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循环杂志》刊发了一篇关于中国房颤流行病学的调查文章,房颤患病率及危害再次令人咋舌。
一项使用1千万人的医保数据库47万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房颤及其相关脑卒中负担增加显著,近11年房颤患病率增加20倍,房颤相关卒中增加13倍。估计每5个中国成年人一生中,就有1人有发生房颤的风险,略低于西方人群。
那么,堪称“新一代隐形杀手”的房颤,究竟爱找上哪类人群呢?
1
遗传因素
早在年,国外学者首先观察到房颤可能有家族发病倾向。多项研究表明,多种基因可以导致房颤的形成,这些基因的定位为房颤基因治疗提供了靶点。因此,家族中只要有人患房颤,就需要警惕。
2
性别因素
研究表明,女性房颤的发生率和患病率明显低于男性,男性发生房颤的几率是女性的1.5倍。而且,女性房颤病人的年龄明显高于男性病人。
3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以上文章调查结果显示,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群发生房颤的风险比50岁以上人群增加2倍。与51~60岁的人相比,71~80岁的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增加5倍,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房颤患病率增加了6倍。
4
心血管疾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曾于数年前对中国部分地区~年房颤住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关于病因(或相关因素)方面,单项统计显示,最常见的情况为高血压,达到40.3%,其次为冠心病,占34.8%。
还包括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疾病伴发房颤最常见,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返流患者房颤发生率为40%和75%;心力衰竭: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的患者房颤发病率为15%~30%,而心功能Ⅳ级的患者房颤发生率可达50%。
其他还有心肌病,如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及限制性心肌病;心肌肿瘤;缩窄性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房特发性扩张;其他,如伴或不伴有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脱垂、二尖瓣瓣环钙化等。
5
非心血管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房压力增高可能会引发房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通过导致患者缺氧及肺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而引发房颤。
内分泌失调肥胖是发生房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患者往往伴有左心房增大,房颤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或可心肌细胞炎性反应、变性坏死及纤维化可能是引起房颤。
另外,嗜铬细胞肿瘤、神经源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较严重的非出血性脑卒中等也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6
原因不明
大多数房颤的发生是年龄、性别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少数是由于非心血管疾病导致,还有少部分房颤无法找到明确的病因,被称为孤立性房颤。
其机制尚不明确。约30%~45%的阵发性房颤和20%~25%的持续性房颤发生在没有明确基础疾病的患者,以年轻人多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