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文第11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8

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http://pf.39.net/bdfyy/

医学网报道

  “本次大会秉‘创新、开放、共享’的办会理念,以‘紧跟学术前沿,创新科学研究,规范临床实践’为主题,切实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疾病防治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准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内科、《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辑部、《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邀请了包括美国及中国心血管领域院士及知名专家和学者齐聚武汉,交流国内外最前沿精准医学领域和心血管领域在基础、转化以及临床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探索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光明前景,指引临床诊治和研究的方向。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曾和松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内科主任、大会主席汪道文教授,医院院长王伟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院士,中医院高血压中心顾问专家、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大会名誉主席惠汝太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深医学官、肺血管及右心疾病项目主任、北美中华心脏学会董事会主席萧镭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丁烈云院士,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另有中医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顾东风教授,加拿大York大学、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ProfessorPeterBackx,中医院内科管委会副主任、高血压中心副主任、大会共同主席宋雷教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疾病防治分会秘书长李小石主任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血管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武汉,共商心血管防治策略。

  开幕式后,进入大会主题发言环节,来自医院的葛均波院士针对《LDL-C未来把目标的科学探讨》发表主题演讲,他提到LDL-C靶目标值制定的起点:ATPI指南发布之时,流行病学研究,遗传学研究,动物模型均证实了胆固醇水平与CHD风险正相关。最后总结到:(1)他汀研究推动血脂指南LDL-C靶目标值渐特严格;(2)IMPROVEIT研究及PCSK9抑制剂相关研究证实他汀联合其他调脂手段带来更低的LDL-C水平同时可以带来更多的CVD获益;(3)基于遗传学,人群流行病学、基础研究的证据提示,LDL-C的靶目标值可能还再低一些;(4)临床工作还需要立足实现,遵循指南,利用可行的降脂手段,使患者得到更好的获益。

  来自中医院顾东风院士为大家介绍《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基因组和外显子组研究》,他指出(1)通过GWAS和外显子组研究已经定位了个血脂易感基因;(2)中国血脂GWAS研究定位了20个基因,其中3个为种族特异性;(3)外显子组研究发现12个血脂新基因和55个氨基酸编码的功能变异,其中14个为东亚人群特异位点,指明潜在功能基因;(4)中欧人群遗传易感性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低频和罕见变异呈现出普遍的种族特异性;(5)遗传因素具有心血管疾病发病潜在预警价值,有望实现心血管疾病个体化精准的防治。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汪道文教授针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挑战和精准医学到来的机遇》中提出有待解决的几点问题:(1)目前还需要在前瞻性大样本队列中验证;(2)中国人可能存在的其它种族特异性位点;(3)变异位点的功能有待证明;(4)应如何精准治疗?对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精准医学未来的展望,汪道文教授最后强调:心血管疾病的预测、预防和治疗呼唤精准医学,心血管精准医学面临困难和挑战,最大挑战是表型分类不精确,但是能够克服;由于技术进步使心血管精准医学能够成为现实。

  还有来自加拿大York大学、加拿大皇家科学院PeterBackx院士为大家带来“Understandingthemechanismsofatrialfibrillationusingmousemodelsofintenseexcerice”;来自中医院惠汝太教授为大家讲述了《单基因疾病面临的挑战》。同时会议设有指南解读论坛、基础与转化医学论坛、精准医学论坛、卫计委介入基地培训论坛、冠心病介入论坛、心律失常论坛、高血压论坛、肺动脉高压论坛、主动脉综合征与结构心脏病论坛、合理用药论坛、胸痛中心论坛、心血管护理论坛等内容。

今年大会的亮点

与中国精准心血管病学峰会同期共享高端智慧资源

  伴随基因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基因组学正引领心血管疾病进入精准治疗时代。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成立;年,首届中国精准心血管病学峰会召开,意味着精准医学正迅速向心血管病领域延伸。本届大会与中国精准心血管病学峰会同期召开,以精准医疗与心血管疾病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学术讨论等形式,为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指引方向。

心脏重症论坛多学科碰撞中淬炼全面临床思维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死亡率高居所有疾病首位。这其中,层出不穷的心血管急危重症是导致死亡率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本次大会新增心脏重症论坛,特邀急诊危重症顶级专家团队,让您在多学科的碰撞中,淬炼精准而全面的临床思维。在各种心脏急危重症中,暴发性心肌炎就诊人数逐年上升,但缺乏有效、统一的诊治方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内科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将暴发性心肌炎救治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并于去年发布中国首个《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心脏重症论坛特别强调暴发性心肌炎这个心脏危重症专题,与临床一线专家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临床指南和诊治心得。

