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病因
治疗
预测因素
定义:体位性低血压(OH)是指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的低血压,根据其病因是否明确又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两种。
临床表现:轻微OH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乏力、晕车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直立性眩晕、四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晕厥、跌倒等症状,晕厥、跌倒等症状大大增加了骨折和猝死发生率。对于老年患者,这些改变还加重了痴呆!
老年人发生OH的两大原因是:①功能性OH,多由失血、脱水、使用降压药、活动较少或长期卧床等因素所致;②神经源性OH,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原发神经源性OH多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型多系统萎缩(Shy-Drager)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系统萎缩等疾病引起;继发神经源性OH多由糖尿病、酒精性神经病变、帕金森病等引起。
老年人因神经调节功能差、动脉弹性下降、体质虚弱等原因而较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在一定因素诱导下,体位性低血压就更容易发生,餐后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见于糖尿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
1.衰老退行性相关体位性低血压。立位时血管内的大部分血液(-毫升)因为重力的关系而流到了内脏和下肢,突然地体位改变血压需要调节才能保持正常。人衰老以后,动脉硬化了,这些反射都减弱了,不能很好地调节,从而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2.药物相关体位性低血压。常见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抬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酚胺等)、镇静催眠药物、抗抑郁药物、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如胍乙啶)、氯丙嗪等可诱发药物相关的体位性低血压。
3.疾病相关体位性低血压。餐后胰岛素的升高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患者可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干扰站立后交感神经反射弧,影响正常肾上腺素能反应;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肾上腺素能反应加强,致使血压上升;胰岛素也可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对肾上腺素不敏感,致胰岛素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占主导地位,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Shy-Drager综合征(SDS)是类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多系统萎缩疾病其最突出的症状为病人取直立位时血压显著降低而引起全脑供血不足病人头晕眼花甚至昏厥。
帕金森病患者后期也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艾迪森病,原发性假装腺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疾病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高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心包大量积液、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用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等由于心输出量减少,也可伴有低血压,并且有各自典型的临床特征。
部分肿瘤如类癌综合征等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当然也有人查不到原因,称之为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药物治疗可于早晨、午休睡醒、卧位状态时给予盐酸米多君片2.5mg口服,30分钟后方可起床;为避免引起夜间血压升高,晚餐后及就寝前4小时起不给予药物;夜间睡眠时可给予经皮吸收硝酸甘油贴片,降低卧位血压。
预测因素:体位性低血压识别的五个要点:65岁以上、前一年发生跌倒事件、患高血压、卒中或心绞痛,同时每点1分,最高5分,评分越高者未来10年全因死亡风险越大。当患者存在以上高位因素以及临床症状中提到的部分表现时,因及时就诊,进行全面评估,降低患者跌倒猝死,骨折及其他并发症的概率。
同时这类高危人群也需做好防护,做到起床,卧倒,站立,坐下,蹲下等动作过程中各停顿30秒,急不得!
我们的努力需要您的支持,请长按下方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