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外护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必考点广州

↑别忘了   (一)解剖生理   1.基本结构 心脏位于纵隔中部,为双肺覆盖,是一个近似圆锥形的空心球体,接受来自静脉系统未经氧合的血液,泵出已氧合的血到动脉系统以供给全身氧气与营养。   心脏被心包覆盖,由内自外,分脏、壁两层。两层间的间隙称为心包腔,内有10~20ml浆液,起润滑作用,以减少心脏搏动时与心包的摩擦。心包脏层紧贴心肌表面,并向大血管伸延数厘米;心包壁层在前面紧靠胸骨柄及剑突,后面是胸椎,下连膈肌。   2.心脏 心脏被房室间隔分隔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右心房壁薄,接受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的回心血,然后将血挤入右心室。右心室贴在胸骨后面,在舒张期接受右心房的静脉血,然后收缩将血射入肺动脉而入肺。左心房接受肺静脉的氧合血液,然后将血液排入左心室.左心室在收缩期将血射入主动脉,然后血液分布到全身动脉系统。   3.瓣膜 心脏有四个瓣膜,分房室瓣与半月瓣两种类型。房室瓣分隔心房与心室,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为三尖瓣,而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为二尖瓣;半月瓣隔离肺动脉、主动脉与各自相应的心室,位于左右心室与其相应的大动脉之间。当它们损伤时可能会形成关闭不全或狭窄。   4.血管 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有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心脏的静脉伴随动脉,左右心的静脉汇合成心大静脉,在心脏后面注入冠状静脉窦,回流至右房。   (二)心脏疾病的特殊检查方法   1.心导管检查术 目的:①发现心内畸形;②测量心血管各部位的压力;③在各部位采血标本测量氧饱和度,以明确异常分流;④其他:可做心血管造影、描记心内心电图、计算心排出量等。方法:将心导管经肱静脉或股静脉插入右心和肺动脉(右心导管检查),或经肱动脉、腋动脉或股动脉插入主动脉和左心室(左心导管检查)进行测压、抽血标本查血氧饱和度及造影检查。   2.心血管造影术目的是检查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及其缺损。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选择左心室或升主动脉及其分支或肺动脉、右心室造影。方法:将高浓度的造影剂经心导管注入心脏或血管内,快速X线摄片或录像。   3.冠状动脉造影术目的是明确冠状动脉分支是否有畸形、狭窄,了解交通支分布情况;同时做左心室测压及造影,明确左心功能及是否有心室壁瘤或二尖瓣关闭不全,计算出射血分数,对心功能做出评价,以明确手术指征。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将特制冠状动脉导管分别置于升主动脉的左、右冠状窦内造影。   进行以上心内各项检查的护理措施:   1.操作前备好心肺复苏术所需要的急救药品、物品与器械。   2.进行造影检查前,做好造影剂过敏试验。   3.术中严密观察病情,监测心电图及血压的变化,警惕因造影剂过敏而发生过敏性休克。   4.术后继续监测患者,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并妥善固定,以防出血。   5.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心内膜感染。   6.术后卧床时间:右心检查后6~12小时;左心检查后12~24小时。

