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十月,丹桂飘香,年10月17日,医院感染科主办的第一届龙城--云龙感染病例研讨会(常州站)在美丽的红梅公园听松楼酒店隆重召开。这也是我科继发热与感染MDT龙城论坛、苏南感染科抗感染论坛、常泰抗感染论坛之后牵头举行的第四个感染相关论坛。本论坛由常州三院感染科与医院感染科共同参加,主要是通过病例分享的形式,两科相互交流、探讨疑难危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共同提升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能力、增进学术交流。
首先,我科徐天敏主任致开幕词,简短介绍了我科由传染科向感染科转型的经历及初步成效,也提出了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感染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随后来自徐医附院感染科的颜学兵教授首先对我科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也强调了感染性疾病诊治能力需要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升,希望两科以后多多交流、共同学习。
徐天敏颜学兵
01第一个病例由徐医附院感染科的李春阳医师提供,讲述了一例以发热、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该病例为一青年男性,有龋齿病史,发病前3个月一直行针灸,出现发热、脑梗死,心超发现二尖瓣赘生物,最后出现严重心脏病变,心衰,行换瓣术,还出现了肾、脾栓塞、右肾动脉动脉瘤、肝固有动脉动脉瘤多个并发症,血培养为戈登链球菌,经抗感染治疗后恢复。随后多位在场嘉宾根据病例资料就诊断及抗感染方案的选择、疗程等细节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讨论。
02第二个病例由我科童学成医师提供,讲述了一例重症免疫性肝病患者激素治疗恢复过程中出现三次发热,原因分别为继发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枢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肺部感染(曲霉),救治过程一波三折,但通过抽丝剥茧、层层梳理,最后救治成功,对于救治中清晰的临床思维、病原分析,在座嘉宾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并就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孕妇、新生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临床特点,尤其是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特异性亲和力,都发表了各自的体会。
03第三个病例由徐医附院感染科的王霞医师提供,是一例发热长达8月之久的经典型发热待查病例。该患者间断发热,无明显的伴随症状,检查血常规三系减低,出现LDH、铁蛋白、IL-6、肝酶的明显升高,PET-CT提示多发淋巴结肿大,普通的抗细菌治疗无效,就该患者发热原因:病毒感染?不典型病原体感染?血液系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先后6次骨穿发现原始细胞,最后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至血液科进一步治疗。
04第四个病例由徐医附院感染科的荣明明医师提供,讲述了一位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先后血培养出多种病原体,光滑念珠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耐多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就每次血培养的解读、NGS结果的解读、抗感染方案的选择大家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05最后我科徐天敏主任简单介绍了近年来我科疟疾的收治情况,并分享了一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恶性疟疾成功救治的病例,再次强调了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培养微生物思维的重要性。
最后徐天敏主任、颜学兵主任就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希望感染科医师要敢于挑战疑难危重病例,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锻炼,不断提高诊治能力。
期待龙城--云龙感染病例研讨会(徐州站)的召开合影
大会风采编辑丨崔曼曼
照片丨崔曼曼
审阅丨徐天敏童学成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