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拍预览梵塵妙相喜马拉雅艺术专场精品

北京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m.39.net/pf/bdfyy/

17-18世纪?天王(一对)

H:8.5cm

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位列佛教二十诸天,为帝释之外将,居六欲天之第一天。此两尊天王立姿,头戴战帽,面部肌肉鼓胀,一尊火焰眉飘扬,双目圆睁,呈吃惊状,頜下须髯飘动,身披甲胄,足蹬站靴,充满威仪又给人喜感。另一尊同样头戴毡帽,着铠甲蹬战靴,披帛顺肩绕臂飘垂体侧,武将装束风格,袍袖拂动。两尊造像皆鎏金浑厚,胎体厚重,虽然尺寸不大却气势非凡。

14世纪?宝冠阿閦佛

H:13.8cm

造像头戴花冠,冠上嵌有松石和红宝,密实镶边,制作精美。束冠的缯结在双耳上方呈小巧的扇形,尾端下放于肩。面相俊美,神情自若满足。体态健壮圆润,手脚刻划细腻写实,肌肉饱满而富有弹性。铜质细腻润泽,具有较强的肌肤质感。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角搭于左肩,仅在衣缘处饰连珠纹,沿袭了印度萨尔纳特的造像风格。束腰仰覆饰莲花座,莲瓣挺拔秀长,主瓣间露出底层莲瓣一角,微微上翘,上下沿连珠颗颗饱满,饰满一周。整尊造像造型丰满,其禅定的身姿魁伟挺拔,线条微妙含蓄,刀法出神入化,风格清新,十分难得珍贵。

大明永乐?无量寿佛

H:18.5cm

这尊佛像属于明代宫廷造像,具有无以伦比的历史、艺术、科学和宗教价值。此像台座上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款识,具有明代宫廷造像的明显标记,印证了史料记载的明代宫廷造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见证了明代汉藏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密切的文化艺术交流,因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此像造型完美,风格纯熟,雕刻精细,形象生动,表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和铸造工艺水平;同时它在藏式造像风格基础上,大胆吸收、融入汉地传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实现了汉藏艺术的完美融合,又具有重要艺术价值。此像用失蜡法铸造,铸工精细,铜质细密,色泽绚丽,展现了当时冶炼和铸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因而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另外,此像选取无量寿佛为造像题材,既体现了藏传佛教的独特崇奉,也体现了明代帝王对藏民族佛教信仰的尊重和关怀,因而又同时具有历史和宗教价值。这些丰富的价值足以显示其艺术品质非同一般,无比珍贵。

明代宫廷造像是在元代宫廷造像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改造和整合而形成了佛像艺术风格,尽管在造型和风格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实现了汉藏艺术的完美融合,但由于雕造时间的不同,它们之间在艺术特征和工艺上仍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其中大多数造像风格特征表现一致,而少数造像则表现出超越一般的优胜之处。这尊无量寿佛像就是其中少数的优秀作品,整体造型优美,形象庄严,装饰繁复,工艺精细,体现了明代永乐宫廷造像鲜明的风格和工艺特点。

11-12世纪?绿度母

H:10cm

度母游戏坐姿坐于莲花台座之上,左手结三宝严印,右手结予愿印,左腿横盘,右腿伸展脚踏一朵莲花,肉髻高耸,上坐化佛,面相上宽下窄,眉眼细长高挑,直鼻小口,神态沉静内省。束冠缯带于耳际呈扇形,夸张的飘带于耳后飘扬,动感十足。耳垂圆珰,具有明显的风格特征。上身袒露,胸前配饰项圈璎珞,左肩斜披络腋,络腋两边錾刻链珠文。下身着长裙,轻薄贴身,工艺精细,极具装饰性。仰覆式莲花宝座,阶梯层递,座面两端各有一只莲花蜿蜒上升开于双肩,底层连珠硕大饱满,莲瓣小巧而内敛,巍峨肃穆,即于自在姿态中彰显变幻与柔美,于动与静中体现佛法悲智双运的成就。整体造像身姿挺拔,腰部细收,身体曲线呈现出明显的“三折姿”,如舞蹈般灵动,毫无拘束感,使观者能感受到雕塑的韵律,是一件典型的十一至十二世纪印度帕拉地区的佛教造像。

