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至尊,宝刀屠龙,
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倚天屠龙,那是武侠世界的第一神器!今天,Big哥就被上了一课,
在重症医学领域,
有这样一种仪器,
地位就相当于“倚天屠龙”,
更关键的是,能救病人于危难时刻!
想知道是什么吗?
跟着Big哥一起往下看!
新闻的主人公叫阿玲(化名),
莆田人,6岁。
因为心脏中的二尖瓣损坏,
18年来,她经历了次“开心”大手术,
简单点说,就是
开胸,切开心脏,给心脏换“阀门”。
3医院,她二次“开心”后,
脆弱的心脏无法复跳,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使出了救命神器——
ECMO,也就是人工心肺,
用这个号称重症医学领域的“倚天屠龙”
暂时代替她的心、肺功能,
紧急抢救76小时,阿玲才逃过一劫。
时隔18年她二次“开心”
18年前,阿玲仅6岁,在广东生活时,她突发胸痛、胸闷,被查出心脏中的二尖瓣损坏。
二尖瓣是心脏左边的一个单向“阀门”,控制血流向一个方向流动,不会逆流。如果二尖瓣损坏了,就相当于阀门漏了,血液会乱窜逆流。
当时,她在广东更换了人工瓣膜,那是一种特殊金属做的机械瓣,理论上可以终身使用,但安装到心脏内后,需要终身服用抗血液凝结的药物。
人工瓣膜是一种特殊金属做的机械瓣膜
最近,阿玲又感觉心很累、气很紧,走不动,躺不得,“随时快不行了!”月底,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林峰发现,她的机械“阀门”被血栓堵住了,无法正常开关,必须再一次更换“阀门”。
但阿玲的左心严重衰竭,如果二次手术“开心”,她的心脏可能无法跳起来,也就是说,她上得了手术台,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神器抢救76小时心脏才复跳
经过考虑,阿玲坚决要求手术。3月初,福建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林峰的治疗团队为阿玲“开心”,由于是第二次手术,心脏和周围组织器官明显粘连,给手术带来不少困难。术中,医生需要让阿玲的心脏“停跳”,启用体外循环机,替代她心脏停跳期间的心肺功能。
手术进行了90分钟,接下来,是最难的一关——撤除体外循环机,恢复心脏的自主跳动。通常,只要30~45分钟,心脏就能自己很好跳动,但脆弱的心脏经过手术打击,无力再跳动,一撤机,血压就骤然下降,心脏乱跳。熬了6小时,医生判断:心脏不行了,需要ECMO支持,这是抢救她的唯一机会。林峰主任带领医疗团队,应用最新的左右心室同时辅助技术,在阿玲的左心房、股静脉、股动脉同时插管,很快地,ECMO运转起来了。期间,阿玲的心脏处于休养状态,10多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想尽一切办法,改善心脏的功能。就这样,ECMO工作了76个小时,阿玲的心脏又有规律地跳动了,血压开始稳定,她慢慢苏醒过来,医生才撤除ECMO。连日来,阿玲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渡过出血、严重感染、栓塞等难关,畅快地自主呼吸,1日已出院。人工心肺可起死回生
一般人不知道ECMO,林峰主任说,ECMO全称为“体外膜肺氧合”,作为临时“人工心肺”,号称是重症医学领域的“倚天屠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支持呼吸循环功能,保护重要脏器。
ECMO全称为“体外膜肺氧合”,作为临时“人工心肺”,号称是重症医学领域的“倚天屠龙”其实,ECMO是这样一个机器:把静脉血引流出来,经过一个氧合器(人工肺脏),再经过一个血液泵(人工心脏)送回身体,用它暂时取代心肺功能,可抢救严重心衰、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包括重症感染、极重度哮喘发作、溺水、严重电击伤和创伤等患者,还可作为等待心肺移植期的桥梁。他指出,ECMO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
在中国,ECMO技术近五年才开始逐步发展,ECMO管理难度极高,治疗过程中随时需要密切监测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对医护人员的管理技术能力要求极高,因而该项技医院医院的ICU开展。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重症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此次ECMO的成功应用,为高龄、急危重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经验。
警惕风湿性疾病“伤心”
为何阿玲的心脏“阀门”老坏?林峰主任说,早年,阿玲胸闷气短是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
在第一次手术前,风湿性关节炎就曾反复发作,典型的特征是“游走性的关节肿痛”,主要表现为踝关节、膝关节等大关节交替出现疼痛。
而风湿性疾病累及心脏,就会造成心脏瓣膜的损伤。
他说,风湿性心脏病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该病在福建的发病率比较高,这和福建地理环境比较潮湿有关。这种病在冬春寒冷季节多发。
因此,要重视对风湿性疾病的及时治疗,以免“伤心”。如果更换了人工瓣膜,应定时复查,并预防感冒,一旦肺炎,很容易加重心肺功能的负担。
海都记者陈燕燕
值班编辑刘荣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