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深度融合推进心血管病的转化医学

  众所周知,临床实践能够为基础科研提出新的科学问题,而基础科研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心血管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以及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大量优秀的基础科研成果迎来了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契机。因此,这是转化医学的新时代,加强基础科研和临床转化的合作和交流对于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快速、成功临床转化的愿景,本届大会为广大心血管疾病科研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和互相进步的便捷平台。

  十年风雨同舟,几多披荆斩棘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由最初的区域性学术会议成长为影响力较大的全国性心血管病精品学术盛会,会议紧扣当前心血管热点技术和科学问题,主题鲜明而议题丰富,为我国心血管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同仁提供了极好的交流平台。让我们期待来年相聚武汉,共襄盛举!

延伸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内科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衰)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各种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中具有显著优势,并具备了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和国内领先的诊断治疗技术水平。尤其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诊治、暴发性心肌炎救治和基因诊断与分型指导个体化医疗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创新,在学科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并且向全国辐射。

  ①冠心病及大血管疾病的防治及介入治疗学:在国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PTCA支架植入术及二尖瓣球囊血管成形术等介入心脏手术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开辟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建立了急诊PCI24小时值班制,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治赢得了时间,这在湖北省是第一家,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防治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面,学科形成了可以在发病的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等任何时候进行介入治疗,尤其是能够急诊(在发病的急性期包括发病后24小时内、24小时后等)进行治疗,这在国内是第一家,从而打破了主动脉夹层在急性期不能手术的禁区,挽救了大量年轻的生命;对于一些复杂病人,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杂交手术方法治疗部分夹层病人(即内外科同台手术完成治疗),主动脉夹层合并心肌梗死在完成主动脉支架植入同时完成PCI;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在华中地区率先开展。从而形成全国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心单位,同时辐射到全国大部分省市。

  ②心脏电生理学:包括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室速、房扑,起搏器治疗;房颤等心律失常成功率及安全性居国内先进行列;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断、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测定是我科陆再英教授领导最早在国内开展的检查内容,目前在全国(医院)广泛使用;国内外首次报告β阻滞剂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国内率先开展无X线导航消融所有室上速和室速;我们在心律失常的基因诊断方面国内领先水平,并开展对外服务。学科特点是器质性和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

  ③分子诊断和基因分型与临床个体化医疗——转化医学,处于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开展采用基因测序对CYP2C9,VKORC1和CYP4F2基因多态性分型指导华法令临床使用剂量的确定,有利于脑卒中的预防;CYP2C19基因多态性预报氯吡咯雷抵抗,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尤其是冠脉支架植入后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对于这类抵抗的病人采用提高剂量或者改变药物的不同解决方案;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基因突变检测预报猝死。这项工作为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④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居于国内领先的地位。每年高血压日均在武汉市同时开展2-4场高血压防治人群宣传教育;在难治性高血压病因诊断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绩,在国内率先建立和开展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新诊断方法筛查(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34(10):-),大大提高了诊断率和诊断水平,并将经验向全国推广;肾动脉消融去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手术在全国处领先水平,经桡动脉并采用ENSITE系统行电场三维导航下的一项消融技术;利用基因诊断技术诊断单基因遗传高血压,并开展基因多态性诊断指导的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建立了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检测方法,包括检测血浆和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变肾上腺素、变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证明变肾上腺素、变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于诊断嗜铬细胞瘤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在临床已推广使用。

  ⑤重症心肌炎治疗方面,处于国内一流水平。重症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和全身器官功能衰竭病人采用IABP、呼吸机、CRRT、药物治疗等,使大量重症病人完全康复。我科提出的暴发性心肌炎综合救治方案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托撰写“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救治中国专家共识”,这是国际上首个暴发性心肌炎诊治专家共识。以暴发性心肌炎救治为契机,我科在年6月成立重症救治小组,建立一系列“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

  ⑥绿色通道:本学科在湖北省最早(年)开辟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绿色通道),并且成为常规,实现了院前院内患者救治的无缝对接,有效地降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而且优化了患者的诊疗流程、降低了成本,医院建立急性胸痛救治网络协作,推动了华中地区急性胸痛救治网络的建设。

推荐阅读

汪道文: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汪道文专访:做自己的研究造福国人健康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ocmqc.com/wadzz/101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