14-15世纪?极其罕见的双色利玛铜红财神

H:12cm

红财神(又称红布禄金刚)是萨迦派密法中的一位功德无比的财神。红财神,有能招聚人、财、食等诸受用自在富饶之功德,修习红财神法,持诵念咒,可获得红财神护佑,财源茂盛,能免除穷困及一切经济困境。而此修法也随着修行者的发心而可获得不同的果报,如果是发起无上菩提心者,则可得证世间及出世间福德圆满,若是求世间财富者,亦可满足,若是赤贫者,也可获得食物充足的利,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均有相关仪轨,在萨迦派中,红财神的密修方法及教义尤其受到重视。此尊肤色红,故称红财神。

红财神中有一种源自莲花生大师的伏藏传承,此传承由僧侣苑西发掘,由卓弥大师从嘎亚达拉处受听,而传入藏区的最为少见,这尊正好归属于这种传承。

此尊工艺上乘质地精良的造像,可圈可点之处颇多,特别是以红利玛铜来表现主尊而莲花底座则釆用黄利玛,这样的搭配不仅能突显出红财神本身该有的色彩,也能使观者的视觉感更为丰厚。主尊腋下一对憨态可掬的吐宝鼬灵气十足栩栩如生,不断吐出的珍宝绵长的坠至莲座的边缘,与底座上男女财神口中的宝物相互呼应可谓神来之笔。造像尺寸虽小但艺术精湛、工艺复杂,所有细节皆一丝不苟、精雕细琢。是非常难得的佛教艺术造像精品。

16世纪?八世噶玛巴-弥觉多杰

H:15cm

藏文题记:礼敬噶玛巴弥觉多杰

噶玛巴活佛是藏传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转世最多的一大活佛系统,以其佛法修为最胜。从三世噶玛巴让炯多杰开始确立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此尊造像雕塑的是第八世噶玛巴弥觉多杰。上师头戴黑色折沿式法帽,这是历辈噶玛巴的形象标识。面庞清秀,双眼含笑,表情极为和善,表面饰以泥金。身着坎肩、袒右式袈裟,外披僧氅,身姿挺拔。右手上举作说法印,左手横置腹前托经书结禅定印,金刚双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造像对面部表情以及双手的刻画生动传神,将上师坚毅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莲座背面藏文题记:礼敬噶玛巴弥觉多杰。

14-15世纪?四臂观音

H:16cm

四臂观音,藏传佛教密宗本尊之一,是雪域西藏的守护神,藏人由老至幼家家户户,皆吟诵其六子大明咒:“(嗡嘛呢呗咪吽)”,广大蒙藏佛教徒还把达赖喇嘛奉为观音的化身,四臂观音、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合称三族姓尊,代表大悲、大智、大力,为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门。这尊四臂观音是典型的木斯塘风格造像,观音的双眼嵌银和红铜。一面四臂,主臂的双手置于胸前合十,副臂左手持一枝莲花,右手持念珠。头戴五叶华冠,冠上饰有金翅鸟,制作精致,宝珠顶严。面相清秀,细眉高翘,双目低垂,嘴角带笑。耳垂圆珰,耳边缯带上扬。宽肩细腰,体态匀称,造型优美。披帛搭于双肩,上身袒露,胸前饰项圈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部系带,手、臂、踝处饰有钏环。衣缘錾刻有精美的纹样,衣褶自然流畅。全跏趺坐于束腰仰覆式莲花宝座之上,上下缘各饰有一圈细密的连珠纹,正面莲花瓣饱满而秀长,排列整齐,制作精美。

此造像属木斯塘风格,木斯塘地区传承萨迦派俄尔支派法脉。十四到十六世纪时西藏本土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从日喀则到木斯塘,在萨迦政权影响之下的后藏地区,以萨迦道果派传承为脉络,为我们留下了一座艺术宝库,这尊精美的四臂观音像便是这一非凡时代留下的艺术经典。

14-15世纪?本尊佛金刚总持双身像

H:18cm

修持本尊是藏传佛教密教修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修行者需要选择一位佛或者菩萨作为本尊,由上师传授灌顶和本尊的咒语、修行仪轨等,然后供奉本尊神像,观想本尊的形象,念诵本尊咒语,以发菩提心迎请本尊显现,自己与本尊合一,祈愿自己成为佛或菩萨,由此达到成佛的目的。在修行的过程中,本尊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修行者认识自己所供的佛、菩萨是世间最为尊胜的,因此将其称为本尊。

