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易发心血管病送您这些血栓的知识

什么是血栓?

血栓顾名思义是循环系统中由血凝块形成的栓子,它附着在形成的部位并阻碍血液流动。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血栓形成是由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因素变化过程。临床常见的血栓患者,最主要的特点有家族遗传性,反复发作性,症状严重性,血栓形成部位异常性,以及发病时间年轻化。

怀疑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需客观依据.血管造影是诊断的参照标准,但由娴熟技巧操作的超声检测,对浅表血管和心脏也可进行检查。

在静脉造影证明为自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25%~50%病例存在遗传素质.一种先天性抗凝机制缺陷(如因子Ⅴ抗激活的蛋白C,高半胱氨酸血症,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不全)存在时,当结合一种血栓形成的刺激(如外科手术,妊娠,服用避孕药,抗磷脂抗体)足以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早期曾有多部位血栓形成的患者,其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较单个血栓形成的要显著增加.

抗血栓疗法是运用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在制定抗血栓形成的治疗策略时,首先要注意到

溶栓药物治疗,由于溶栓药物可去除一个已形成的血栓.抗血栓形成治疗要多样化,这取决于受累的部位是静脉或是动脉循环系统;血管受累的程度与部位;血栓形成的扩展,栓塞或复发的危险性;以及抗血栓形成治疗与出血的相对利弊。

恢复血管通畅的人工机械方法有球囊导管术和外科栓子切除术;其指征和并发症与特殊病种(如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肺梗塞,脑血管意外,修复的心脏瓣膜,动脉栓塞)抗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有关.

血栓易发的因素

骨折或是肌肉拉伤都有可能引起血栓,但是一些情况会使出现血栓的机会大大增加,比如术后正在恢复状态的患者久坐之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糖尿病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再有就是年龄超过60岁的人,这些因素都会增加血栓出现的风险。

血栓形成机理

1.心、血管内膜损伤

⑴内膜受到损伤时,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⑵损伤的内膜可以释放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⑶受损伤的内膜变粗糙,使血小板易于聚集,主要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

2.血流改变

血流变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

3.血液性质改变

4.主要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如在严重创伤、产后及大手术后

血栓分类

1.白色血栓(palethrombus)发生于血流较快的部位(如动脉、心室)或血栓形成时血流较快的时期〔如静脉混合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延续性血栓(propagatingthrombus)的头部〕。镜下,白色血栓主要由许多聚集呈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构成,其表面有许多中性白细胞粘附,形成白细胞边层,推测是由于纤维素崩解产物的趋化作用吸引而来。血小板小梁之间由于被激活的凝血因子的作用而形成网状的纤维素,其网眼内含有少量红细胞。肉眼观呈灰白色,表面粗糙有波纹,质硬,与血管壁紧连。

2.混合血栓(mixedthrombus)静脉的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体部),呈红色与白色条纹层层相间,即是混合性血栓。其形成过程是:以血小板小梁为主的血栓不断增长以致其下游血流形成漩涡,从而再生成另一个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在两者之间的血液乃发生凝固,成为以红细胞为主的血栓。如是交替进行,乃成混合性血栓。在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维颤动时,在左心房可形成球形血栓;这种血栓和动脉瘤内的血栓均可见到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为层状血栓,也是混合性血栓。

3.红色血栓(redthrombus)发生在血流极度缓慢甚或停止之后,其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同。因此,红色血栓见于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管腔,局部血流停止后,往往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镜下,在纤维素网眼内充满如正常血液分布的血细胞。肉眼观呈暗红色。新鲜的红色血栓湿润,有一定的弹性,陈旧的红色血栓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燥,易碎,失去弹性,并易于脱落造成栓塞。

4.透明血栓(hyalinethrombus)这种血栓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出现的常见表现

1、肿胀

如果发生在小腿,这通常是DVT的征兆,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在手臂或是腹部,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肿胀,即便疼痛消失后也有可能仍然肿胀。

2、肤色

栓子堵住手臂或腿部的静脉时,它们可能看起来有点偏蓝或偏红色,再然后你的皮肤颜色会随着血管受损而变色,肺部的血栓会使你的皮肤变得苍白偏蓝,还伴有湿冷。

3、疼痛

如果出现剧烈的胸痛可能意味着你的血栓脱落了,它可能造成动脉栓塞诱发心脏病,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还会出现左侧手臂的疼痛。如果血栓出现在小腿、腹部等处,你也会在对应的部位出现疼痛。

