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大突击诊断学体格检查

这周每个班级都陆续开始进行体格检查的测试,小编整理了考试范围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年5月诊断学体格检查题目(20选3)

1.浅表淋巴结检查

2.瞳孔对光反射

3.甲状腺触诊

4.气管检查

5.触觉语颤

6.胸廓扩张度

7.肺下界叩诊

8.心脏触诊

9.心界叩诊

10.心脏听诊区及听诊顺序

11.腹部触诊顺

12.肝触诊

13.脾触诊

14.移动性浊音

15.腹壁反射

16.病理征

17.脑膜刺激征

18.膝反射

19.墨菲氏征

20.肺下界移动度

注意事项:①受检查部位要充分暴露,检查者位于受检查者的右边;②触诊前搓手以温暖双手;③着白大褂,佩戴听诊器,指甲剪短,女生需将长发扎起;④要一边操作,一边说自己的操作步骤和诊断结果。

(阴影部分是怎么做,加粗部分是重要结果)

一、浅表淋巴结检查(p98-)

(一)顺序:

1、头颈部:(耳前、耳后、枕、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

站在被检查者前面或背后,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或者肌肉松弛,有利于触诊。锁骨上淋巴结检查时,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2、上肢:(腋窝、滑车上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检查时,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检查者以右手检查左侧,以左手检查右侧,由浅及深至腋窝各部(四壁一顶,顺序为腋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

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左(右)手托扶被检查者左(右)前臂,以右(左)手向滑车上由浅及深进行触摸。滑车上淋巴结位于上臂内侧,内上髁上方3-4cm处,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的间沟内。

3、下肢:(腹股沟、腘窝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先查上群(与韧带平行,垂直韧带触诊)再查下群(沿大隐静脉走向排列,水平触诊)

腘窝淋巴结:小隐静脉和腘静脉汇合处

(二)检查者手势:

示、中、环指并拢,其指腹平放于被检查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滑行触诊,这里说的滑动是指指腹按压的皮肤与皮下组织之间的滑动,滑动方式应取相互垂直的多个方向或转动式滑动。

(三)被检查者体位:头颈部和上肢可采取坐位或平卧位。腹股沟淋巴结检查时,嘱被检查者的双腿稍屈曲。

(四)表述

若发现淋巴结肿大,应注意部位、大小、数量、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八项。

-注意:要注意除头部淋巴结检查外,其他都要单手触诊,而不是双手一起同时触诊,检查完一侧后要检查对侧,熟记颈部的顺序和腋窝的顺序,还有腋窝淋巴结不同群的实际位置。

二、瞳孔对光反射(p)

1、直接对光反射:手电筒从头侧迅速移近受检者眼部,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眼受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2、间接对光反射: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用手电筒照射一侧瞳孔,并用手隔开双眼,观察对侧瞳孔情况。昏迷病人的瞳孔反射迟钝或消失。

三、甲状腺触诊(p-)

手法正确;先说明有前面触诊和后面触诊,然后选择其一,但要摆出另一种检查方法的手势。

(一)甲状腺峡部触诊:

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第2-4气管环前面。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

(二)甲状腺侧叶触诊:

1、前面触诊:

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2、后面触诊:

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分。

(三)表述

能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性质、对称性、硬度、表面情况(光滑或有结节)、压痛、对气管的影响、有无杂音(有无震颇)等八项内容。

Ⅰ度肿大: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

Ⅱ度肿大: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

Ⅲ度肿大: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四、气管检查(p)

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直立状态,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若气管移向患侧,可能是肺不张、肺硬化、胸模粘连,若移向健侧,可能是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膈肿瘤、单侧甲状腺肿大。若气管触诊时感到有向下拽动的动作,称为Oliver征,为主动脉弓上有动脉瘤的特征,由心脏收缩时膨大的瘤体将气管压向后下所致。

五、触觉语颤(又称语音震颤,p)

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或掌面轻放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检查时应注意两侧对称部位的语颤是否相同,有无增强或减弱。

-注意:触诊时不可将两手强压在胸壁上,以免减低胸壁的振动,以致手感不清。触觉语颤检查时要脱去上衣,前面触三个位置(前两个沿锁骨中线,第三个沿腋前线)、背面触四个(书p)。

提问: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两侧触觉不同?

答案:减弱或消失见于肺泡含气量过多(肺气肿)、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显著增厚黏连、胸壁皮下气肿。增强见于肺泡炎症(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大片肺梗死)、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

六、胸廓扩张度(p)

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指尖不用靠在一起),而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将两手平置于患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患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若一侧胸廓扩张受限,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和肺不张等。若两侧胸廓扩张都受限,见于肺气肿。

-注意:前后面都要做胸部扩张度的测试。

七、肺下界叩诊(p)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放松肌肉,两臂垂放,平静呼吸,从上到下逐个肋间叩诊,至清音变浊音。正常肺下界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上,腋中线第8肋间隙上,肩胛线第10肋间隙上。

-注意:①检查顺序从左至右、自上而下、从内到外。②在体表右锁骨中线上叩诊时,因肺下野与肝脏重叠,故叩诊至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肝上界,应继续叩诊至浊音变为实音为肺下界。③检查侧胸壁,嘱被检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④检查背部,被检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尽可能使肩胛骨移向外侧方,上半身略前倾。

八、心脏触诊(心尖搏动点)(p)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搏动所在体表位置(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的直径约2.0-2.5cm)。

-注意:若难以触及,可嘱患者换为左侧卧位。

九、心界叩诊(p)

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者一般取平卧位,叩诊时,板指与肋间平行放置,若由于某种原因受检者取坐位时,板指可与肋间垂直。右手中指借右腕关节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且由外向内逐渐移动板指,以听到声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从上往下叩时,听到叩诊音由清音变成浊音是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对各肋间叩得的浊音界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