(三)体外循环   一)概述   体外循环是将回心的静脉血从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引出体外,在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后,再由血泵输回体内动脉继续血循环。   人工心肺机的主要部件:   ①血泵(人工心):取代心脏,具有泵血功能,驱动氧合器内的氧合血输回体内动脉,参与循环;   ②氧合器(人工肺):用以代替肺的功能,氧合静脉血,排出二氧化碳;   ③变温器:用于降低和升高血液温度;   ④滤器:用以过滤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素等碎屑。   体外循环后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有:   1.血液变化 主要为红细胞破坏、游离血红蛋白升高、溶酶激活、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减少等。   2.代谢变化 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若过度换气则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3.肾、肺等器官功能减退   长时间的低血压、低灌注量、酸中毒和大量游离血红蛋白等可影响肾脏的排泌功能,甚至导致肾衰竭。肺脏也可因微栓、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的释放以及炎性反应引起间质水肿、出血和肺泡萎缩等,以致呼吸功能不全,甚至衰竭。   4.电解质失衡低血钾   体外循环术后处理原则:   力求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血容量平衡;   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失调;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叙述恐惧;   增加对手术的信心;   带患者参观术后监护室,了解各监护仪,减轻术后焦虑。   (2)预防和控制感染   ①指导患者戒烟;   ②冬季保暖,防止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③注意口腔、皮肤卫生,避免黏膜和皮肤破损。(3)饮食与营养支持:术前鼓励患者进食,保证足够的热量和丰富的维生素,以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冠心患者应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心功能欠佳者.限制钠盐摄入;进食较少者.可经静脉补充营养素和液体;心源性恶病质者,术前可给予白蛋白、新鲜血浆、全血等,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   (4)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①冠心病或主动脉瘤患者术前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其胸痛情况,判断疼痛性质,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冠心病患者术前3~5日停服抗凝剂、洋地黄、奎尼丁、利尿药等药物,给予口服氯化钾,以防止术中出血不止,或发生洋地黄毒性反应以及心律失常。②对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者,应采取措施,控制血压、血脂或血糖。③严重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1周间断吸氧,注意休息,防止腹泻、感冒等引起的脱水,警惕缺氧性晕厥发作。④避免术前头颅外伤,因颅脑外伤易引起体外循环时颅内出血。   (5)做好心导管及造影等特殊检查时的护理   检查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导管拔出后穿刺部位需按压止血15~30分钟,沙袋压迫24小时。※   (6)常规准备术前1日进一步完善各种检查。   2.术后护理   (1)循环系统的护理   1)血压监测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②测压前调试好零点;   ③在测压、取血或调试零点等操作过程中,严防空气进入而造成气栓;   ④定时观察动脉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出血,导管有无脱落,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等;   ⑤拔管后压迫局部,防止出现出血。   2)心功能监测: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生命体征,每15分钟1次。平稳后改为每30分钟1次;观察左房压、右房压、肺动脉和肺动脉嵌压,为术后维持和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提供客观依据。在测定以上各种压力时应:①严格无菌操作;②保持管道通畅;③测压前调试好各零点;④预防导管折断或导管接头脱落、出血;⑤咳嗽、呕吐、躁动、抽搐及用力时均影响各压力水平,应在安静10~15分钟后再行测定;⑥拔管后局部压迫止血,并监测心律、心率变化。   3)体温监测:※   术后体温低于35℃时应保暖复温;体温逐渐回升至常温时。及时撤除保暖措施并防止体温反跳。若患者体温升至39℃以上,可能是致热原或多肽物质引起的反应。高热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若术后体温升至38℃,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冰枕、冰敷或乙醇擦浴;若高达39℃以上,应通知医生予以药物降温,如给予阿司匹林0.5~1g加冰盐水50~ml做保留灌肠,或冰盐水加甘露醇灌肠。   4)肤色、皮温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动脉搏动,以及唇、甲床、毛细血管和静脉充盈情况。若指(趾)甲床由苍白变得红润,说明组织灌注良好;出现发绀,无论是中央型或周围型均表示灌注不佳、氧合不全或两者兼有。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绀,协同医师寻找病因、及早处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定时测量暴露段气管插管长度,防止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2)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每15~30分钟听诊呼吸音1次并记录。   3)呼吸功能监测及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绀、鼻翼扇动、点头状或张口呼吸及神志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注意观察呼吸机是否与患者呼吸同步。随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其结果,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一般调节潮气量为10~15ml/kg,氧浓度为50%,呼吸频率11次/分。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预防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者,于气管内滴入糜蛋白酶稀释液后再行吸痰。吸痰前应将氧浓度调大至70%以上。吸痰动作轻柔敏捷,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防机体缺氧:若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时应立即停止吸痰。   5)气管导管气囊每4~6小时放气1次,防止呼吸道黏膜因长时间压迫、缺血而糜烂、出血。   6)拔除气管插管后,应予超声雾化或氧气雾化吸入,以减轻喉头水肿、降低痰液的黏稠度、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3)肾功能监护   ①术后留置导尿管。每小时测1次尿量,每4小时测尿pH及比重;   ②维持尿量1ml/(kg·h),注意尿色的改变,有无血红蛋白尿等;   ③发生血红蛋白尿,应予高渗性利尿或静脉滴注4%碳酸氢钠溶液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管导致肾功能损害;   ④尿量减少时,及时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⑤疑为肾衰竭者,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严格记录出入水量,限制水和电解质摄入;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如橘子、香蕉、红枣等;   ⑥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考虑做人工肾或透析治疗。透析治疗的患者按透析治疗护理常规护理。   (4)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   ①保持引流管通畅,每隔15~30分钟挤压1次;※   ②每小时记录引流量、色与性质的变化;   ③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术后3~4小时内,10岁以下引流量>50ml/h,成人>ml/h,引流液呈鲜红色)。   ④密切观察病情。   (5)体位、活动与功能锻炼   麻醉未清醒--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半坐卧位   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制订活动计划   (6)心理护理   (7)并发症的观察、预防与护理   常见的并发症: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感染、脑功能障碍。   (8)出院健康指导   1)消化道护理:合理调配饮食,规律排便。   2)活动与休息: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1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等。   3)自我监测症状异常时及时就医。   4)药物指导一般不用维生素K,不用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   5)加强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鄂老师访谈学姐录

武汉大学护理考研学姐!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伍德灯检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cmqc.com/ways/96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