4、呼吸困难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症状,当此症状出现时往往预示着你的肺部或是心脏出现了血栓,这时候你可能会出现大汗或是晕厥等。

血栓出现的部位及症状

1、心、肺

你会感到脉搏加速,胸痛,咳嗽咯血和呼吸急促,或者,你会感到类呼吸困难,并伴有恶心或头晕以及胸痛等。

2、脑

严重的阻塞会导致中风,在没有血液中氧气的情况下,脑细胞会在几分钟内死亡,当然这是最严重的情况,一般的症状会使头痛、言语不利、肢体无力等,多出现在身体的一侧。

3、腹部

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会很严重,比如《急诊科医生》中曾出现的肠系膜血管栓塞等,这类患者会因呕吐血性水样物或排出暗红色血便而腹痛出现减轻,但这是却出现了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直至休克。腹部还有像肾静脉血栓等等诸多情况。

出现血栓怎么办

如果你怀疑自己出现了血栓,医院做全面的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血栓,当发现确实存在血栓后可以使用药物抗栓,也可以行手术溶栓。

如何预防

1、要想降低血栓发生的几率,首先要保持健康的体重以及合理的饮食与锻炼,减少久坐,多活动下肢,避免穿紧身衣服及鞋袜,你还可以询问医生是否需要应用抗凝药物。

2、年老的群众,运动量少的群众,久坐的群众,长期卧床的群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群众,不妨到心内科索取一份健康处方,调整生活习惯,规范饮食习惯,规律运动习惯,形成养生模式。

老年人如何预防血栓

折叠老年人分析

健康人体内有两种物质:一种是凝血物质,如二磷酸腺苷和凝血黄素A2、纤维蛋白及钙等,能使血小板凝集成块,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另一种是抗凝血物质,纤维蛋白溶解酶和前列环素等,有抗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平时人体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和抗凝血物质两者外于动态平衡状态,则不易形成血栓,在血管发生意外时,又有止血作用,保持人体健康。

老年人血管老化,血管壁受损,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多,促进凝血酶形成,凝血黄素A2也增多,同时制造抗凝物质前列环素减少,易诱发血栓形成。如血糖增高时,糖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全身组织缺氧,这时血小板凝集性增强,粘度增大,容易促进血栓形成。怎样才能防止血栓发生呢?

折叠防止血栓方法

参加体育活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下降。如打太极拳、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还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等。

药物预防。遵医嘱每次服用少量阿斯匹林,可使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失去活性,防止血栓形成,而大剂量服用,能抑制前列腺素I2生成,加速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故不宜大剂量服用。复方丹参片有活血化瘀,使血液流畅作用,每天三次,每次服三片。

晚睡前喝杯开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也要养成饮水习惯,每天饮水-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多吃洋葱、海带、卷心菜、深海鱼油、黑木耳、韭菜、生菜等,适当饮醋、饮茶。

抗血栓药分类

抗血栓药可分为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血栓药三大类:

A、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B、抗血小板聚集药分为三代:阿司匹林为第一代,噻氯匹啶为第二代,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为第三代。其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问世是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C、凝血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可经纤溶酶作用从精氨酸-赖氨酸键上分解成可溶性产物,使血栓溶解。纤维蛋白溶解药(fibrinolyticdrugs)激活纤溶酶而促进纤溶,也称溶栓药(thrombolyticdrugs),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第一代的溶栓药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至今仍然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品种,随着尿激酶原(Pro-UK)等新一代溶栓药的问世,这类药物正在临床逐渐推广应用。

病症结局

1.软化、溶解和吸收:小的血栓可被完全溶解和吸收;大的血栓则可被部分溶解而软化,易受血流冲击脱落形成栓子。

2.机化与再通:血栓形成后,从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形成肉芽组织并逐渐取代血栓,这一过程为血栓机化。

3.钙化:血栓形成后,既未被溶解吸收,又未被完全机化时,可发生钙盐沉积。静脉中的血栓钙化后称静脉石。

作者:心内二科:杨燕洲、院办:郑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ocmqc.com/wazz/97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