABL=消融电极导管(P为近端,d为远端);CS=冠状静脉窦;星号为起搏位置;ABLp=标测消融电极导管近端;ABLd=标测消融电极导管远端;CSd:冠状静脉实远端;CSp=冠状静脉窦近端。(引自Circulation,,12:-)
2起搏CS电极的近、远端证实阻滞
消融电极导管的位置下图所示。如果将冠状静脉窦远端起搏改为近端起搏后,消融导管起搏信号至局部心房波间期明显缩短提示峡部阻滞。
A为窦性心律时示冠状静脉窦传导顺序由近端向远端;
B为在峡部消融线游离壁侧起搏消融导管时,冠状静脉窦传导顺序不变(如无峡部阻滞,起搏消融导管时,传导顺序应为由远及近)提示峡部已阻滞。
A为消融中冠状静脉窦起搏信号至局部心房电位明显延长,提示峡部可能阻滞;
B为起搏冠状静脉窦近端时,消融导管所记录起搏信号至局部心房电位时间为ms;
C为起搏冠状静脉窦远端时,尽管起搏点距消融导管更近,但传导时间延长至ms;
通过图B、C的鉴别提示峡部传导已经阻滞。
CS=冠状静脉窦;RF=标测消融电极导管(引白Circulation,,:-)
3左心耳起搏看CS顺序证实阻滞
将LASSO或者消融大头放在心耳起搏,观察CS的激动顺序。
峡部未阻滞时,冠状静脉窦的激动顺序应为由远至近(cs12~cs90);
峡部阻滞时传导只能绕行心房前壁、房间隔,所以冠状静脉窦的传导顺序变为由近端到远端(cs90~cs12)。
随着三维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在使用三维标测系统的情况下,围绕二尖瓣环进行起搏下的激动标测能够很好的验证消融线是否阻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