此件本尊佛为金刚总持双身像,主尊头戴镶嵌银与红铜的豪华宝冠,长眉杏眼,并以白银红铜镶嵌,面相俊美,眉线与鼻线相连,鼻梁挺俊。身着天衣帛带,腰间束长裙,帛带长裙皆精工錾刻花纹。全跏趺坐,双手拥抱明妃,在胸前结吽迦罗印,分别持金刚铃和金刚杵;明妃双手持嘎巴拉血碗和钺刀骑坐于主尊胯间,仰首与主尊刚毅不失温情的眼睛对望。座下为束腰仰覆莲座,莲瓣修长细密,上下缘皆錾连珠,下缘方形连珠颗颗饱满。整尊造像铜质莹润,镶嵌奢华,题材稀有,为同期造像之难得精品。

17-18世纪?金刚萨埵

H:26.5cm

金刚萨埵是藏传佛教密宗极为推崇的圣尊,是消业灭罪的唯一主尊。常持本尊真言,能破除烦恼,止诸恶念,生诸功德。佛教认为金刚萨埵是一切众生菩提心的本体,其心性坚固如金刚,故名金刚萨埵。造像右手持金刚杵于胸前,表示能摧破十种烦恼;左手持金刚铃于腰间,表示清静法音惊觉一切有情。这种手势和所持法器是金刚萨埵身份的重要标识。头戴五叶宝冠,冠叶两端缯带飘飞,头顶发髻高束,余发披肩,耳饰圆珰。头部微向左倾而内颔,面庞秀美,神态祥和。身上佩饰项圈、臂钏、手镯等,天衣搭于双肩绕两腋于肘后上扬再顺臂缓缓而下,极具装饰性。腰系长裙,双脚跏趺端坐,裙摆于两腿呈椭圆形层叠铺开,座下莲台上下层各镶一圈连珠,束腰内收呈锐角状,莲瓣挺拔饱满,瓣尖饰云头纹,极有弹性和力度感。整体造型承袭明永乐宫廷风格,身形端正,肢体圆润饱满,为汉藏工艺互相交融下之精品。

16世纪?萨迦上师

H:14cm

上师头戴僧帽,帽耳垂搭双肩。宽额丰颐,白毫凸显,弯眉长目,内嵌白银,嘴唇嵌红铜,微带笑意,显得慈祥而和蔼,腮边长满络腮胡。身着坎肩、僧裙和袒右式袈裟,坎肩边缘及袈裟上满嵌红铜,工艺令人赞叹不已。双手于胸前持说法印,各牵一莲茎,莲茎沿臂向上,于左右肩外各开敷一莲花,左肩莲花上置经匣。像下莲座莲瓣饱满舒展,具有较为典型的15-16世纪特征。座后阴刻藏文题记,因岁月的磨蚀有部分藏文已无法辨认,无法确凿判断其具体内容,一般应为礼敬文。整尊造像铜质油润,工艺娴熟,刻画生动传神,錾刻工艺炉火纯青,眼、嘴所嵌红铜、白银更彰显了上师面部的庄严祥和之气,坎肩所嵌红铜,表现了絮补法衣的红色织物。时代特征鲜明,为后藏地区祖师类造像中的杰作,颇具收藏价值。

11-12世纪?杨柳观音

H:13.5cm

唐宋时期的云南金铜佛像出现了云南美术史继青铜艺术后的一个新的,也是最后的高潮期,熟练运用外来艺术表现本土内容,精品迭现。此时期的佛像已经不再是对中原艺术的单纯模仿,而是适应地方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艺术手段,创造出光辉夺目、千古流传的艺术精品。这一时期是对过往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是云南美术史上崭新的、光辉的一个篇章。此件杨柳枝观音既是大理时期之造像。

杨柳观音,三十三观音之一,又称药王观音,是中国民间供奉较多的观音。其特征是以手执杨柳枝。古代印度,人们认为杨柳枝可以消灾除病。身患疾病者,应手执杨柳枝诵念真言。据认为,杨柳观音的出现应当与此有关。还有人认为杨柳枝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以杨柳喻佛法的兴旺发展。观音面庞圆润丰满,端庄妙丽,头戴宝冠,头光环绕,两眼细长,面相柔美,左手横置腹前结印,右手持杨枝,身披锦袍跣足,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阴刻、阳雕相结合的技法,线条柔美流畅。疏密有致,刚柔相济,成功地塑造观音的神韵,为云南大理造像之典型风格。