-注意:①先叩左界,后叩右界。②注意叩诊时扳指每次移动距离不宜过大,并在发现声音由清变浊时,需进一步往返叩诊几次,以免测出的心界范围偏小。③叩诊后,以胸骨中线至心脏相对浊音界线的垂直距离(cm)表示心界,并标出胸骨中线与左锁骨中线的间距。

正常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界(cm)

肋间

左界(cm)

2-3

2-3

2-3

3.5-4.5

3-4

5-6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十、心脏听诊区及听诊顺序(p)

1、心脏听诊区

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直径约2.0-2.5cm)。

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

⑤三尖瓣区:在胸骨左缘4、5肋间。

2、听诊顺序

心尖区开始,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3、听诊内容

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十一、腹部触诊顺序(p)

患者应在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曲并稍分开,以使腹肌尽量松弛,做张口缓慢腹式呼吸,吸气时横膈向下而腹部上抬隆起,呼气时腹部自然下陷,可使膈下脏器随呼吸上下移动。医师立于患者的右侧,前臂应尽量与腹部表面处在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部,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按顺序触诊。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至右下腹,再至脐部。原则是先触诊健康部位,逐渐移向病变区域,以免造成患者感受的错觉。

-注意:①浅部触诊使腹壁压陷约1cm,用于发现腹壁的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块。②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

十二、肝触诊(p)

患者仰卧位,两腿屈曲,做腹式呼吸。

1、单手触诊: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处,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需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

2、双手触诊:

右手位置同单手,左手放在患者右背部第12肋骨与髂嵴之间脊柱旁肌肉的外侧,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肌移动度,吸气时下移的肝脏更容易碰到右手指。

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但腹壁松软的瘦长体型者可于深吸气时在肋弓下触及肝下缘,在1cm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在腹上角较锐的瘦高者剑突根部下可达5cm,但是不会超过剑突根部至脐距离的中上1/3交界处。

触及肝脏时要描述其大小、质地、边缘和表面状态、压痛、搏动、肝区摩擦感、肝震颤等的情况。

-注意:①触诊部位是示指前端桡侧,并非指尖。②需密切配合呼吸动作,吸气时手指上抬速度一定要落后于腹壁的抬起,呼气时手指应在腹壁下陷前提前下压。

十三、脾脏触诊(p)

患者仰卧位,两腿屈曲,做腹式呼吸,医师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胸下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并限制胸廓的运动,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自脐平面开始配合呼吸,同触诊肝脏一样,迎触脾脏,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为止。正常情况下脾脏不能触及。

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在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第Ⅰ线: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

第Ⅱ线: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

第Ⅲ线: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脾右缘超过前正中线,用“+”表示,若未超过,用“-”表示。

十四、移动性浊音(p)

腹腔内有较多液体存留时(约0ml以上),因重力液体积聚在腹腔低处,故此处叩诊呈浊音。

检查时先让患者仰卧,从中间向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板指不动,让患者右侧卧再叩诊,如果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向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以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移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是发现有无腹腔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

十五、腹壁反射(p)

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T7-T8),脐平行(T9-T10)及腹股沟上(T11-T12)的平行方向(左右对称划,一共是6条线),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双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肥胖、老年、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应予以注意。

十六、病理征(p-)

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射。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但不属于病理性。

1、Babinski征(巴彬斯基征):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手持被检查踝部,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近足跟部并转向内侧。

2、Chaddock征(查多克征):用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

3、Oppenheim征(奥本海姆征):检查者弯曲示指和中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4、Gordon征(戈登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以上正常反应为呈跖屈曲,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注意:熟记病理征的名字,需脱袜。

十七、脑膜刺激征(p)

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1、颈强直

患者仰卧,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患者枕部,右手置于胸前,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屈颈动作。若感受到抵抗力增加,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或颈强直。(排除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脊神经根受到刺激。

2、Kernig征(克氏征)

患者仰卧,检查者抬起患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抬高至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以上,若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腰骶部神经根受到刺激。

3、Brudzinski征(布氏征)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左手托起患者枕部,右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前屈动作时,若双髋和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腰骶部神经根受到刺激。

十八、膝反射(p-)

坐位检查时,患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呈直角;卧位时患者仰卧,检查者用左手在其腘窝处托起膝关节使之屈曲约°,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小腿伸展。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注意:若病人过于紧张,反射引不出,可嘱病人双手扣起放于胸前,数,数到3拉紧,以分散注意力。

十九、墨菲氏征(p)

检查者以左手掌放在患者的右肋缘部,将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点)。首先以拇指用中度压力压迫腹壁,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呼吸,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触及用力加压的大拇指,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患者因剧烈疼痛而突然屏气吸气中止,这就是胆囊触痛征,又称Murphy氏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

二十、肺下界移动度(p-)

相当于呼吸时膈肌的移动范围。首先在平静呼吸时,于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的位置,嘱受检者作深吸气后在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当受检者恢复平静呼吸后,同样先于肩胛线上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再由下向上叩诊,直至浊音变为清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最高至最低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双侧锁骨中线和腋中线的肺下界可由同样的方法叩得。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6-8cm。

肺下界移动度减弱(4cm)见于肺组织弹性消失,如慢阻肺,肺组织萎缩,如肺不张、肺纤维化,及肺组织炎症和水肿。当胸腔大量积液、积气及广泛胸膜增厚黏连时肺下界及其移动度不能叩得。膈神经麻痹患者,肺下界移动度亦消失。

-注意:①检查侧胸壁,嘱被检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②检查背部,被检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尽可能使肩胛骨移向外侧方,上半身略前倾。

这是部分检查的视频内容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cmqc.com/ways/96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