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流动力学
二尖瓣狭窄:
瓣口面积减小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增高、左心房增大→左心房心肌纤维化、收缩力降低→心律失常→压力持续升高→肺静脉回流障碍→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右心室扩大和肥厚→体循环淤血、三尖瓣返流。(左心房血液瘀滞,易导致左房血栓形成)
二尖瓣关闭不全:
急性左心容量负荷急剧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压急剧上升→肺淤血、肺水肿、右心衰。
慢性左心房代偿性扩大、顺应性增加(短期不出现肺淤血)→左心房、左心室扩大→二尖瓣环扩大→左心衰→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
主动脉瓣狭窄:
主狭→左室射血减少→ 左室扩大→体循环血减少→冠脉缺血(心绞痛)→脑缺血(晕厥)→肺淤血→呼吸困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狭→主动脉血反流入左室→左室容量负荷增加 左室扩大→每博量加大收缩压升高,射向外周血减少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周围血管征
主动脉血反流入左室→功能性二尖瓣狭窄→Austin-Flint音→肺淤血
射向外周血减少→冠脉缺血→心绞痛
2.定量诊断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口正常4~6cm
轻度狭窄 1.5cm2-2.0cm2
平均压差小于5-10mmHg
中度狭窄1.0~1.4cm2
平均压差11-20mmHg
重度狭窄 <1.0cm2
平均压差>20mmHg
二尖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图测定二尖瓣反流面积:
反流束面积小于4cm2为轻度
反流束面积小于4cm2-8cm2为中度
反流束面积大于8cm2为重度
二尖瓣脱垂标准:收缩期瓣叶脱下左房侧,瓣叶离瓣环水平连线距离≥3mm
主动脉瓣狭窄:
超声心动图测定
主动脉瓣口面积同二尖瓣
平均压差<20mmHg轻
20~40mmHg中
>40mmHg重
主动脉瓣口面积:正常2.5-3.5cm2
轻度狭窄:大于1.5cm2
中度狭窄:1.0-1.5cm2
重度狭窄:<1.0cm2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图检查为最重要的方法
测量左室流出道与主动脉瓣环交接处测量内反流束宽度与左室流出道最大宽度的比值
轻度反流:比值小于30%
中度反流:比值位于30~60%
重度反流:比值60%
3.常用扫查切面
二尖瓣狭窄:
左心室长轴观
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
心尖四腔观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心室长轴观
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
心尖四腔观
主动脉瓣狭窄:
左心室长轴观
胸骨旁心底短轴观
心尖五腔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左心室长轴观
l胸骨旁心底短轴观
心尖五腔观
2D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狭窄:
1、二尖瓣开放幅度减少及二尖瓣开放面积减少,二尖瓣水平呈“鱼口样”改变。
2.瓣叶的增厚,回声增强,可有钙化回声,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开放受限。
3.左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及肺静脉增宽。
4.左心房血栓形成
M型:前后叶开放幅度减小,舒张期EF斜率减低,呈“城墙样”改变。2、二尖瓣前后叶呈同向改变。
CDFI:舒张期二尖瓣瓣口见以红色为主的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
频谱:轻度时可存在E、A峰和部分频窗,中度E、A峰融合,重度混叠,频窗消失,明显湍流。
二尖瓣关闭不全:
1.二尖瓣瓣叶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关闭时收缩期前后叶之间留有缝隙。
2、左心房、左心室有不同程度增大。
3、左室壁及室间隔运动增强。
4、CDFI:收缩期从二尖瓣瓣口向左心房方向的以蓝色为主的五彩镶嵌的反流束。
5、频谱:收缩期反流频谱特征:负向、丹峰,频带增宽,内部充填,多数持续整个收缩期
二尖瓣脱垂:收缩期二尖瓣一个和/或二个瓣叶脱向左房侧,超过瓣环连线水平3mm以上,伴或不伴有瓣叶增厚(瓣叶厚度≥5mm,称为典型二尖瓣脱垂)
M型:二尖瓣曲线CD段于全收缩期向下凹,呈“吊床样”改变,低于CD连线3mm以上
主动脉瓣狭窄:
1、主动脉瓣叶不同程度增厚,回声增强,活动受限,开放间距减少,瓣叶交界处粘连,瓣口开放减少
2、主动脉瓣根部内径增宽。
3,瓣叶数量的异常(由瓣叶畸形导致的瓣叶开放受限)
4、左心室壁的向心性肥厚(厚度大于等于12mm),晚期出现左室增大
M型:开放幅度减小,左心室室壁肥厚和室壁运动早期增强,晚期减弱。
CDFI:主动脉瓣口收缩期出现五彩镶嵌的高速射流信号
频谱:频谱为负向、单峰,上升支与下降支基本对称,跨瓣血流峰速通常在收缩中期达到峰值。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先天性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显示瓣叶的非正常三叶瓣,可为瓣叶的增多或减少。
2.风湿性:瓣叶的增厚,回声增强,可见钙化灶,瓣膜交界处粘连融合。
3.主动脉瓣的对合不容,部分舒张期可见小缝隙。
4.二尖瓣千叶产生小颤动。
5.左心室扩大,主动脉瓣环径轻度扩大。
CDFI:舒张期显示自主动脉瓣口流向左心室流出道的五彩镶嵌的反流束。
频谱:舒张期正向湍流频谱,单峰、较宽、持续整个舒张期,频谱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