15世纪?释迦牟尼

H:21cm

释尊面颊丰润,恬静沉思,左手禅定托钵,右手触地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瓣上。其袈裟包覆右肩,胸前斜襟延伸到从手臂后方成一大曲线,这种袈裟在早期少见,15世纪后比较流行。袈裟折边凿刻卷草纹边缘凿刻莲珠。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莲瓣饱满圆润,基座凿刻卷草纹,做工精细,时代特征鲜明。造像整体鎏金饱满;手指及脚指柔软生动,细腻写实,材质金光亮丽,熠熠生辉,为西藏中部造像的典范。

清乾隆?宗喀巴

H:23cm

宗喀巴(-),生于青海湟中,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在藏区极受尊重的祖师。格鲁派一直受到汉地统治阶级的尊重和支持,位居藏地诸教派之首。造像全跏趺坐于仰覆式莲花座之上。双手结说法印,两手应分别各牵一枝莲花,开于左右两肩,左肩花中应立有经卷,右边花中应立有宝剑,以代表宗喀巴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此件莲花已脱落。此像髡发,面相庄严,双目低垂,神态沉静。躯体端正,挺直,造型优美。内着交领坎肩式僧衣,外罩袒右肩袈裟,这是西藏僧人的典型装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衣纹厚重,衣领和袖口、边缘处饰有精美的花纹带,两腿之间的衣褶自然铺于座面之上。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下缘饰有连珠纹,莲花瓣排列整齐,制作规整。此尊造像造型生动,衣褶立体性强,并且带有明显的清代内地风格造像。

11-12世纪?柯利帝母

H:15cm

造像呈坐姿,通体以黄铜铸造。头戴三叶宝冠,束高髻,耳旁扇形冠结横出,双目遥视,相容慈和,流露出内心舐犊温情,具东北印度地区民族面貌。上身袒露,以项链、璎珞为饰,下身着裙,裙上浅刻波浪形衣纹。柯利帝母身姿曲线柔美,以游戏坐姿盘坐于仰覆式莲台之上,一面两臂,右手置右膝持无价珠,左臂微屈前拢,护着坐于其左腿上的婴童毕哩孕迦。童子身形小巧,但刻画精细,与主尊上下呼应。底座仰覆莲瓣工整错落,其下有多层台阶,底缘饰一周硕大饱满的连珠,这是帕拉王朝造像底座的常见样式。莲台右方饰有正在哺乳的羊羔,其虔诚的引颈仰望着主尊,莲台左下方饰供养人,彰显柯利蒂姆佛性的同时,并从视觉上做到左右平衡,上下呼应。该像时代与地域特征鲜明,清晰反映出印度帕拉造像的独特韵味,造型生动优美,黄铜质地细腻,做工精美,题材少见,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康熙?十一面观音

H:48.5cm

此像为八臂十一面观音立象,十一面分五层排列。最顶层为阿弥陀佛头化身面相。第二层为大怒明王相,头戴五骷髅冠。下三层每层均为三面,呈喜相,头戴五叶宝冠,眉间饰有白毫,双眼低垂,嘴唇上翘,具微笑容。下三层分别为观音的报身三面、增长三面、法身三面,以代表十一面观音的利益功德。观音正面二手合十,右边三手从上至下分别应持念珠、法轮、施与愿印;左边三手从上至下分别应持执莲花、弓箭、净瓶,法器已佚。上身袒露,以仁兽皮为络腋,饰有项链、璎珞、臂钏、手镯;下身着长裙,裙边衣纹厚重,线条流畅美观,裙上饰有璎珞。双肩搭帔帛,帔帛绕手臂直落而下,至双足又向外翻卷,极富装饰性。双脚平立于覆式莲座上,莲瓣造型宽大,上饰卷云纹,莲座上沿和莲瓣下沿均饰有一圈连珠纹,做工精美。十一面观音是密宗六观音之一,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藏密重视修持本尊,各教派寺院均有供养。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艺术区A区04圣曦中心三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ocmqc.com/wazz/97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